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葉
摘要:隱性思想政治教育是以隱蔽的方式進行施教,其目的和呈現方式也是隱現的,受教育者處于潛移默化的受教狀態。推進課程思政建設的主體力量是教師,教師結合各自專業特點是否能夠有效地將專業知識點與思政元素融合展示,其實質就是通過隱性的教育方式去影響學生。本文結合既有的文獻資料,從隱性思想政治教育視域關注加強專業課教師課程思政建設能力的必要性,著重分析影響專業課教師開展課程思政建設的主要因素,從而提出應對策略。
關鍵詞: 隱性思想政治教育 專業教師 課程思政 新聞傳播
引言
推進課程思政建設是立德樹人的重要途徑,教師作為開展課程思政的主體力量,其課程思政建設水平的高低至關重要。相比顯性思想政治教育直接向教育對象傳遞思想政治教育信息,隱性思想政治教育是要求教育者把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置于相關社會實踐活動中,間接影響受教育者。從隱性思想政治教育視域看提升專業課教師課程思政建設的本領,主要意義源于課程思政本身就是一種隱性的育人理念,它是教師通過挖掘專業課程中蘊含的思政教育元素,并以潤物無聲地方式融入課堂,從而達到立德樹人成效的。本文主要圍繞影響專業課教師課程思政建設能力的因素及應對策略展開論述。
一、加強專業課教師課程思政建設能力的必要性
(一)貫徹立德樹人理念的需要
課程建設的關鍵是教師,要發揮好課堂這個主渠道功能,每個教師都得守好自己的責任田,以往我們認為只有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師才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專業課教師更多的是要講好專業知識,這種認知理念是需要轉變的。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中指出:“高校教師要堅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努力成為先進思想文化的傳播者、黨執政的堅定支持者,更好擔起學生健康成長指導者和引路人的責任。”2018年在新時代全國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工作會議上陳寶生部長指出:“要明確所有課程的育人要素和責任,推動每一位專業課老師制定開展‘課程思政教學設計,做到課程門門有思政,教師人人講育人。”可見無論是通識類課程還是專業類課程都是育人的重要渠道,更何況專業課程從體量上講更占據優勢,因此更要注重發揮它的功效,育人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滲透于我們教育教學的全過程,潛移默化地影響受教育者,專業課教師自然不能置身事外,要積極參與其中發揮作用。
(二)專業課教師自身發展的需要
古人的“師者,傳道授業解惑”早已表明教師的職責絕不只是教授知識,更有育人使命。開展課程思政建設對于專業課教師來說是根據教學實際重新梳理培養方案的過程,同時也是不斷完善自身專業知識體系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專業課教師需要深入梳理專業中的知識內容,尋覓課程獨有的特點、思維方法及價值理念,進而科學拓寬課程的深度和廣度,這種探索學習的過程完全順應了專業課教師自身追求進步的發展規律,實現了教師在實踐教學中與學生共成長。
(三)學生成長的需要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有這樣一個觀點,“孩子愈少感到落在他們身上的教育設想,任何一種教育現象的教育效果就越大,一旦他明白了你專門找他談話是為了教育他——他的心靈,形象地說,便會扣上所有的紐扣,整個封閉起來。”因此要尊重學生的成長規律,要注重通過潛移默化地方式來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課程思政建設就是重要抓手,因此只有教師個人具備較強的課程思政建設的能力才能更好地服務學生的成長。
二、影響專業課教師開展課程思政建設的因素
(一)專業課教師對隱性育人理念的認知
專業課教師過去一直偏向專業知識的講授,部分人員雖然也有育人的意識,但通常呈現出的是零散的、不成體系的特征,這就導致整體教師隊伍在講授專業課的同時要注重育人這一層面的意識是層次不齊的,再者隱性育人注重方法技巧運用,比如通過暗示、啟發來感染學生,力圖實現與之產生共鳴共情,絕非灌輸說教,而在實踐教學中施教者缺乏隱藏自身“思政政治教育者”這一身份的意識與技巧,往往采取的是顯性的說教方式。
(二)專業課教師思想政治教育理論修養
目前存在專業課教師對專業領域內容較為熟悉,但是自身的政治理論素養欠缺的問題,這就直接影響專業課教師對思政元素挖掘的精準度,會導致不知道哪些是思政元素、可以從哪些渠道獲取,由于挖掘專業課程中蘊含的思政教育元素是后期潤物無聲施教的基礎,因此沒有前期扎實的積累,教師無法聯系各自專業實際梳理出切合的思政教育元素,更不要說還要在課程上有機融入展示。一些專業課教師普遍反映在實施課程思政建設過程中遇到的最大難題就是不知道如何結合自身的專業特點挖掘思政元素,他們找到的一些思政元素放置任何一門課程中感覺都適用,缺乏針對性。追其根源在于教師本人的政治理論水平欠缺,平日學習時浮于表面,缺乏對行業、國家、國際等視角對自身專業領域的認識。
(三)專業課教師對學情的掌握
專業課教師要及時掌握學情動態,對教學對象的把握要準確。課程思政要求施教者將育人目的隱藏起來,尋求的是教學對象自覺而非被迫接受教育者的理念,那是什么讓我們的教學對象不抗拒施教者,自覺主動的參與其中呢?首先要尊重教學對象個體的差異性。不同的教學對象,由于他們各自文化水平、學習習慣、興趣愛好、性格特點、成長環境都有所不同,這就要求教育者在施教過程中要結合具體學情,一切從實際出發,不能搞一刀切。其次要適度調整教學的強度和方法,由于個體的學習能力存在差異,施教者要秉持最大化的原則,要提前對整個年級、不同班級的整體情況進行摸排,在內容的難度上、傳播的技巧上及時調整,要更加靈活地處理各類情況。
(四)專業課教師教學設計的能力
人才培養方案從專業整體的發展角度制定教學目標,而落實這些目標需要每一門課程完成自身的課程目標。課程思政建設有助于提升教師教學設計的能力,一方面由于它要求教師要梳理出專業知識點中蘊含的思政教育元素,這就迫使教師必須反復琢磨思政元素與專業知識點之間的關聯度,另一方面要以潤物無聲地方式影響學生,這就使得教師在的授課的過程中一定要有自己的方法。注重教學設計的教師,能夠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對授課內容的呈現方式進行優化,他們更加懂得運用多元的教學方法吸引授課對象。從某種程度上來說,課程思政的建設可以反映出教師教學設計能力的高低,反之教學設計能力愈是突出的教師,他在推進課程思政建設時也更有后勁,兩者是相互促進、密切相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