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宗祥
摘要:在小學語文的學習過程中,閱讀能力的培養,一直是語文教師的教學重點。當學生具備了一定的語文學習能力后,他們就能夠提高自身的綜合語文素質,繼而讓自己能夠在語文的學習之路上,越走越遠。鑒于此,本文從落實語文教材,夯實閱讀能力;進行群文閱讀,提高閱讀效率;豐富閱讀內容,拓展閱讀語料三方面,對在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閱讀能力,進行簡要探究,以期為廣大小學語文教師的日常教學實踐,提供一定借鑒。
關鍵詞:語文;閱讀能力;教材;群文閱讀;豐富
前言
閱讀能力在小學語文階段的學習中,一直是語文教師重點培養的關鍵能力。閱讀能力是一個人終身學習和發展的必備能力,學生在具備良好的語文閱讀能力基礎上,可以實現情操的陶冶,品德的形成以及個性的發展。縱觀當今小學語文教師的閱讀教學現狀,不難發現,教師的閱讀教學并沒有切實地發揮出對學生的教學價值。針對此情況,小學教師只有認識到其背后的價值后,才能夠在教學實踐方面,作出明顯的改善。
落實語文教材,夯實閱讀能力
學生要想不斷提升自我的閱讀能力,就需要首先夯實閱讀的基礎。為了達成此效果,小學語文教師應該立足課本上的基礎知識,注重激發學生對語文課文的興趣。只有學生將課本上涵蓋的語文知識吸收后,并且產生了對文章閱讀的興趣后,他們才能夠不斷提高自身的閱讀能力。眾所周知,語文教材中的課文是經過教育專家精心挑選的優秀文章,因此也是培養學生閱讀興趣的最好“養料”。
具體來說,在教學《落花生》一課的相關內容時,教師就可以以課文為基礎,采用問題導學法,在熟讀課文后,進行一系列的詰問。教師可以問,“作者寫這篇文章想要表達什么主題呢?”,“在文章中,作者運用了什么方法去展開敘寫的?”,讓學生自主發現這些問題的謎底,隨著學生的逐步思考,他們的閱讀水平也在不斷進步。之后,教師還要引導學生學會主動提出問題,要做到知其為,還要做到為何知其為。
進行群文閱讀,提高閱讀效率
語文閱讀課程的時間是有限的,因此比起將某一課的語文知識教授給學生,不如將某一種閱讀系統教授給學生。本著此方向,語文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群文閱讀,從而讓學生將閱讀的過程,從課堂上,延伸到課下時間,繼而提高自己的閱讀興趣,提升自我閱讀的效能。對于學生的閱讀文章,從文章類別的角度考量,是存在一定的規律的。因此,當語文教師引導學生進行針對性大量的閱讀訓練,就能夠在短時間內,讓學生獲得顯著的進步。
例如,在教學《四季之美》一課的相關內容時,教師可以開展以內容為主體的群文閱讀,將講授內容的范圍擴大。在課中環節中,語文教師可以以整本書為單位,為學生拓展其他描寫景物的散文,從而讓學生對本書內的其他文章有一個基本的認知和了解。在多種對比學習中,學生對散文的閱讀能力自然會獲得提升。當學生掌握了本課的基本語文知識后,為了鞏固學生掌握的閱讀能力,語文教師可以利用網絡的便捷性,為學生拓展其他的閱讀文章,從而檢驗學生的閱讀能力。
豐富閱讀內容,拓展閱讀語料
古語有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學生只有進行了大量的閱讀后,才能夠建立自己的閱讀審美,也才能夠真正的達成閱讀學習的目標。當學生的基礎已經夯實了,也掌握了課文中蘊含的知識點后,下面教師就要將閱讀學習引申到課外,要拓展閱讀內容進行教學,從而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開拓學生的閱讀思維。也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夠從閱讀的實踐,認知到其背后的語文魅力。
例如,在教學《憶讀書》一課的相關內容時,語文教師在教學完此刻后,便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拓展其他作者寫作關于讀書的文章。小學語文教師要將多媒體技術的教學優勢充分地發揮出來,不僅要為學生介紹關于本國的作者而且還要為他們介紹外國的作者,由此就能夠拓展學生對書籍這一主題的理解。當學生觀看了一定數量的文章后,他們便能夠充分借鑒和吸收其他人們對書籍的認知,繼而提高自身對書籍的認知。由此他們便能夠借助閱讀的過程,讓自己的人文思想得到升華,讓自己對語文的認知產生根本性的改變,繼而能夠在后續的生活中,不斷提高自身對語文科目的學習投入,從而提升自我的綜合語文素養。
總結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教師在日常教學中成功地培養出學生的閱讀能力,不僅在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方面,有著積極作用,而且在驅動語文教師自身的教學能力方面,也有著正向價值。學生擁有了閱讀能力后,他們不僅能夠在課堂學習中,能夠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而且他們在后續的自主學習過程中,也能夠廣為得益。因此,作為學生的語文教師,是有一定責任去引導學生提升自己的閱讀能力的。語文閱讀的教育和鍛煉是一個長時間進步的過程,所以教師自己也要不斷的深化培訓,以幫助學生取得更好的成績。
參考文獻:
張雅青.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途徑[J].小學生作文輔導(語文園地),2021(06):20.
秦欣.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J].發明與創新(職業教育),2021(08):11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