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燕
【摘要】三角板是學生學習數學的常用工具,本文從三角板的拼組、平移、旋轉和構造等方面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在掌握數學知識內容的同時,讓學生體驗、理解和應用建模思想,在“重新發現”和“重新組合”知識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建模思想。
【關鍵詞】三角板;建模; 創新;實踐
三角板是學生學習數學的常用工具,一副三角板,由于它的邊和角的特殊性,蘊含豐富的數學知識。由于貼近生活,聯系實際,研究生活中的數學、體現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是數學新課程改革的重要內容之一,因此,以三角板為背景的中考試題倍受命題者的青睞,大量出現在各地的中考試題中,以三角板的平移、旋轉、構造為主要內容的題型也層出不窮。三角板通過疊、拼、平移、旋轉等手段,能構畫出一道道立意新穎、構思巧妙的數學題。
建模是解決實際問題的一種強有力的數學手段,建模過程包括模型準備、模型假設、模型建立、模型求解、模型分析、模型檢驗及模型應用,整個過程對學生的數學綜合能力是一個深挖掘、廣開發的過程。我們從三角板的拼組、平移、旋轉和構造等方面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在掌握數學知識內容的同時,讓學生體驗、理解和應用建模思想,在“重新發現”和“重新組合”知識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建模思想。
一、三角板的疊放
三角板是兩個特殊的直角三角形,教學時抓住邊的特征及角度的特征,充分利用直角三角形的一些性質,如直角三角形斜邊上的中線是斜邊的一半;直角三角形30°所對的直角邊等于斜邊的一半,直角三角形的面積法;三角板中的特殊角度:30°、45°、60°、90°等。
平時教學過程中,可以讓學生像“搭積木”一樣,用拼三角板的方法畫出的各種特殊角或者判斷能否拼出哪些特殊角。
例:用拼三角板的方法能畫出哪些特殊的角。
師:同學們能用三角板畫出哪些特殊角?
生:30°、45°、60°、90°……
師:除了這些角度,用一副三角板還能畫出哪些特殊的角?請小組進行合作探究。
生:75°、105°、120°、135°……
師:很好!那么用拼三角板的方法能畫出的最小度數是多少度?
生:15°
師:用拼三角板的方法畫出的特殊角有沒有規律呢?
生:老師,我們小組探究發現:用拼三角板的方法能畫出的最小度數是150,而我們會畫角的和倍,就可以畫15的倍數的角。
師:說得真好!請你們四人小組上臺用三角板畫出15倍數的特殊角(小于平角的角)。
四人小組上臺展示,孩子們報以熱烈的掌聲。
接著給出學生活動:判斷下列角度是否能用拼三角板的方法畫出?
75°、80°、95°、155°、175°
同學們很高興地運用剛才探索得到的結論進行了正確的判斷。
學生在運用三角板疊放中進行探究性學習,提高了學習數學的興趣,體驗了三角板的數學模型思想。如果學生能夠建立三角板模型,像“搭積木”一樣,在疊放中尋找三角板的模型,這樣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深化對數學知識的理解,還能讓學生感悟其中的建模思想而且能夠增強他們的探究欲望,提高學習效率,培養和發展他們的創新實踐思維能力。
二、三角板的平移
三角板的平移是一種全等變換,學生熟練運用三角板平移的性質:平移前后圖形的形狀和大小不變(兩個圖形是全等形);對應線段平行且相等、對應角相等,仔細辨別出哪些是變量,哪些是不變量,以不變應萬變,同時抓住圖形的位置關系,培養建模思想。
“有效的數學學習過程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和記憶;有效的數學學習過程應引導學生主動地從事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從而使學生形成自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有效的學習策略”。教師可通過典型例題引導學生發現三角板模型,感悟三角板的操作變化,引導學生分析三角板的運動過程,明確不同時段重疊圖形形狀的變化情況,將幾何中的平移知識,代數中的函數知識有機地進行結合,引導學生抓住問題中的內在聯系進行探究。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學生觀察平移前后的圖形變化,向學生滲透建模思想,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和歸納推理能力.。
三、三角板的旋轉
三角板的旋轉是一種全等變化,學生熟練運用三角板旋轉的性質:對應點到旋轉中心的距離相等;對應點與旋轉中心所連線段的夾角等于旋轉角;旋轉前、后的圖形全等。熟練運用三角板邊的特征及角度的特征,建立模型思想。引導學生仔細辨別哪些是變量,哪些是不變量,抓住全等三角形的對應線段相等得以解決,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建模思想、幾何知識綜合運用能力。
例? 2014年廣東省中考數學試卷第16題
如圖,△ABC繞點A順時針旋轉45°得到△AB'C',若∠BAC=90°,AB=AC=,則圖中陰影部分的面積等于? ? ? ? ? ? ?.
解:
∵△ABC繞點A順時針旋轉45°得到△AB'C',∠BAC=90°,AB=AC=,
∴BC=2,∠C=∠B=∠CAC'=∠C'=45°,
∴AD⊥BC,B′C′⊥AB,
∴AD=BC=1,AF=FC'
=sin45°AC'=AC'=1,
∴圖中陰影部分的面積等于:S△AFC'-S△DEC'=×1×1﹣×(﹣1)2=﹣1.
通過此題引導學生找出三角板的模型,讓學生掌握旋轉的性質以及三角板特殊的邊角關系等知識,通過三角板特殊的邊角關系,得出AD,AF,DC′的長,培養學生建模思想。
四、三角板的構造
學生眼中有圖,心中有三角板模型后,有些圖形可以通過作垂線段,構造直角三角形,從而構造出三角板的模型。再利用勾股定理和直角三角形含30°角的性質;在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對的直角邊等于斜邊的一半解決幾何問題或者三角函數問題。
通過作垂線段構造兩個直角三角形,相當于一副三角板,進而借助三角板特殊的邊角關系解決問題。
在數學教學過程中,通過讓學生對問題全過程的參與與自我嘗試,以探究式的方式進行數學學習,建立模型思想,不僅掌握了豐富的數學知識,還提高了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激勵學生樂于研究探索問題的起源和發展過程,抽象并建立良好的數學模型,使學生的創造力得到了發展,增強了學好數學的信心,從而有利于培養獨立思考的品質和探索精神,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參考文獻】
[1]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數學室編著.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2] 李樹臣.數學建模才是學生最重要的素養[J].山東教育,2017(9).
[3] 郭韶.初中數學思想與方法滲透數學的五條路徑[J].學科空間,2017(01)
(責任編輯:鄧羽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