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會肖
摘要: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是培養農業類人才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實現農業類人才培養目標的重要途徑,在培養農業類學生的科學文化素質中起著重要作用。高職院校農業類專業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融入專業教育,才能達到在訓練專業技能的同時提高學生可持續發展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的目的。
關鍵詞:高職院校;思想政治課;專業教育
人才是第一資源,農業農村的發展離不開人才。習總書記指出:“思想政治理論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以下簡稱“思政課”)承擔著培養大學生思想政治素質、職業道德素質和人文科學素質的重任。高職院校農業類專業思政課與專業教育相結合,以培養出適應我國農業農村發展需要的高素質人才。
一、高職院校農業類專業思政課的現狀
(一)從學校來說,在高職教育理念下高職院校思政課教育教學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和挑戰。
在巨大的就業壓力下,高職教育的功利價值取向變得日益明顯。課程設置、專業設置、實踐教學等各項工作都圍繞市場和就業轉動。日常教育管理中注重學生實踐動手能力的培養,具有育人功能的思政課面臨被削減、不被重視的問題。有的學校雖然一直在表面上強調思政課的重要性,但是在實際操作中往往偏重于學校的特色課程、專業課程以及實驗。
(二)從思政課教師隊伍來說,數量和素質無法滿足現實需要。
近年來,一方面高職院校迅猛發展,以就業為目的而選擇職業院校的學生人數越來越多。另一方面專職思政課教師數量相對不足,教師整體素質不高。與本科院校相比,教師學歷職稱和知識結構本來就很不足,得到外出學術交流、參觀學習的機會就更少。同時,思政課教師普遍對農業類專業知識不感興趣,和專業教師、輔導員、學生管理部門溝通交流少,不了解所教專業學生思想、興趣愛好等。
(三)從高職院校農業類專業學生來說,普遍對思政課不感興趣。
目前,高職院校思政課教材為本專科通用教材,具有較強的理論性和抽象性,對于學習基礎薄弱,學習動力不足的高職生來說較為晦澀難懂。高職院校農業類專業性較強,專業教育是學生學習的興奮點和關注點。某些思政課課堂教學單一、教學內容實用性不強。思政課教師以教師講述為主,有的教師整節課照著準備好的ppt讀,導致很多學生們在課堂上根本不聽講,或者做自己的專業課作業,思政課的作用沒有發揮出來。
二、高職院校農業類專業思政課與專業人才培養相結合的必要性
(一)是落實國家政策的現實需要。
《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指出,落實好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健全德技并修、工學結合的育人機制,完善評價機制,規范人才培養全過程。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思想政治理論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肯定了思政課在落實立德樹人教育方針中的至關重要地位。高職院校思政課改革關鍵是注重和學生專業教育相結合。
(二)是高職院校農業類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切實要求。
德作為人才素質的靈魂,在學生成長過程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高職院校農業類教育首先應該是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職業道德,其次是幫助學生掌握本專業系統扎實的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再次是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能力。每個專業學生面臨的崗位不同,對學生提出的職業能力和職業素養的要求勢必存在差異。高職院校農業類專業培養的學生未來就業崗位大部分在農村、園藝企業、花木公司等崗位工作。將職業道德融入思政課教學過程,才能把學生培養成高科技現代化全能型技術人才。
(三)是增強高職院校農業類專業思政課教學時效性的有效方法。
思想政治理論課教材是國家統一指定的,但在高職院校普遍不受學生歡迎,原因在于與高職教育的特點、人才培養目標結合不緊密,與不同專業學生的切身利益、關注的熱點聯系不多,沒有貼近高職生的思想實際。思政課教師不了解自己授課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是什么,不清楚授課對象以后從事的職業,具體崗位以及所需要的職業素質。勢必導致學生對思政課產生抵觸情緒,不愿意參與到課堂上來也很正常了。如果思政課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融入與專業相關的案例、事例,那么講授會形象而生動,巧妙又深刻,同時學生會利用對專業的興趣來消除思政課的枯燥,興趣會增加,教學效果自然會很好。
三、推動高職院校農業類專業思政課與專業教育相融合教學模式的建議
(一)學院要高度重視,探索“三結合”合作式教學模式
學院應該重視思政課教學團隊的建設,鼓勵思政課教師結合農業類專業學生特點開展教學研究,集中備課,造就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的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學院完善考核體系,建立激勵機制,提供外出學術交流、參觀考察和學習進修的機會,鼓勵開設第二課堂教學、專題講座等。探索“三結合”合作式教學模式。做到思政課教師與專業教師之間的合作。思政課教師及時關注社會新聞和行業動態,主動閱讀所教學生專業教材,積極和專業老師交流溝通,了解專業人才培養目標、課時安排、專業課程設置等。可以參加專業課教研室活動,聽評課等。思政課教師與學生管理部門之間的合作。思政課教師保持和輔導員、團總支、學工辦之間的密切聯系,了解學生活動設置、學生興趣愛好、平時表現等,為針對性開展思政課教育工作積累第一手材料。思政課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合作。思政課教師要積極聯系學生,走進學生生活,充分了解學生思想特點,積極參與學生社團、班會等,拉近和學生的距離,為開展貼近專業實際、貼近生活實際、貼近學生思政課實踐教學做充分準備。
(二)思政課教師要努力提升自身綜合素質,創新課程模式。
思政課教師在農業人才培養過程中起著主導作用,因此思政課教師要把提升自身綜合素質,特別是把政治素質放在首要位置,只有自身素質提高了,才有可能培養高科技現代化全能型技術人才。在思政課教學過程中,注重結合學生專業特點豐富教學內容,如講授《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中關于人際溝通內容時,要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溝通能力、協調能力,有助于減少與服務對象矛盾。在思政課教學方法的運用上,要充分考慮學生的興趣和需要,精心選取題目、設計討論主題,如農業農村特色視頻的觀看討論、新農村建設特色案例討論、網上熱點等,鼓勵學生主動發言,培養學生口頭表達能力和交流能力,同時也能培養學生以后工作中需要用到的創新精神和批判性思維。
在高職院校農業類專業思政課教學中采用與專業教育相結合的方式可以贏得學生的共鳴,從而增強思政課的時效性。思政課教師要始終堅持以學生為本的理念,從學生的思想和心理出發,積極挖掘專業元素,才能推動思政課改革創新,走出一條與專業教育相結合的思政課教學改革的特色之路,落實高校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參考文獻:
[1]鄒瑄.增強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實效性的研究與實踐[J].學術平臺,2009(6):143-144.
[2]王彩芳.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融入專業教育的對策研究[J].廣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1):36-39.
[3]趙保海.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與農業學人才培養相結合的途徑和方法[J].中農業管理雜志,2015(14):166-168.
[4]劉忠珍.高職現代學徒制條件下思政課與專業相結合的教學模式[J].教學實踐研究,2018(23):162-163.
[5]倪涵.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業類高職院校思政實踐教學研究[J].農業開發與裝備,2020(9):7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