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燕
摘要:小學音樂教育是小學藝術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發展美育的重要活動陣地,帶給學生美的體驗,作為一名小學音樂教師需要在核心素養的基礎上開展小學音樂教學。音樂教學作為一門提升學生精神境界給學生帶來快樂的課程,需要拋棄傳統的教學方式,用一些新的思考來促進學生的提升。傳統的教學方式是通過教師的講解來引導學生去進行思考,學生也只能跟隨著教師的講解思路前進,這對學生的思維有一定的局限性,學生無法理解音樂的內涵,自然也無法體驗學習音樂的樂趣。
關鍵詞:核心素養;小學音樂;教學策略
由于受到傳統教育理念的影響,在開展音樂教學工作時,有時會忽略學生是教學的主體,也沒有遵循以人為本的理念,這也就導致學生對音樂課程的學習興趣得不到調動,進而影響到學生音樂核心素養的養成。從這一視角出發,通過探究核心素養視角下小學音樂教學的具體開展策略,有著極為重要的現實意義與價值。
一、以學生為主體,引導學生“玩”音樂
音樂能帶給學生美的體驗,在傳統教學之中,學生是跟隨著音樂的節奏進行學習,并不能稱得上“玩”音樂。小學音樂教師必須加強對教學方法的創新與優化,找到學生更喜歡的教學方式。因為音樂本身是一件隨心的事情,因此教師要做的只是對學生的想法進行一個判斷和引導,小學生的想法不夠成熟,在進行拓展的時候很容易朝著錯誤的方向前進。小學音樂教師需要在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的同時,適當地引導學生去學習音樂知識。
比如說教師在指導學生演唱《贊美春天》的相關歌曲時。就可以從學生的視角出發,為學生們創設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可以享受到充足的自由與樂趣。在歌曲演唱之前,教師可以向學生們提出一些問題,詢問學生對春天的感受是什么,因為每個學生的性格不同,他們對春天的感受也是不同的。在這個基礎上,教師開展音樂教學,讓學生學習春天的旋律的同時,讓學生嘗試著用自己的風格來歌頌春天。音樂的本質就是情感的一種宣泄,因此通過鼓勵學生使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贊美春天,可以促使學生盡情地宣泄與表達自己的情感,從而體會到音樂本身的樂趣。
二、讓音樂“動”起來,加快學生的融入節奏
音樂的風格多種多樣,可以是輕松愉快的,也可以是憂傷抑郁的。但是無論音樂的風格再怎么變化,其始終都是動態的,因為音樂之中滲透的情感可以影響人的情緒。但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的心智尚未成熟,也沒有經歷過太多的事情,導致他們在面對這些音樂中滲透的感情的時候很難理解,而學生沒辦法理解音樂中夾雜的感情,學生對于音樂本身的理解也比較淺顯。基于此,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們在學習音樂知識時加入自己的思考,嘗試對音樂本身的曲調變化進行分析與探究,了解歌詞所代表的意思,通過這種方式來讓學生更加快速的融入到節奏之中。
例如,教師在引導學生欣賞《百鳥朝鳳》這一首嗩吶名曲的時候,就可以嘗試著讓學生針對這一首曲目進行思考,因為百鳥朝鳳在我國古代是非常高端的曲目,只有在特殊的時候才能聽到,但對一個小學生來說,他們并不知道這首曲目的厲害之處,也很難通過聽去理解曲目中內涵。因此,小學音樂教師可以在學生們欣賞完音樂歌曲之后,引導學生展開思考,分析這首曲目的難易程度,并且鼓勵他們思考這首曲目之中表達的精神涵養。通過思考和感受來讓音樂“東”起來,也讓學生能夠更快速的融入到音樂之中。
三、教學方式創新,培養學生的“創”能力
創新是在原有的基礎上做出正向的改變,以此來促進某件事物的發展,這也就有代表著創新需要學生對某一件事物有著非常深厚的理解,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可以通過自身的創新來培養學會說呢過的“創”能力,因為教師對學生來說是一個長者更是一個引路人,教師做出什么事情都會對學生造成一定的印象,教師針對教學模式做出創新,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進而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音樂核心素養。
例如,教師在引導學生欣賞“天鵝”這一課程的時候,可以通過教學上的創新來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在大眾的眼中,天鵝是高貴優雅的存在,但創新本身就需要一種打破常規的勇氣,教師可以以此為根基,在學生欣賞完成之后,開展游戲化教學,通過音樂游戲的方式促進學生的理解。并在講解完成之后引導學生去進行創新,針對這一曲目說出自己的看法,以此來培養學生的“創”能力。
結語
總而言之,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不能適應現在的教學,在核心素養視角下開展小學音樂創新教學是有必要的。對學生來說,教學方式上的創新可以在潛移默化之中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全新的教學方式也可以讓學生對音樂的理解更加深厚,對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有著一定的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徐佳.基于核心素養視角下的小學音樂教學[J].學周刊,2018(34):158-159.
[2]端木萍萍.以美施教 以樂育人——淺談核心素養背景下小學音樂教學[J].當代音樂,2017(18):35-3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