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陽
摘要: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翻轉課堂的育人優勢日益凸顯,猛烈沖擊傳統教學模式,引發學習方式的重大變革,為初中英語教學模式轉型指明了新的方向。現結合教學實際,分析初中英語翻轉課堂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針對優化策略展開深入探討,以期提升翻轉課堂教學質量,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動機,提升自主學習能力。
關鍵詞:初中英語;翻轉課堂;新課改
新課程改革由來已久,針對教學模式優化探索方興未艾,并取得了初步成果,各類新型教學模式層出不窮,為基礎教育教學注入了鮮活動力。但是就目前而言,教學目標與教學實踐之間仍然存在諸多矛盾,以學生自主學習意識與能力的培養最為突出,并未取得實質性的突破。隨著“互聯網+”的發展,翻轉課堂逐漸受到關注,成為廣泛熱議與實踐探索的焦點。初中英語作為基礎教育體系的重要學科,充分發揮翻轉課堂的教育優勢,彰顯學生的主體地位,促進核心素養的提升極具探究價值。
一 初中英語翻轉課堂實施現狀
翻轉課堂作為一項新型教學模式,貫徹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為打破教學瓶頸帶來了新的契機。但是翻轉課堂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仍處于探索階段,教學實踐呈現諸多局限性。第一,從學生角度而言,課前任務的增加突出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薄弱性,或多或少出現欠適應性。長期處于被動學習狀態的初中學生,形成了認知的短板與思維的惰性,習慣依賴于教師的牽引獲取知識、解決問題。在翻轉課堂模式之下,實施學習任務前置,教學活動以學生的課前學習情況為基礎,無形中增加了學生的自主學習壓力。而教師的課前任務設計缺乏層次化與彈性化設計,放大了學生的能力局限性。不僅導致自主學習成果差強人意,形成敷衍了事的學習態度,而且削弱了學生的英語學習熱情,甚至產生抵觸情緒,影響翻轉課堂的順利實施。第二,從教學角度而言,翻轉課堂將教學中心轉移至學生,增加了英語課堂不確定性,對于教師的教學能力與課堂把控能力提出了更為嚴苛的要求。然而,在教學實踐過程中,一些教師對于翻轉課堂的核心理念與教學精髓認知不到位,教學設計并未做到張弛有度,看似事無巨細的教學設計,實則并未起到應有的教育效果,反而限制了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揮。
二 初中英語翻轉課堂優化策略
1.細化課前導學設計
課前導學環節是翻轉課堂的核心,也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意識與探究能力的關鍵環節。基于此,教師應根據學生實際需求以及教學目標要求,對課前導學環節進行科學合理的設計,兼顧課前導學的自主性、啟發性與差異性。以“I think that mooncakes are delicious!”教學為例,此單元主要介紹西方的節日文化與風俗習慣,故事性較強,易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充分利用這一優勢設計課前導學任務,促使學生更為直觀的學習語言知識,對于主要教學內容形成初步認知,為后續的深入探究奠定基礎。首先,教師以微課形式梳理單元知識框架,明確知識、能力以及情感各層級教學目標與教學重難點內容,如掌握mooncakes、delicious、festival等重點詞匯,理解重點句式的表達情境以及語法知識點等等,促使學生建立整體化認知,為自主學習提供方向。其次,設計預習任務清單,布置可操作性的課前任務。鑒于初中學生英語學習能力的層次化差異,教師將自主學習任務劃分為基礎模塊、能力模塊以及拓展模塊,其中基礎模塊要求全體學生按時保質完成,其他兩個模塊根據自身能力選擇性完成。通過預習任務的彈性設計,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認知需求。此外,預習任務涵蓋聽力、閱讀、寫作以及語法多個維度,推動學生綜合素養的全面發展。
2.精準課中教學指導
課中的答疑解惑與重難點解析是翻轉課堂實現教學升華的重要步驟,需要教師了解學生的預習情況,明確認知起點,因地制宜的采取教學引導,將因材施教落到實處。以“What are the shirts made of?”教學為例,此單元的教學主題為中國特色的傳統藝術,教學焦點為讓學生了解總分的文章結構特點,提升英語閱讀能力與表達能力。首先,教師根據教學反饋,進行學情分析。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交流預習成果,并派出代表進行闡述分享,調動學生之間的交流互動,實現認知的交互。在此基礎上,教師設置預習檢測題目,收集課前自主預習的有效反饋,便于客觀精準的掌握學生實際情況,提供針對性指導。其次,設計答疑解惑環節,針對學生自主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典型問題進行集中講解。例如,此單元設計大量關于材料的單詞,如wood、gold、silver等,理解與記憶難度較大。教師向學生滲透自然拼讀法,講解平度規律與發音規律,提升學生的音素意識,轉變死記硬背的學習方式。又如,此單元的重點語法為被動語態表達被動關系,對于語態結構與動詞的過去分詞相關知識的理解不到位。教師結合具體語境組織問答練習,拆分句子成分,培養學生語感。通過有針對性的進行重難點的講解,提升課堂教學效率,為學生預留更多的自主思考空間。
3.個性課后復習鞏固
英語作為第二語言學習活動,具有較強的規律性與實踐性,單純的依靠課堂解析難以達到預期效果,課后的復習與鞏固尤為關鍵。因此,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之下,教師根據學生個體需求設置個性化的復習鞏固與拓展提升。以“I like music that I can dance to.”教學為例,首先,教師布置歸納型復習任務,讓學生對單元所學知識進行總結與梳理。例如,充分發揮線上軟件的畫圖功能,組織學生繪制思維導圖,構建單元知識結構框架,將分散的英語知識點串聯為有機整體。在知識梳理過程中,發現自身學習缺口或學習方式短板,及時查漏補缺、撥亂反正,提升學習有效性。其次,教師設計優質線上資源庫。在新課改背景之下,強調英語的語言綜合素養,教師充分發揮信息技術實時性、綜合性、開放性的優勢,為學生篩選主題相關的優質學習資源,以支持學生深層次的自主學習,開闊英語視野,促進英語思維的形成。通過開放性的課后鞏固,將主動權交還給學生,讓學生擺脫枯燥的題海,將更多的精力用于知識的整合、拓展與靈活運用。
結束語:
總而言之,翻轉課堂的衍生與發展是深化教育改革的必然,為初中英語教學模式創新注入新鮮血液,為學生英語素養的發展創造更多可能性。教師應打破墨守成規的教學思維,接受并積極探索新鮮事物,優化課堂組織模式,實現翻轉課堂教學成效的最大化,促進學生英語核心素養的提升。
參考文獻
[1]呂靜.基于翻轉課堂理念的初中英語教學模式研究[J].校園英語,2021(33):141-142.
[2]李曉蓮.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求知導刊,2021(02):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