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麗?羅忻?阮楨


【摘要】湖北理工學院口譯資源庫是由學生主導、教師參與指導下建立的用于本科生課后口譯自主學習的資源庫,其目的在于促進口譯課堂教學和課后自主學習的有效銜接,豐富課后訓練資源,最大限度滿足本院不同程度學生口譯技能訓練的個性化需求。本文基于湖北理工學院口譯資源庫的建設過程和經驗,探討建庫過程中素材搜集、資源分類、素材處理和共享平臺等重要環節的構建。
【關鍵詞】口譯;共享資源庫;自主學習
【作者簡介】王金麗,羅忻,湖北理工學院外國語學院2018級英語語言文學專業學生;(通訊作者)阮楨,湖北理工學院,研究方向:口筆譯研究、口譯教學。
【基金項目】本文為湖北理工學院2020年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基于口譯能力訓練的在線資源庫建設”(項目編號:S202010920037)的研究成果。
口譯資源是口譯學習者了解口譯,學習口譯技巧和掌握口譯技能的基石。即使在教材資源和互聯網資源豐富的時代,口譯資源不再匱乏,但海量資源獲取和處理過程中的重復勞動,資源的隨機選擇無法滿足教學要求,也無法滿足不同程度學生的個性化需求等問題,仍然困擾高??谧g教師和學習者。如何有效整合口譯資源,實現口譯資源共享,最大限度滿足學生口譯自主學習需求,是提高口譯學習效率的重要前提。
一、本科生自主學習口譯存在的問題
為了解學生在口譯自主學習中存在的問題,筆者通過問卷調查的形式對本??谧g學習者在自主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展開調查。本次調查共收回外國語學院商務英語和英語專業本科193份有效問卷。通過統計數據和分析發現,本??谧g學習者在口譯自主學習過程中主要存在三個突出問題:
1.難以獲取合適的訓練資源。26.37%的學生課后練習材料來源于教師的分享,40%的學生從口譯網站或公眾號獲取資源,14.87%的學生則通過口譯教材配套練習材料,少部分學生則通過慕課等平臺獲取資源。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學生主要是通過網絡、教師、教材三種途徑獲取資源,教師分享的資源是長期教學積累的成果,有些可能已過時,有些則與學生的能力不匹配;網絡上資源多,大部分支持在線使用,查看譯文或下載可能需要開通會員等障礙。
2.資源難度難以甄別。路旦俊曾研究許多教材發現,大多數教材在練習的難度上缺乏由淺到深、循序漸進的合理安排,往往第一課的難度與最后一課的難度相同。同樣,網絡口譯資源,如口譯網站和公眾號資源,雖在內容上緊跟時事熱點,在時效性上比教材更具有優勢,但專業性較強,不同長度、語速和難度的材料混合在一起,學習者尤其是本科階段的學生,在素材難度鑒別上存在一定困難,無法找到適合的口譯訓練資源。
3.無法滿足個性化的口譯學習需求。課堂口譯學習時間有限,訓練材料難易程度無法兼顧不同水平學生的學習需求。課后自主訓練,由于資源獲取和缺乏方法指導,容易導致能力較弱的學習者喪失學習信心,放棄口譯學習;而能力本身較強的學習者有更高階的口譯學習需求,如考取口譯證書和參加口譯競賽,亦缺少有效的資源獲取和共享途徑,減少單個學習者在資源上耗費的時間和精力。
二、基于自主學習的口譯資源庫構建
湖北理工學院口譯共享資源庫由學生主導建立,旨在為口譯自主學習解決資源問題,提高資源獲取效率,從而達到提高口譯能力的目的。資源庫構建的核心過程包括四個重要步驟:一是分析現有口譯資源平臺以方便搜集真實有效的素材;二是分析口譯教科書與學術研究的分類標準,結合本校學生口譯基礎和分析調研結果對搜集的素材進行分類;三是對所收集材料進行剪輯與加工;4.平臺的選擇與試運行。
1. 資源搜集。素材獲取來源主要包括教材和網絡口譯資源兩個方面。教材所附帶的音頻是獲取口譯素材的直接途徑,本文共搜集了2010年后出版的本科口譯教材,涉及10本英語口譯教材和9本商務口譯教材。通過對比不同教材并結合學術研究,課本素材存在以下特征:(1)技能訓練素材較為實用,可用來鞏固口譯理論和技巧訓練;而專題口譯素材跟不上時代話題,材料較老;(2)教材基本以音頻材料為主,不符合現今多模態的口譯資源特點。
鑒于此,本文同時搜集了包括口譯素材網站或公眾號在內共20個網絡在線資源,并對其內容、是否提供原文/譯文文本、時長、收費情況等進行分析。分析結果如下:1)大部分口譯資源網站支持部分資源免費在線使用,部分網站或公眾號需注冊會員或付費使用;2)資料不全,有音頻沒有原文或譯文文本;3)時效性差,更新不及時,有些網站上的內容是很多年前的新聞、電影、電視發言;4)少量公眾號缺乏市場認可,材料準確性和權威性有待提高;5)內容不均衡,大多數口譯資源網站或公眾號以政治類話題或時事熱點為主,生活、教育、科普類話題涉及較少。
基于以上調研分析和結論,湖北理工學院口譯資源庫在資源搜集過程中充分結合網絡和教材資源,發揮教材在口譯理論和技能鞏固方面的長處,同時補充多模態、話題更新的互聯網口譯資源,以克服資源老舊、形式單一、內容不均衡等問題,并對資源進行合理分類。
2.資源分類。根據教材分類特點與主流口譯資源庫分類分析,以及路但俊、劉學慧、劉海英等學者對口譯材料分類的研究,依照口譯材料應由難到易、由淺入深的科學性原則,口譯場景發生的真實性以及素材的多樣性;同時基于對本院學生口譯學習需求的問卷調查,將搜集到資源分為以下類別:
根據本院口譯教學內容,口譯素材分為內容專題與技能專題;結合本校學生學習口譯的動機與需求設置口譯證書和口譯競賽專題,其口譯證書的內容主要以Catti三級口譯和上海中級口譯考試真題為主;口譯競賽的內容主要涉及地區賽真題以及往屆學生參加大賽的經驗等內容。
根據學者對口譯素材難度的分類研究,以及本校學生對現口譯課程難度的反饋,將口譯資源進行難度分級:1)初級:不涉及專業詞匯,以日常用語為主,語速接近VOA慢速;2)中級:受眾是開設口譯課程的學生,內容具有一定的專業性,對聽力和專業性知識有一定要求; 3)高級:受眾是想考取口譯證書和參加口譯大賽的學生,專業知識的深度加深,內容長度和句子成分更復雜。
3. 素材處理。絕大部分教材和互聯網口譯資源缺乏針對性,存在時長過長、語速過快、缺乏字幕或文本等問題,難以滿足不同的教學需求,使用者需結合自身需要進行加工處理。在構建資源庫實踐過程中,本文對素材進行了剪輯、字幕、聽譯等處理和加工,具體工具和操作如下表所示:
4.共享平臺的選擇。資源庫如何實現共享是其中的重要環節。教學互動工具日益豐富,共享途徑選擇包括學校課程中心、智慧教學平臺以及微信公眾號等。經分析對比,學校課程中心操作復雜,不支持上傳音頻,且無法實現資源動態更新;智慧教學平臺,如釘釘、學習通,雖操作方便,但缺乏后臺管理,學生無法實時反饋資源問題;最終選擇使用人數廣、操作管理便捷的微信公眾號作為口譯資源庫共享平臺。平臺以“資源共享”為核心,支持資源長期滾動建設、積累、共享,用戶交流反饋,實現資源共享與評價展示相結合。其優點有:(1)微信公眾號有充足的云空間,支持圖片、音頻、視頻同時上傳;(2)不同的專題有不同鏈接,資源有序管理,方便學生檢索所需材料;(3)一個賬號可以由幾個人登錄管理,學生自己管理運營,且學生可以在留言區對材料存在的問題作出反饋,方便項目組根據反饋及時更正。
三、建立自主學習口譯共享資源庫的意義
該資源庫是以學生為主導,教師指導共同參與建設的,對本校的學生和教師免費開放,師生是資源庫的受益者,同時也是資源庫的建設者、管理者、維護者。該資源庫的建立對學生有以下意義:
1.滿足學生自主學習個性化需求。資源庫按照學生的需要和能力對資源整合分類,能夠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其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滿足不同程度學生對口譯材料難易程度的需求;二是滿足學生參加不同口譯課外活動的自主訓練需求,此資源庫涵蓋不同難易程度、不同需求板塊的口譯素材,并結合學生反饋對材料的難易程度進行分級,方便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訓練素材。
2.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口譯材料難度低或難度遠遠超過學生的現有水平,都會對學生學習產生一定的影響。該資源庫建設以學生為主體,充分調動學生搜集和分類整理資源的積極性,并對資源進行篩選、整合和文本聽譯,材料的挑選符合自主訓練需求,學生更有動力進行課外的口譯自主訓練。
3.實現資源共享、更新和動態化管理。資源庫借助現有的網絡的平臺實現口譯資源在學生之間的共享;跟蹤和調研師生對資源使用的反饋,對資源進行實時更新和調整,實現資源庫的動態化管理,讓素材緊跟學生需求,促進資源高效利用,提高學生口譯能力。
四、結語
本??谧g資源庫對資料審核、整理,過時的材料定期進行清理,補充當前國際熱點,具有代表性的材料則會長期保存,供下一學年使用。通過將資源庫掛靠網絡平臺,實現了其在一定范圍內的共建、共享,降低了建設和維護的成本,又保證了資源庫分享的及時性和便捷性。但資料庫也存在各種不足之處。首先,資料庫的資料還不夠充實,由于時間短,人力有限,目前還有部分口譯資料未經整理入庫,需要項目組和口譯愛好者不斷搜索、擴充資源。其次,資源庫結構不夠完善,需要在后期根據反饋對存在問題進行調整,以獲得本校學生的支持,達到資源有效利用的目標。
參考文獻:
[1]路旦俊.口譯練習材料的選擇標準[J].長沙鐵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2):183-184.
[2]劉學慧.高校口譯練習課的選材方法[J].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學報,2001(4):19-23.
[3]劉海瑛.論口譯材料的選擇[J].渝西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3):51-54.
[4]鄧軍濤,許勉君.數字化口譯教學資源建設:歐洲經驗與啟示[J].上海翻譯,2020(3):62-66.
[5]鄧軍濤,古煜奎.口譯自主學習語料庫建設研究[J].外文研究, 2017(4):88-93.
[6]段靜,劉紫薇,曹志艷,吳文婷,夏密,田帥.大學生自建口譯資料庫初探[J] 教學研究,2016(3):85-87.
[7]韓盛雙,朱琦.口譯自主學習網絡平臺的構建與共享[J].學理論, 2014(15):194-195.
[8]張吉良.口譯訓練材料的分類與特點[J].中國翻譯,2017(5):4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