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瑾
摘要:以任務驅動課堂教學是近年來教學改革的熱點之一,也是落實核心素養要求的一種課堂教學模式。通過學習任務設計指向學習目標、關注學生立場、構建學習進階,逐漸轉變教師的教學觀、學生的學習觀,拓寬教學的空間感,提升學生學習能力,最終提升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學習任務;教學設計;小學音樂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7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9094(2021)10B-0043-03
建構主義認為,學生的學習活動需與活動、問題或任務結合,以探索問題為引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動力;創設真實的學習環境,讓學生帶著真實的任務經歷學習過程;發揮學習的主動性,不斷激勵與引導學生。學習任務是教師依據教材和學情,設計并提供給學生進行自主學習以達成學習目的的一種支架。它主要從“做什么”“怎么做”等方面提供學習的要求和指導,是教師指導學習的工具和學生進行學習的階梯。如何設計學習任務成為教學的重要環節。學習任務的設計全方位影響著課堂內師生的活動,它轉變教師的教學觀念,轉變學生的學習觀念,同時也拓寬教學的空間感,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最終提升教學的有效性。
一、學習任務設計指向學習目標
學習任務要緊扣學習目標設計,它和學習目標之間要保持一致性。學習目標描述的是預期學習做到怎樣,而學習任務描述的是要求學生做什么,怎樣做,以確保做得怎樣。教師在設計學習任務的時候,心里始終要有一個明確的指向:學習目標。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的時候,心里一定是有目標的;沒有目標,學習就變得毫無意義。而學習目標,又是通過學習任務才得以達成。學習任務與學習目標相匹配,可以是一一對應的,一個目標對應一項學習任務;也可以是非一一對應的,“一對多”“多對一”都可以。
以《金孔雀輕輕跳》一課為例,學習目標為能用優美、甜美的聲音演唱歌曲并嘗試用不同的方式來表現歌曲。學習任務為:通過觀察孔雀舞步輕盈高貴的形象,讓學生選擇用輕柔的聲音演唱歌曲;再采用對比、示范的方式讓學生更加清晰地感受歌曲情緒;用男生唱、女生唱的方式讓學生感受不同音色演唱出來的不同效果;最后加入孔雀舞的簡單動作,讓學生更好地表現出傣族人民對孔雀的喜愛。
學習任務設計要指向學習目標,任何無視或者偏離學習目標的任務設計都是表面的熱鬧,而無實際的意義,都是無效的。
二、學習任務設計關注學生立場
學習任務的設計并不意味著對課堂進行嚴格控制,而是立足課程標準與教學目標,根據學生課堂的現實表現靈活地對授課全過程進行調節。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學習任務要基于學生實際情況來預設,具有可調節性;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從而更好地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促進學生學習。為此,一方面需要音樂教師在設計任務時能夠堅持適度原則,給予課堂更多的發揮空間;另一方面,預設的學習任務要具有可變性、靈活性的特點,可以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及時調整。
例如,筆者這樣設計了《小花貓和小老鼠》的學習任務:通過教師的循循善誘,讓學生從小老鼠的日常表現中理解休止符在這首歌曲中的運用。教學中,教師請一位男生來表演小老鼠?!氨硌莸谜嫦?,把小老鼠賊頭賊腦、戰戰兢兢的樣子演得淋漓盡致。那歌曲里是怎樣來表現小老鼠的這種形象的呢?聽老師來演唱,說說哪一種唱法更能表現小老鼠的形象?!苯處熡?種不一樣的唱法唱了描寫小老鼠的片段,一種有休止符,一種沒有。學生說:“第二種更像,因為有休止符?!苯處熣f:“對,正是因為有了休止符,小老鼠偷偷摸摸的樣子才更像了,讓我們在休止符的地方加上一個動作,強調它的存在。”
學生基于學習任務展開學習,但從學生反饋的學習信息看,學生沒有很好地達成學習目標。動作的加入使休止符停頓時間過長,因此,筆者及時地進行了學習任務的調整。教師說:“小老鼠賊頭賊腦的樣子真的很滑稽。那么我們能不能在休止符的地方為它來配上一些語氣詞,讓它唱起來更加滑稽呢?我們來動動腦筋?!睂W生說出語氣詞,如咦、唉、哦、嗯等,并加上語氣詞演唱。教師又說:“這首歌曲除了歌詞讓我們覺得很有趣,其實它的旋律也是有點滑稽的感覺的?,F在請你們用‘噔來哼唱,老師為你們配上鑼,感覺一下是否更滑稽?!苯處熡描屌湟?,請學生感受旋律。“是的。”有些學生忍不住笑著說了。教師趁機又提問道:“那我是在什么地方加上伴奏的?”“休止符的地方?!薄皩α?,就是休止符的地方。剛才我們想到的語氣詞也是在休止符的地方,在這個地方加上不同的聲音,不僅能提醒我們注意聲音的停頓,而且還感覺更加詼諧、幽默,看來這個休止符的用途很大啊。”打擊樂器鑼的加入,很好地處理了休止符停頓問題,調整后的學習任務所取得的學習效果很好。
學習任務要有學生立場,要及時獲取學生的學習信息,并根據學習信息的反饋情況及時地判斷學習任務是否繼續推進,還要進行及時的調整,這樣才使學習任務設計更為有效,從而真正促進學生學習。
三、學習任務設計建構學習進階
學習進階是對學生在各學段學習同一主題的概念時所遵循的連貫的、典型的學習路徑的描述,一般呈現為圍繞核心概念展開的一系列由簡單到復雜、相互關聯的概念序列。一節課是由多個分目標組成的,一個學習任務實現一個分目標;一節課的學習必然是由一個又一個學習任務組成的,當一個學習任務完成之后,才會開展另一項學習任務,直至實現課堂教學的總目標。其中前一個學習任務和后一個任務之間必然有著密切的邏輯遞進關系。
比如在教學《雪絨花》一課時,筆者設計了如下學習任務:
學習任務一:了解歌曲創作背景,認識雪絨花。通過課前收集資料,學生簡單了解雪絨花這種植物,對于《雪絨花》歌曲有了初步的認識。隨后教師請學生觀摩電影《音樂之聲》中第一次演唱《雪絨花》的場景,讓學生進一步感受這首歌曲優美、舒展的旋律,感受三拍子強弱弱的韻律特點。學習任務一的設計目的在于讓學生通過欣賞初步感受歌曲情感要素。隨后教學任務二的設計是學習任務一的延續,也是解決本課教學重點難點的一個重要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