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娜
摘要:在現階段的小學語文教育中進行人文素養的培養,不僅可以讓學生獲得自身能力的和素養的提高,對于推動整體教學發展而言也有著一定的積極作用。在不斷變化的時代之下,小學語文教育之中也需要對學生個人人文素養進行培養,本文便從這一角度總結了人文素養的意義,并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參考價值的建議
關鍵詞:小學教育;語文教育;人文素養
引言
現階段的社會背景之下,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人文素養具有豐富的內容和含義,這也是由語文這一學科的特色與特點所決定的。而在較為傳統的語文教育之中,對于學生的人文素養培養仍舊處于較為匱乏的狀態,所以有必要從這一角度進行合理地小學語文教學創新,以此達到在實踐中促進人文素養培養的目的。
一、現階段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人文素養的作用
語文教育是現階段各個階段教育中的重點,在小學教育中更是如此。這一學科的教育這不單單是學生個人成績的體現,也是其綜合能力的體現。這也就決定了在小學語文中進行學生人文素質培養的實踐性。
(一)人文素質培養可以豐富學生知識體系
現階段社會對于學生的要求越來越向著多元、開闊的方向進行發展,不再單純地憑借成績和學習來衡量一個學生的品質,而是通過多種不同的維度來對學生進行評價,其中就包括學生個人知識體系的豐富程度與廣度。而人文素質培養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達成這一目標。人文培養之中會對學生看待世界的方法進行整理和優化,使其從多種角度對所學習的課程進行具有人文意識的思考,以此來使其收獲更多的人文知識,并在此過程中不斷豐富學生個人的知識體系,使其收獲更多的知識。
(二)人文素養培養可以幫助語文課程實現創新
現階段的語文課程已經經歷了幾十年的發展和進步,取得了十分喜人的成果,輸出了一大批人才。但其內部的課程和授課模式等卻仍舊存在著一些值得進行創新的部分,尤其是授課模式,如果教師未能在自身的授課模式上進行合理的創新和發展,勢必會導致學生與知識之間的距離越來越遠,甚至出現厭學的問題。人文素質培養的出現無異于為具體的教學內容提供了方向,使其可以明確自身進行創新的角度,為其具體的促進實踐應用提供了一定的指導,最終有助于整體語文課堂的創新與發展。
二、現階段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人文素質培養的措施
上文簡單總結了現階段小學語文教學中進行學生人文素養培養的作用,不難看出這一素養的培養對于學生個人和整體語文教學都有著一定的好處與作用,但這些都需要建立在應用得當的基礎之上。
(一)語文實踐教學中培養學生人文素養
現階段的語文教學中整體教學模式過于保守,常常將學生桎梏在課堂之中,讓其通過記憶來學習對應的知識,這樣的方法固然有著好處,可以讓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具體的教學中,以此保證教學質量,但學生也可能因此無法理解課堂,出現抵觸課堂的情緒,最終影響整體教學的進步。在人文素養培養的基礎下,可以通過實踐教學的方法來讓現階段語文教學中滲透進人文素養培養,最終達到整體課堂的創新。
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之中,教師可以帶領學生走出校園,到具有人文素養氣息的場所進行對應的學習,以此來借助人文素養環境對學生產生影響,完成授課目標的同時,還可以進一步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
如在進行小學語文《荷花》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就可以帶領學生走出課堂,到具體的生活中進行學習,通過對池塘或是河道中的荷花進行觀察來完成對應的教學,使得學生借助于視覺表現明確荷花的特點和外觀。與此同時教師也需要進行合理的準備,通過荷花將古代文學家們荷花般高潔的品質進行講述,以此來培養學生對于文人墨客的敬仰,達到進一步提升其人文素養水平的目的。
在此方法的實踐過程中,教師需要充分發揮自身的調節作用,將學生的安全放到首位,在保證學生處于安全的情況下進行對應的宣講,避免發生不必要的危險。
(二)語文創新課堂中培養學生人文素養
在現階段的語文課堂中進行整體授課模式和課堂的創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這不僅僅是單純一門科目的進步,更是整體教學體系的進步。同時,這對于學生而言也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如果不能對其進行合理的教學展開,勢必會導致其學習能力的下降,依托于時代背景進行合理的課堂創新發展就是具有一定時代發展意義的事。而通過這一課堂模式的創新,也可以進一步的對學生人文素養進行培養,最終達到整體課堂的意義提升。
在具體的教學中,可以從實踐的角度進行創新,考慮到現階段學生個人能力的進步和整體教學目標的變化,可以進一步突出學生在語文課堂中的地位和作用,使其成為整體課堂中的主體,讓其依托于自身力量來進行課堂的分析,最終實現整體教學工作的發展與創新。
如在進行《普羅米修斯》一課的教學時,就可以從課堂出發進行辯論課堂的搭建。首先需要教師將本節課中的教學重點進行羅列和總結,并將其設置成為具有辯論意義的話題,同時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話題中進行討論,在學生不斷地深入辯論和教師的合理引導下,使得整節課的授課達到預期的效果,完成教學目標。隨后,需要教師從辯論的角度進行點評,將其中涉及到的文學、哲學內容進行一定的講解,不要求學生可以全部理解,但要具有一定的思辨意識,以此來保證整體課堂創新可以對學生的人文素養進行培養。
(三)拓寬教學資源應用方式
在現階段的語文教學教材中,對于教學資源的運用已經十分成熟,可以做到讓學生全方位的學習知識,但在對其人文素養進行培養的時候,教學資源卻表現出來一定的劣勢,無法根據具體的情況來進行合理的教學展開,學生也很少能從教材與教學中真切體會到人文素養的價值。這時就需要借助于多種方式來進一步拓寬整體的教學資源類型,并將其應用到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最終確保整體教學工作的合理展開。
在具體的實踐之中,教師可以借助于現階段十分發達互聯網技術來進行教學資源的拓展,在對應的課前收集一定的資料,并通過多媒體形式進行展現,讓學生可以在新奇的環境和方法下實現對人文素養的學習。
如在進行小學語文《圓明園的毀滅》一課的教學時,教師就可以在網絡上查找部分的圓明園文物圖片,或是圓明園修復圖片等,在整體授課結束后,將這些圖片進行展示,讓學生更為直觀地感受到在那一次浩劫中究竟損失了什么。同時,教師需要依托于自身文史知識,將具體的歷史背景進行講述,使得學生既可以拓寬知識又可以得到人文素養的培養。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現階段的小學語文教學中進行學生個人人文素養的培養具有十分深刻的意義,這既可以幫助學生實現自我的提高,又可以幫助整體語文教學實現創新進步。而在具體的應用過程之中,需要從實踐的角度進行考慮,不斷進行教學模式的創新和教育資源的拓展,在此過程中融入適當的人文素養培養,以此達到對學生進行合理培養的目的,最終教育出具有是正確人文素養觀念的學生。
參考文獻:
[1]李洪梅.小學語文教育中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J].科教文匯(下旬刊),2019(2):120-121.
[2]尹春芬.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J].亞太教育,2018(1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