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培養核心素養是現階段各學科教學的重要目標與首要培養方向,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應遵循一定的策略與方法,而具體到英語學科,則重在培養學生的五項能力水平,這五項能力分別為:語言表達才能、文化認知才能、深入思維才能、自主學習才能、英語寫作水平。本文將以培養以上五項能力為主要方向,以培養核心素養條件下的五維能力為主要目的,探討高中英語教學應采取何種策略。
【關鍵詞】高中英語教育;核心素養;教學策略;方式探究
【作者簡介】馬國琪,甘肅省天水市張家川縣第一高級中學。
引言
為了落實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出臺了《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總體框架。新版高中英語課程標準為英語設定了四個核心素質:語言能力、文化素質、思維素養和學習能力。這四種不同的學科素養各為表里,互相關聯,語言能力作為核心能力,使用思維能力串聯起文化品格,以此深化學習能力。這四種核心素養,提出了學生在核心素養下應掌握的五種才能:語言表達才能、文化認知才能、深入思維才能、自主學習才能、英語寫作水平。如何將五種能力彼此關聯交互,搭建充滿生機的高中英語課堂,是展開教學活動的關鍵。
一、通過知識與情境并存式教學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
英語學科作為一門語言類學科,最重要也最為關鍵的能力即為語言表達能力,即在不同情景與不同要求下都能做到運用所學的語言知識,合理規范地表達自身訴求,并做到正確適當地識別口語對話與書面文本等表達傳遞的恰當含義。
過去的傳統課堂以“填鴨式教育”為主,學生與教師都只局限于傳授學生單詞、詞組、語法等單一片面知識,從本質上來看,學習重點始終圍繞教材本身并無不妥,但更重要的是在教學過程中能夠借助教材內容,促使學生跳出初級思維,走向高級層面。設想學生將來的英語運用環境,必然會存在郵箱郵件往來、日常語言交流、文本閱讀等情境,“刻板填鴨式”教育顯然并不能完全滿足應用場景的所需,因此應通過情景教育,培養學生語言能力的同時,使學生切實了解學習到語言的邏輯美與結構美,以此達到培養核心素養之一語言能力的目的。
如教師講授相關課程時,除去單詞語法的講解,可適當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無論是導游與游客,抑或是同事與經理,這樣的情景互動都可以使學生深化對英語實際應用的了解,切實提升學生的聽、說、讀、看能力,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愛國情懷,使課堂生動活潑的同時,達到培養核心素養的目的。
二、通過了解中外文化關系與差異培養發展文化認知能力
文化認知能力對應核心素養中的文化品格,要求學生學習后擁有關于不同文化的相關認知與了解,做到了解不同文化的真正內涵,正確認知不同文化之間的文化差別,并在二者基礎上,做到成功取他者之長與本國文化的精華相結合,形成正確的價值觀與世界觀。
為達到目標高度,教師開展深化教學就顯得尤為必要。具體到實際教學活動中,對照中外文化差異性,直觀地將中外文化的關系與差異展示在學生面前是最有效的方式,通過構筑文化異同觀念與意識,使得文化品格的教育得到實現。
日常的學習活動中,教師可以將不同文化之間的生活、社會、宗教等不同方面的圖片與視頻進行匯總,在課上或課下時間給學生展示,對于中西方節日的比較可使學生對中外文化差異有直觀了解,使學生切身感受到中外文化的聯系與差異,并同時吸收可取之處,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培養文化認知能力的同時,還能做到使學生積極投身于了解中國文化的行動中,養成對本國文化與歷史的自豪感,實現培養核心素養的終極目標。
三、積極運用辯證思維與批判思想培養學生深入思考能力
深入思維能力對應核心素養中的思維品質,旨在加強學生思考的創造性、邏輯性等。而英語科目中要提升能力,則需要將已有知識細分為不同類別,重新構筑,并推理總結不同知識碎片之間的聯系與關系,這需要強大的辯證思維與批判思維。需要從多角度多方面思考問題,通過這種辦法可以幫助學生更加理性地思考問題、表達觀點。
教師要從兩個方面出發,其一是做到引導學生進行辯證、批判性思考。從課文入手,可給學生提出問題。以人教版高中英語新教材為例,在“Life in the future”這一單元的學習過程中,可將主動授課轉化為由學生來思考,如引導學生借助英語表述,探討對于未來生活的暢想等,既擴大了學生的詞匯量,也通過不斷辯證批判思考的方式,加深了思考的深度,提高了思維品質,讓學生構建起“Future gains are uncertain”的意識。除此之外,可以從相關角度讓學生構思文章,并續寫或改寫原文,將辯證思維進一步加深,激發創造性與邏輯性,通過合理手段提升學生深入思考能力,使核心素養中的思維品質得到提升。
四、合理利用多元先進技術,與時俱進加強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自主學習永遠是學習的重要課題,因此英語核心素養中提出了“學習能力”這一重要指標,而我認為,這不但是指學生的吸收與消化課堂知識的能力,更是要求學生有自主思考,自主學習的能力。
如今,各類高新科技層出不窮,除去用于科研工作外,還有許多高新科技產業或設備可以用于幫助教育事業的長足發展。互聯網+、VR、AR、移動電話、計算機等已逐漸融入日常生活中,教師應合理利用這些特殊的資源,應用于英語這門學科,通過它們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實際教學中,可以從學生時常反映的問題來入手,如學生存在記單詞困難的問題,那么可以使用在線學習軟件“百詞斬”等,不但能幫助學生學習,同時可以做到解決學生學習積極性低的問題。再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于不同語境做不到合理的處理,那么在線搜題軟件可以提供指導。這些方式,能夠分擔教師授課壓力的同時,使學習做到了突破時間空間的阻隔,破除了生活學習之間的壁壘。但在激發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同時,也對教師提出了要求,即如何實現線上線下教學行為的合理引導,避免學生出于學習的目的使用手機、電腦但最終沉迷游戲的情況發生。教師應當制訂更加先進合理的教學理念,與學生一同進步,只有與時俱進才能把握最好、最新的方法,做到真正的學無止境,才能真正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五、提升學生英語寫作水準,從寫作水平加強核心素養
有言道:“好記性不如爛筆頭。”任何學習過程都與動手能力不可劃分,而英語作為一門語言類學科,寫作自然是教學活動中的一項重要內容,提升寫作水準對于加強核心素養具有重要意義。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通過積極的正向引導以及和學生之間的有效互動,不斷使學生的寫作能力得到提升。在寫作教學過程中逐漸滲透英語核心素養,通過這種方式,在提高學生的各項核心素養的同時,還能夠相應提高學生的寫作質量與寫作水平。
首先,在日常寫作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大膽使用特殊表達,如高級詞組、特殊句式等,使得文章與自身水平得到提高,而具體應用哪些內容,則需要根據具體寫作內容而定。其次,學生的寫作本身也是對于基礎詞匯的反復應用的過程,長期良好寫作習慣和行為的堅持,能夠促使學生在寫作中提升詞匯量與使用熟練度,形成良性循環,強化學生的基礎能力。最后,對于教師而言,應當對于學生的寫作內容形成教學語言評價,提升學生的寫作自信心,滿足學生學習過程中對于成就感的獲取需求,幫助學生建立長期寫作的動力。
學生寫作不單單是對英語綜合素養的培養與提升,同時更可以看作是對教師的教育水平的測試。教師應從三方面入手來優化寫作教學活動,同時提升個人能力水平,促使教育工作有效開展。第一,通過語言能力與寫作互動的提升,通過用書面與對話的方式,節省時間的同時提高效率,還可通過創新,如展示圖片、視頻讓學生表達自己的寫作思路。第二,在不同情景下訓練學生寫作水平,與語言表達能力的提升相近,但應注重學生的寫作真實性。第三,豐富學生閱讀面,加強寫作敏感度,即督促學生在閱讀中思考并不斷提升自己。例如,通過敘事短文中可以提升時態正確使用能力,科普文章則可以加強對文章整體的感知能力,從模仿走向創作。
結語
核心素養是教師應當積極引導的目標與方向,在英語這門學科中,優秀的教師應做到培養學生的學科興趣,并以此為核心,打造以核心素養為核心導向的高效活躍課堂。這是教育中不變的問題,也是高中英語教師所面對的重要挑戰,而要在這一挑戰中成功,需改變現狀。現階段,大多數學生與教師都過于注重單詞詞、組的記憶,而忽視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文化認知能力、深入思維能力、自主學習能力、英語寫作水平,這就導致學生學習時感到力不從心,因此更難開展提升核心素養的相關課程。面對這樣棘手的情況,教師應當積極探索,尋找解決之道,不斷創新思維,拓寬知識面,提升知識水平,以五維能力水平為基,在培養教育學生的同時做到培養核心素養,鍛煉學生的語言能力,從而制訂對學生大有裨益的教學策略。
參考文獻:
[1]何蓮.核心素養下高中英語文本解讀策略研究[J].新課程(中學),2018(12):8.
[2]孟令春.基于核心素養的高中英語閱讀教學探究[J].信息周刊, 2019(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