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靜娟
早在1988年國家教委就頒布了《小學班主任工作暫行規定》,2006年教育部印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中小學班主任工作的意見》,2009年8月教育部又頒布了《中小學班主任工作規定》,三份文件對班主任的配備與選聘標準基本沒有變化,都認為“班主任由學校從班級任課教師中選聘”,沒有所帶科目的限制。2020年10月,教育部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司司長王登峰在談及“體育老師當班主任”時表示“希望將來體育老師當班主任能夠成為一種時髦”。以上均是國家層面對班主任配備和選聘的規定或倡導,國家教育主管部門從來沒有表示或者認為“副科”教師不能擔任班主任。那么,“副科”教師當班主任有哪些優劣勢,需要怎樣的機制保障呢?
一、“副科”教師擔任班主任的劣勢
1. 容易遭受家長的質疑。傳統觀念下認為語、數等“主科”是學生學習的主要內容,而體、音、美等“副科”是學生學習的次要內容,從而造成語、數教師成為學校教育的中心,副科教師被邊緣化。這直接導致家長誤認為“副科”教師當班主任不利于學生的學習,擔心“副科”教師管不住學生。
2.“副科”的教學與班級管理存在較大區別。體育、音樂等課程目前不進行嚴格的統一考試,對升學沒影響,學生在上這類課程時身心一般處于放松狀態,課堂教學氛圍寬松、活潑,對學生紀律、行為要求沒有語、數等科目嚴格。而班主任主要工作是班級的管理,需要抓好班級的班風、學風、紀律,培養學生的行為規范、學習習慣等。如果“副科”教師不能自如切換教學和班級管理的角色,可能會造成自己威信不足、班級管理松散等問題。
3. “副科”教師課時少。筆者所在省份規定,義務教育階段體育課時每周4節,音樂、美術課每周各2節,學校還不一定能開齊。“副科”課時比“主科”少得多,“副科”教師在班級內上的課少,在班級里的存在感不強,可能會影響到班級管理。
二、新時代“副科”教師擔任班主任的優勢
1.“副科”班主任教學壓力小,有精力抓好班級管理。語、數教師的教學壓力大,課程繁重,作業批改任務多,有時還會“侵占”班會、書法、綜合實踐等課程時間進行“主科”教學,這些會大大影響班級管理。而“副科”教師教學壓力小,作業批改量少,精力充沛,能充分利用課余時間、班會時間進行班級管理、開展班級活動。
2.“副科”教師更關注學生整體素質的發展。相對于“主科”教師,深知音、體、美等學科育人價值的“副科”教師會更關注學生道德品質的發展、體質的增強、審美水平和實踐能力的提高。另外,“副科”教師對學生的評價不戴成績的“有色眼鏡”,能較全面綜合評價學生的發展,能向家長反饋學生更完整的成長變化。
3.“副科”班主任更有利于落實學生“減負”工作。“主科”教師與班主任合二為一時,學生往往會更重視班主任教的學科,影響其他學科的學習。如果班主任再占用其他課時上課的話,無疑更加重了學生的負擔。“副科”班主任的教學與其他學科不存在競爭關系,能站在比較中立的立場上協調各科,減少偏科現象,一定程度上遏制隨意占課的行為,從而更容易減輕學生的負擔。
三、“副科”教師擔任班主任的環境機制
1. 教育教學質量的評價轉變是根本。首先,地方教育主管部門要切實轉變教育教學評價標準,加快解決“應試教育”問題,淡化“主科”“副科”之分,全面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的發展,改變教育效果評價方式,轉變對學生、教師和學校以成績為主要內容的評價。其次,要不斷倡導家長轉變“唯分數”的觀念,多考慮學生的終身發展、全面發展,進而認識到科目不分“主副”,這樣一來就不存在“副科”教師當班主任的爭論了。
2. 教師隊伍的專業化和班主任崗位專業化是基礎。在筆者所在的地區,語、數等“主科”教師專業化程度高,但其他科目教師專業化程度很低,科學、道德與法治、體育、美術、音樂等課程專業教師短缺,經常是數學教師兼任科學、體育等課程,語文教師兼任道德與法治、音樂、美術等課程,這就造成“副科”教師就是“主科”教師,很難出現“體育老師當班主任成為時髦”的現象。因此,小學教師也需要專業化,只有教師隊伍充分的專業化才能保障“五育并舉”生根發芽,才能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3. 工作量的計算和待遇的落實是保障。首先,在國家教育主管部門關于班主任的文件中規定,“班主任工作量按當地教師標準課時工作量的一半計入教師基本工作量”,但這一規定在基層學校基本沒有落實下來,班主任的工作量遠大于這個標準,這就需要學校參考標準合理安排班主任的工作量。其次,適當提高班主任津貼。在筆者所在地區,班主任津貼今年提高后,每月每生6元,如果所帶班級有60名學生,班主任每月津貼有360元,但許多班主任認為工作付出多、事情繁雜,津貼與工作量不匹配。因此,需要進一步提高班主任津貼標準,讓班主任競聘上崗成為現實。
4.班主任的培訓培養是手段。首先,學生是多樣的,任何教師都不是天生就能當好班主任,班主任的培訓是促進班主任專業化的主要手段。學校要更加重視“副科”班主任的技能培訓,加強培訓內容針對性,比如班級管理、心理咨詢、溝通交流等。其次,要培養好“第二梯隊”,設置“副班主任”,分擔班主任工作,為學生管理建言獻策,同時也為學校的發展儲備班主任。當然,副班主任可以盡量從體、音、美等教師中選聘。
5. 職責監督制度和信息溝通是關鍵。首先,“副科”教師當班主任需要著力避免“班主任成為‘副科教師”。讓“副科”教師當班主任固然有優勢,但是一旦“副科”班主任履職不嚴,脫離學生,缺乏對班級的了解,就會出現班級無班主任的現象。因此,需要探索“副科”班主任職責落實情況的監管制度和規范,督促其履職盡責、愛崗敬業。其次,要構建“副科”班主任與其他科任教師的信息溝通平臺。通過平臺的構建,班主任能即時了解學生的上課情況、交往情況、心理狀態等,對出現的問題苗頭能及時處理,從而消除班級管理中的隱患。
“副科”教師擔任班主任在當下還難以全面推廣,但是隨著素質教育的全面落實,家長觀念的轉變,教育評價的改革,教師隊伍的專業化建設,筆者相信在可期的未來一定會“成為一種時髦”。
(作者單位:陜西省彬州市第二幼兒園 本專輯責任編輯:林彥 劉貞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