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峰 張衛東 劉 磊 高嬋 王業春 饒磊 王蕾
摘?要:合肥市開發區創新產業“鏈長制”“孵化—產業”一體化、“人工智能+創新券”“智慧+管家式服務”等管理與服務機制,已成為全市經濟發展“主引擎”、創新高地“主陣地”、新興產業“主地標”、開放合作“排頭兵”。針對產業結構不優等問題,未來合肥市開發區應以產業高質量發展為重點,以“三大變革”為關鍵,以營商環境為根基,著力探索園區整合、數字賦能、自貿試驗、新“管家”等路徑,實現更高質量發展。
關鍵詞:開發區?高質量發展?合肥市
開發區是改革創新的試驗區、高質量發展的引領區,在區域經濟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近年來,合肥市開發區緊扣高質量發展主題,大力實施“二次創業”,統籌推進改革創新與開放合作,加快園區高質量發展,已取得初步成效,一些經驗做法值得總結推廣,同時,存在的問題帶有普遍性,需要引起各界高度關注,共同探索開發區高質量發展的思路與路徑。
一、主要成效
目前,合肥市共有各類開發區14個,包括4個國家級開發區(含2個海關特殊監管區)、10個省級開發區。其中,合肥高新區連續六年位居國家高新區排名前10,合肥經開區綜合發展水平位居國家級經開區第11位、中西部第1位,長豐(雙鳳)經開區、肥西經開區連續兩年在全省進入國家級經開區培育期的省級開發區綜合發展水平考評中位居前兩名。
(一)經濟發展“主引擎”作用不斷彰顯
2020年,全市開發區主要經濟指標保持較快增長,綜合實力進一步提升。其中,工業增加值增長116%,占全市的528%,對全市工業增長的貢獻率達723%;工業投資增長224%,占全市的55%;進出口總額增長111%,占全市的755%,對全市外貿增長的貢獻率為507%,開發區已成為全市經濟增長的“主引擎”。
(二)創新高地“主陣地”地位愈加鞏固
2020年,全市開發區擁有國家級“雙創”示范基地3個,占全省開發區的一半;主板上市企業45家,占全市776%;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專利申請量、專利授權量分別占全市的845%、579%和659%。全市26家大院大所合作平臺全部集中于開發區,合肥國家實驗室、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中科大高新園區等加快建設,聚變堆主機主體工程、未來網絡實驗設施等重大項目加快實施,量子顯微、托珠單抗等科技成果加速從實驗室跑向應用場。
(三)新興產業“主地標”影響力放大
全市開發區培育壯大以“芯屏汽合”“集終生智”為代表的新興產業,已形成3個國家級、7個省級、10個市級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其中,合肥經開區大力發展新能源及智能網聯汽車、新一代信息技術等千億級產業,龍頭企業長鑫存儲器晶圓項目實現量產并銷售;合肥高新區人工智能、網絡安全等產業保持兩位數增長,領軍企業科大訊飛成功占領中文語音市場70%的份額;新站高新區成為全球最大的新型顯示面板生產基地,電子信息(新型平板顯示)示范基地入選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五星級名單。
(四)開放合作“排頭兵”位置更加突出
2020年,中國(安徽)自由貿易試驗區獲批,合肥片區全部位于合肥市開發區。當年全市開發區實際利用外資增長203%,占全市827%。開發區已搭建空港、綜合保稅區、國際內陸港、跨境電子商務港等開放平臺,中德智慧產業園、中日國際合作先進制造產業園等一批國際合作項目扎實推進。合肥經開區獲批國家進口貿易促進創新示范區,成為中部地區唯一入選的示范區。長三角一體化加速推進,已共建G60科創走廊生物醫藥、金融科技等5個示范園區(基地)和多個國際合作園區。
此外,合肥市開發區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在創優“四最”營商環境、推進綠色集約等方面也取得了顯著成效,為新時期開發區高質量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
二、經驗和做法
(一)實施重點產業“鏈長制”,壯大新興產業集群
全市開發區聚焦12個重點產業,創新實施產業鏈“鏈長制”,強化各開發區分工協作,共同實施“建鏈”“補鏈”“強鏈”工程,蔚來中國總部、歐菲光、神州數碼等一批“延鏈”項目簽約落地,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模與集群化水平不斷提升。其中,合肥高新區統籌推進項目招引與產業鏈培育,實施百億企業百億產業壯大行動,推動45家百億潛力企業、11個重點產業加快成長。
(二)創新“孵化—產業”一體化機制,打破科技成果轉化藩籬
各開發區積極創新“孵化—產業”一體化機制,促進“創新鏈”與“產業鏈”精準對接。其中,合肥高新區推動中科院創新院成為集“研究院、公司、技術轉移機構、產業育成中心”于一體的市場化主體,構建系統化的政產學研合作體系,實現科技創新就地轉化、就地孵化。合肥經開區推行“科技+產業”模式,清華公共安全院“孵化—產業”一體化被譽為“清華方案、合肥模式”。
(三)采用“人工智能+創新券”科技服務模式,加速產業轉型升級
各開發區推動創新服務與人工智能深度融合,創新科技服務模式,促進產業轉型與高質量發展。其中,合肥高新區創新“人工智能+合創券”服務模式,即對園區企業進行人工智能“畫像”,并通過電子券的形式,為企業量身定制和提供專業化創新服務,已累計幫助2700余家科技中小企業,提供萬次科技中介服務,受服務企業合計營收增長371%。合肥經開區通過發放科技創新券,加速家電、汽車等主導產業智能轉型與迭代升級。
(四)實施“‘畝均效益評價+分類處置”,提高開發區集約化水平
各開發區通過“畝均效益”評價等方式,加快園區“騰籠換鳥”步伐,提高集約化發展水平。其中,合肥經開區率先在全省對占地工業企業實施綜合績效考評和ABC分類差別管理,有效建立起“退低進高”“退劣進優”的激勵和倒逼機制,累計盤活低效用地近5000畝。肥西經開區對工業用地逐宗核對,對低效閑置用地企業逐個提出整改意見,實行定期調度、清單銷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