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英梅
【摘要】教育要有合適的意境以及氣氛,其最高境界為不留痕跡,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學生的思想和能力。因此,良好的書香氣氛不僅能夠培養學生優秀的品德,同時也能賦予學生智慧,讓學生開闊眼界,與書為伴,成為有學識、有文化的人才。
【關鍵詞】書香;育德;錘煉思維;成長
古語有云:“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讀好書能給人帶來無盡的樂趣,讀好書就像是與先賢進行對話。正所謂:書者,怡情、明理、啟慧也。做了二十年的班主任工作,讓我更切身體會到學生喜愛閱讀對班風、學風建設,對學生的學習幫助、思想品德都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
一、書香沉淀,塑個性
古語有云:腹有詩書氣自華。因此經常讀書的兒童會具備特殊的文化氣息,體現出知性美。即使再好動的孩子,只要愛上閱讀,當手里拿著心愛的書時,也會如獲至寶,能靜靜地坐在某個角落津津有味地閱讀起來。進行閱讀期間,學生不僅能掌握更多的知識,同時也磨煉了自己的意志,讓性格變得更加穩重。所以,每任教一個班時,我都會想方設法讓教室充滿書香之“氣”。第一步是豐富紅領巾圖書角。每年的寒暑假,我布置的其中一項作業,就是買五本新書來閱讀,新學期開學后,動員所有學生把假期閱讀完的五本新書帶回來讓我檢查,檢查完后便捐給班級的圖書角。學期結束后,還給學生;并叫學生再買新的看,開學后,又把新的捐回來,如此循環,使圖書角成為學生博覽群書的陣地,散發著濃濃的書香味。其次,還會充分利用校園書香文化建設引導孩子愛上閱讀,品味閱讀的樂趣。因為班里有圖書角,校園里有圖書館,還有閱讀墻,所以隨時可以給孩子們提供閱讀資源。孩子們閱讀多了,自然而然體味到閱讀的樂趣,因為沉浸在閱讀的樂趣中,浮躁的心得到安撫,個性也變得沉穩起來。如,我所任教過的小宗、小鑫同學被醫院確診為多動癥,長期需要藥物治療。但因為喜歡閱讀,所以,只要手里捧著心愛的書籍,總會忘我地閱讀,安靜得像一尊雕像。
二、沐浴書香,孕育睿智
(一)沐浴校園書香春風,洗滌心靈,汲取營養
莎士比亞曾經提到過:“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高爾基也曾說過:“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自古到今,許多偉人的睿智都離不開博覽群書。 比如呂淑湘提到過,他在進行學習的時候,尤其是學習語文這門課程的時候,百分之三十的知識來源于課內的學習,百分之七十的知識來自于課外閱讀。事實上,通過課外閱讀我們能夠開闊視野,了解更多、更多元化的知識。此外,在課外閱讀的過程中還能學習到很多精美的語句并將其運用到寫作當中。只要一個人有了讀書的習慣,那么他就會不斷地提升自我,通過書籍不斷的獲得成長。新《語文課程標準》針對學生閱讀這一方面也進行了具體的規定,主要內容是:九年課外閱讀總量應該超過400萬字以上(總目標),課外閱讀總量不應該低于260萬字。校園、班級是孩子們學習生活常駐的地方,所以,作為育人圣地的學校、班級都應營造濃郁的書香氛圍。孩子們漫步校園,沐浴書香春風,洗滌心靈,澄澈思想,汲取營養,錘煉思維。如,校園里的中華經典園,展示著一首首膾炙人口的古詩,在引導孩子們沐浴中華傳統文化的春風之際,還指導孩子學習、傳承中華傳統文化。當木棉花怒放枝頭時,孩子們吟著賀知章的《詠柳》,觸景生情,都躍躍欲試當回小詩人,不一會兒,就寫出一首首充滿童趣的小詩,如“樹上長燈籠,夜里卻無光。招蜂引蝶來,空中滿是春。”“木棉身高有十尺,半身披著紅旗袍。不知何時換新衣,期待等候已多時。”春日木棉滿樹開,紅似燈籠紅似火等等。這些優美的詩句給人帶來無限的遐想。品讀著蘇東坡的“改聯立志讀書”故事,引導孩子們立志發奮;而在閱讀“錢學森的故事”之后,學生們會在心中溢滿愛國之情。帶著孩子們流連校園名人故事園,引導孩子們閱讀著名人故事,不光勵志,還激發孩子們的創作興趣,嘗試給身邊的名人寫故事。
(二)沐浴班級書香春風,澄澈思想,錘煉思維
建好班級圖書角,搭建給孩子展示的平臺,不僅使孩子們置身書海中,與書結緣,與書為伴,還要讓孩子們有“英雄用武之地”。如,班會上可以讓學生展示自己記錄在讀書筆記里的好詞佳句,也可以出示自己新買的課外書向同學們介紹,或者讀讀自己運用了一些好詞佳句的某篇作文或者日記;也可以展示小組合編的好詞佳句手抄報,并把這些展示作品張貼在學習園地里。為了讓同學們向更高層次努力,我經常不斷地表揚那些讀書筆記寫得好的同學,表揚那些正確運用、大膽運用好詞佳句的學生。還創建了一個專門發表孩子們優秀文章的博客,讓更多的孩子們體會到發表文章的快感,還指導孩子們積極向一些報刊投稿,比如,班上的吳素瑤、陳秋雨等同學就分別在《青蘋果》上發表了文章,讓同學們體會到了與好書報交朋友的成功感,提升了孩子們的習作水平,錘煉了孩子們的思維,閱讀與寫作相得益彰,孩子們而更加有興趣、更自覺地閱讀好書報,形成你追我趕的新局面。
三、家校合作,書香伴成長
古語有云: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這句話的意思是只要經常讀書,即便是愚笨的人也能成為智者。因此要想讓學生更快速的成長起來,成為一個對國家和社會有用的人就應該培養其愛讀書的好習慣。所以,我要求在校有圖書角,在家還有圖書架,平時利用家長會或者家訪的機會,向家長們推薦有閱讀價值的書籍,介紹讀書方法,明確讀書重要性,倡導每天讀書不得少于半小時。同時家長也可以為自己的孩子建立一個專門讀書的空間,并且跟孩子一起閱讀,幫助孩子養成愛讀書的好習慣。而且,在此過程中家長的知識水平也能夠得到提升,可以跟孩子一起成長。
教育要有合適的意境以及氣氛,其最高境界為不留痕跡,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學生的思想和能力。因此,良好的書香氣氛不僅能夠培養學生優秀的品德,同時也能賦予學生智慧,讓學生開闊眼界,與書為伴,成為有學識、有文化的人才。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之后學生就可以不斷的提高自己,并逐漸成長為對社會、對國家有用的人才。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J],2012年1月
(責任編輯:鄭曉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