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崇波 韋有康
摘要:在小學生的成長過程中,學校與家庭共同擔負著非常重要的責任,家校雙方的通力協作可以極大地促進學生的健康全面發展。小學階段數學知識的學習要對生活中的學習資源充分加以利用,離不開家校雙方的有效溝通,讓數學課外實踐活動能夠在教師專業知識引領下、在家長的關注與支持下順利開展。家校雙方利用家長會、家校互訪、校訊通等傳統的溝通方式為協同教育創設了一定的條件,但隨著時代發展,這些傳統溝通方式的局限性日益顯現。移動互聯網技術的迅猛發展的背景下,本文嘗試利用微信公眾平臺構建起學校與家庭之間通暢的信息渠道,通過對其功能開發與使用,探討微信公眾平臺在小學數學家校協同教育中的效用。
關鍵詞:微信公眾平臺;小學數學;家教協同
微信在人們的日常生活當中被廣泛的應用,所以教師要充分的抓住微信的便捷性,展開家校合作教學引導,與學生家長積極的進行合作,利用數學的相關知識點來進行教學方面的拓展,有效的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本文就以基于微信公眾平臺的小學數學家校協同教育來進行分析和探求,希望能夠幫助小學生更好的養成數學的思維,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一、“家校合作”是“最完美的教育”
對于家校合作,目前在國內外都還沒有一個被教育工作者們完全認可的定義,英文常用的表達有:“family-schoolcooperation”(家校合作)、“home-schoolcommunication”(家校溝通)、“educationalintervention”(教育介入)、“parent-teachercollaboration”(親師合作)等;在中文里常常表述為“家校共育”、“家校協作”、“家校互動”等,用詞的多樣化說明了這一概念內涵的寬泛性,學者們各自從不同的角度對其進行了解釋:我國教育工作者馬忠虎的觀點是,家庭和學校在學生的成長中能夠發揮巨大的影響力,家校合作實際上就是將兩個重要的力量聯合起來,彼此配合去實施對學生的教育。家校合作是雙方有默契的互動,這需要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密切配合、互相支持,從學生的健康成長出發,把學生作為關注的焦點,努力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這一最終目標。從這個角度上來講,家校合作與家校協同教育的內涵一致。周丹撰寫的《對家校合作若干理論和實踐問題的思考》這篇文章提出,家校合作指的是家庭與學校雙方在充分交流溝通的前提下,密切配合從而形成教育合力,使孩子受到來自兩方面朝著共同目標努力的積極影響。家校合作既是一種處理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兩方面關系的科學教育理念,又是一種處理關系的行為模式。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JohnsHopins)的教授喬伊斯·艾普斯坦(J.L.Epstein)指出家校合作是“學校、家庭、社區這三者之間的合作”。艾普斯坦這一觀點不但把家庭和學校視為家校關系中的地位平等的成員,還強調了社區也會影響兒童的成長和發展。這一定義拓展了家校合作的范疇,實際上就是本研究所探討的的協同教育。這也是筆者在積累文獻資料的時候首先將“家校合作”確定為檢索的關鍵詞的原因。家校合作的研究成果將會對本研究提供重要的指導。由此可以看出家校合作與家校協同教育有著密切而又復雜的聯系。
二、基于微信公眾平臺的小學數學家校協同教育應用
(一)基于微信公眾平臺,培養學生的主角意識
在小學數學的課堂教學中,必須突出小學生的主體地位,而教師則扮演著“啟發者”“監督者”的角色。教學教師應該利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及時拓展教學范圍,搜集整理特色資源,補充完善數學教材中的缺失內容。或者利用微信公眾平臺,及時引導班級學生發表不同的看法,說出自己的真正需求。數學教師在微信公眾平臺上上傳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視頻課件,對于家長充分了解孩子的性格特點,發現他們的心理問題,然后展開有針對性的家庭教育而言,大有助益。教師和家長建立了長期的合作關系,始終圍繞小學生的主體意愿,更新自身的教育觀念,研究不同的育人方法,潛移默化中實現家校協同教育工作的有序推進,也有利于學生們突破自我、挑戰自我,最終成為不可多得的優秀人才。教師更新了教學觀念,教學模式的重構和教學方法的創新特別輕松。家長更新了教育觀念,掌握了正確的育人技巧,家庭教育過程中充分考慮孩子的性格特點、承受能力等,良好的家庭教育減輕了孩子們的心理負擔,相信小學生在今后的學習活動中一定會有更加出色的表現。
(二)應用微信公眾平臺,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
教師在小學數學教學當中要以學生作為教學的主體,利用多元化的教學方式來進行教學方面的拓展。教師在教學當中要利用微信公眾平臺來引導學生進行心理上的提升和拓展。教師也要多在微信公眾平臺上,宣傳一些關于小學生性格特點提升的文章讓學生在課余時間進行學習和思考,有效的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幫助學生更好的投身到數學學習當中。教師也要在教學當中引導家長,多觀看關于培養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的文章,使家長能夠提高自身的教育觀念,更好的在家庭當中引導學生進行數學上的提升和完善,幫助學生樹立學習好數學的自信心,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三)基于微信公眾平臺,創建移動學習社區
創建小學數學移動學習社區,可在新時代的碎片化教育環境中分享大量的教育資源,助力小學生、數學教師和家長們的共同成長。開發利用微信公眾平臺,構建好數學移動學習社區,小學生不再是被動的接受者,課堂地位發生了很大變化,他們爭做課堂的真正主人,學科成績自然有更大的進步空間。另外,數學移動學習社區具有交互性、平等性和智能性等特征,數學教師尊重小學生的主體意愿,不過多干預他們的數學學習,移動學習社區成為孩子的“自由世界”,他們探究知識更加主動,學習熱情愈發高漲,厭學問題必然得到更好的解決。
綜上所述我們能夠看出,當前我國信息技術逐步發展與創新,微信公眾平臺已經成為了人與人之間交流的重要工具。新時期應當將微信公眾平臺有效應用于教育教學工作中,有助于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有效應用信息技術打造微信公眾平臺,進一步加強學生和教師、家長之間的聯系,能夠形成協同教育機制,進一步提高數學教育水平。
參考文獻
[1]孫航,黃子龍,韓億思.微信公眾號在家校協同教育中合理應用的研究[J].教育現代化,2020,02(01):76-77.
[2]趙春雨.試論微信在小學數學家校協同教育中的有效應用[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0,16(08):99-100.
連云港市厲莊中心小學?江蘇連云港?222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