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嬌
【摘要】本文從不同的角度,探討新課標背景下如何備好小學語文課的策略,以期為實現教學目標,提高小學語文課教學質量提供參考。
【關鍵詞】新課標;小學語文;備課
如何備好課,從哪個角度去備課,是教學的永恒話題。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這說明備好課的重要性。只要備好了課,就為上好課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為落實新課標要求,推進新課程改革,本文從以下幾個角度對備好小學語文課進行探討,為更好地實現教學目標,提高教學效果提供新的途徑。
一、從“作者的寫作思路”的角度去備課
思想是有一條路的,一句一段都是有路的,好文章的作者是絕對不會亂走的。從小學課文看,作者的寫作思路歸納起來,有以下的十個思路。寫人的文章,一般思路是:人物形象(身份)——以事表人(一件事或幾件事,包括人物的動作、語言、神態、心里活動等)——贊揚或抒情。敘事的文章,一般思路是:起因——經過——(高潮)——結果。寫景狀物的文章,一般思路是:總述外貌及地理位置——景物和事物的特點詳寫——贊美。寫小動物的文章,一般思路是:總寫或局部寫動物的外形特點。(分述身體主要部分的形態和功能:生活習慣(吃、住、活動)、用途與價值。寫活動場面的文章,一般思路是:活動內容——時間地點——環境和氛圍——活動過程——結束感受。參觀游記一類的文章,一般思路是:簡述地理位置和總述外貌——(地理方位轉換的順序)各處景物特點——議論和感受。寓言童話類的文章,一般思路是:虛構的內容(背景)——情節——寓言的中心道理。古詩、現代詩,一般思路是:借景、事、物抒情言志。抒情散文,一般思路是:借以抒情的事、景的特點——喻理抒情(根據感情的線索貫穿全文各個部分)。說明文,一般思路是:被說明事物——事物特點(用列數字、打比方、作比較等說明方法)——事物的作用。
只要掌握了作者的思路,尋著思路去備課,合理進行教學設計,就可以把握目標的定位和抓住教學的主要內容,更好地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從而達到高效課堂。如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的《麻雀》敘述了一只老麻雀在龐大的獵狗面前,奮不顧身地保護小麻雀,使小麻雀免受傷害的感人故事。這是一篇記敘文,記敘文的思路是:起因——經過——結果。在教學設計上可以安排以下幾個環節:首先初讀課文,整體感知。想想:這些動物之間發生了一件什么事情?其次是重點品讀課文,了解故事的起因經過和結果。把描寫老麻雀、小麻雀和獵狗的句子找出來,好好品味這些句子,從中讀懂了什么?再次是文中最后的結果你滿意嗎?為什么?假如你是作者,你覺得還可以有怎樣結尾?如此設計就是依據作者的思路去安排的。
二、從“文本特征”的角度去備課
小學語文共有四種文體比較常見:記敘文、說明文、童話和古詩。
可根據這四種文體的特征去備課。
記敘文是以敘述、描寫為主要表達方式,以記人、敘事、寫景、狀物為主要內容的文章;在小學階段,消息、通訊、人物傳記、回憶錄、寓言、童話、小說等,也劃歸記敘文之中。記敘文以事感人,表達濃厚的主觀感情色彩。記敘文備課設定的重點目標是賞析語言的運用和分析文中的主要人物和事件,體會文章作者思想感情。
說明文是以說明為主要表達方式來解說事物、闡明事理而給人以知識的文章。它通過對實體事物的解說,或對抽象事理的闡釋,使人們對事物的形態、構造、性質、種類,成因、功能,關系或對事理的概念、特點、來源、演變、異同等有所認識,從而獲得有關的知識。說明文從不同側面介紹事物,突出事物的特點,表達情意。說明文備課設定的目標重點應該放在引導學生從不同方面認識事物,知道這個事物的特點和用途。
童話是具有幻想成分的虛構的故事。童話中的主人公的行動,可以不依照自然的法則和科學的規律,但是它又是曲折地反映著現實生活的本質。例如《丑小鴨》的故事,就通過丑小鴨的不幸遭遇,反映了被剝削被壓迫者的不幸,同時又反映了他們對于擺脫歧視和冷遇的渴望。童話大都采用擬人化的象征手法。童話的情節緊湊,故事性強,而且富有濃厚的趣味性,以便少年兒童能在閱讀后受到有益的教育。童話備課設定的目標要體現童話特點,至少落實三個方面的引導和練習。首先,要體現童話藝術幻想。其次,體現童話擬人、夸張、象征特點。最后,要體現童話的故事情節。所以,童話的備課目標設定重點可以放在“讀文并品析想象的句段;找出文中運用修辭的手法句子,并仿說練習;最后是通過內容體會作者的感情。”這幾個環節上。
古詩一般分為兩大類:敘事詩和抒情詩。古詩最大的特點可用一個字來概括“美”:意境美、語言美、音律美、形式(形象)美。
古詩的備課把握目標時,可以從以下四個環節進行設定:首先是知人論詩——懂作者;其次是知史論詩——懂背景;再次是知事論詩——懂內容;最后是知象論詩——懂意境。總之,教學過程貫穿“寫了什么物?有什么特點?寄托什么情感?”就能把古詩的教學重點落實到位。
因此,基于這四種文體的特點,可以根據以上文體的特點去進行備課,可以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三、從“單元要素”的角度去備課
備課時將單元語文要素和教材緊密結合,多留意文本在落實語文要素方面的側重點,以及教材在哪些方面關照了語文核心素養的哪個緯度。這樣的教學目標感就會更加突出。教學中的隨意性也就大大地減小。如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的《天窗》一課,這篇課文所在的是第一單元,本單元的單元要素是:抓住關鍵語句,初步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依據這個要素,在教學設計《天窗》時,可以從以下的幾個環節進行設計:首先默讀課文,邊讀邊思考:什么情況下,小小的天窗是孩子們唯一的慰藉,畫出相關語句,做旁批,表達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其次,為什么要感謝發明“天窗”的大人們?請結合文章的關鍵語句說說理由。再次是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透過這小小的天窗,你還可能看到什么?運用形象、生動的語言描述一下你所看到的。你當時的心情又是怎樣的?和同學們分享一下。最后是聯系生活實際,想象自己在失落或無奈的時候,什么事是你的慰藉?同桌討論后匯報分享。以上四個教學環節環環相扣,聚焦一個訓練點。備課時抓準單元要素,真正讓“好教利學” 在課堂中落地。
四、從“課后習題”的角度去備課
達到目標的教學才是有效的教學。因此教學時,教師應先確定好教學目標,課后習題已經提供了制定教學目標的依據和思路,備課時應該依據課后習題來確定教學目標,完成有效的備課。緊抓課后習題,充分結合課后習題的主要題型、內容、訓練方式等,通過有效的備課,對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進行有效的調動,讓學生在教師所創設的語文教學情境中開展有效的語文課后訓練。如,在教學《池子與河流》一課時,教師首先要明確本單元訓練重點在于“讀寓言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其次,結合課文主題對學生開展啟發式教學,使學生的能力得到拓展。所以,在備課時,就要教師結合本篇課文的特點,對課后習題的主要教學方式方法、模式運用到的技巧等進行設定,并在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實現對課后習題的不斷滲透學習,幫助學生在學會本篇課文生字、詞的基礎上,掌握課文主要內容,明白本課的道理。
課后習題是語文教材的重要重要組成部分。關注課后習題,巧用課后習題,優化教學設計,構建有效課堂,使語文教學更加有序扎實靈動高效,從而快速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教無涯,研不止。本文只是從備好小學語文課的幾個不同角度進行探討,冀以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崔俊穎.試論如何抓住文章思路組織課堂教學[J].中國校園導刊,2011.
[2]吳玉濱.單元統整教學,要抓住語文要素這條線[J].小學教學參考,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