王瑩
摘要:小學階段學生習慣性的會對形象思維比較熟悉,而難以對抽象、邏輯等教學內容有較深的理解。隨著素質教育的提出,對教師的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師不僅僅要重視學生知識的記憶,同時也需要學生對此進行融會貫通。而情境教學作為促進學生知識理解的有效方式,正在越來越多的被運用在小學語文課程教學中。本文從小學語文教學中情境教學科學開展的意義出發,進行情境教學思路的創新,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的積極主動學習。
關鍵詞:小學語文;情境;創新教學
語文在小學教育中是一門基礎學科,它的應用范圍非常廣泛,是學生接受啟蒙教育的重要科目。傳統語文教育以教師講授為主,學生只能被動地聽、記,這種單調乏味的教學模式,難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和思維活力,使得課堂教學效率持續低下。為了轉變這一教學困境,促進小學語文課程教學效果的提升,作為教師在進行教學方式優化創新時,要結合小學學生的學習特點,吸收新的教學理念,重視學生的學習需求,提高學生課堂參與度,以實現學生的語文有效學習。情境教學法作為一種被廣泛采用的教學方法,它通過創設與教學相關的情境,來深化學生對教學內容的深入理解,有助于使得課程教學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一、情境教學開展的作用
情境教學是一種創新性的教學活動,與其他教學活動一樣,最基本的是融合教育學和心理學的基礎知識,注重對教材內容的教學,重視了解不同學生的年齡階段和接受程度。情境創設的科學開展,有助于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逐步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人,最終實現學生的綜合全面發展。情境教學的最大特點就是創設情境,讓學生發散思維。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注重在教學中創造各種情境,利用各種活躍的情境激發學生的積極參與、內化和吸收,可以使學生實現自我價值,促進學生成長。
二、小學語文情境化教學的有效途徑
(一)運用多媒體手段,創設直觀情境
伴隨著教育信息化的發展,教學過程中越來越多地使用多媒體等現代化教學設備,促進了教學手段的革新和教學內容的擴展優化。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創造直觀的情境。通過充分利用多媒體,集中圖像、聲音、文字、視頻、動畫于一體的優勢,將語文知識以生動形象的方式呈現給學生,化抽象為具體,化靜態為動態,給予學生視覺與聽覺的雙重感受,刺激學生的多種感官,有助于進一步加深學生對文本的理解與感受。
例如在教學《黃山奇石》這一課程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閱讀課文,熟悉課文的內容。然后對學生進行提問:同學們,通過閱讀,你們認為本文中介紹的石頭有什么神奇之處?在問題提出后,教師順勢打開多媒體設備,給學生播放一些“奇石”圖片,讓學生結合圖片和問題,說說自己的看法和感受。通過這一教學活動開展,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學生對“奇石”產生強烈的探究興趣后,教師可以再次提問學生:“你們認為這些石頭不可思議嗎?”它們各自像什么?問完問題后,讓學生積極舉手回答問題。在學生的注意力被充分調動起來后,教師再帶領學生進行文本的深入分析,以進一步深化學生的知識理解和掌握。
(二)設計游戲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游戲是小學生喜愛的教育活動形式,游戲情境的設置與創設,能充分激發學生積極的學習情緒和心理狀態,使學生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小學語文教師要根據語文知識內容和學生興趣,找出游戲內容與語文教育內容的結合點,在課堂教學中進行游戲活動組織開展,創造游戲環境,使每一位學生都參與其中,以有效地調動學生參與認知活動的情感,使學生在游戲與娛樂中有效地理解知識。
例如,在教授《坐井觀天》這篇文章時,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可以為學生營造一個游戲環境。在閱讀完文本后,學生們都知道,青蛙是因為從井底向上看天的,所以覺得天很小,為了讓學生感受到“青蛙”看到天的樣子,教師可以讓學生用手形成半拳,再從半拳中的小孔向外看,以這一趣味活動開展,讓學生清晰感受到視野被遮擋的感覺。通過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進行游戲情境的設計,以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運用角色扮演,強化學生學習體驗
小學生的語文知識,往往包含著大量的情節和不同人物的文字。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角色選擇和扮演,來體驗文本情境,從而使學生對文本、文本特征和文本思想情感有更好的理解。特別是,教師可以對課文內容進行充分的再創作,設計成短戲劇的模式,組織學生扮演不同的角色,使學生更好地體驗和掌握文本中人物的性格特征,更好地體驗文本情境,理解文本的基本內容,把握作者所表達的中心思想。
例如,在講授《陶罐與鐵罐》這篇課文時,為了讓學生體驗課文中的情境,教師可以針對學生開展角色扮演活動,讓學生根據課文的內容,嘗試扮演陶罐與鐵罐等角色。通過教學實踐活動開展,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又如在講解課文《小壁虎借尾巴》的時候,教師同樣可以讓學生自己選擇角色進行扮演,像是主角小壁虎或是其他動物,同時教師可以制作相應的服裝,讓學生穿上服裝進行扮演,使學生的表演更逼真,讓學生在角色扮演中學習課文內容,通過角色扮演轉換思考角度,感受作者語言的精髓和內涵。
三、結語
總而言之,語文不是一門枯燥乏味的學科,而是一門趣味文化的學科,在語文課堂中運用情境教學法,可以啟發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作為教師應積極創新優化自身情境教學方式,以科學適當的情境選擇,來逐步構建高效的小學語文課程教育。
參考文獻:
[1]齊惠英.小學語文情境化課堂識字教學方法的探索[J].鴨綠江(下半月),2019(10):77.
[2]吳翠蘭.核心素養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模式創新的策略[J].當代教研論叢,2019(0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