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成萬
摘要:高中階段的班主任在管理班級時,不僅要對班級的秩序進行維護,也需要對學生的班級的氛圍進行維護,這個氛圍不僅是學習氛圍,也包括全班學生的道德氛圍。在素質教育不斷深化的當代教育中,班主任應該把德育教育放在日常管理與教學的首要位置,班主任應該在行為上做出表率,以實際行動來影響班級學生的品行。本文立足于立德樹人的教育理念,提出幾點高中班主任在德育教學中的教學策略,旨在提升幫助高中班主任更好地對班級進行管理。
關鍵詞:立德樹人;高中班主任;路徑探究
高中班級所擁有的班風情況,對學生的學習和人生發展具有深遠影響。所以高中班主任在對班級進行管理時,應該注重營造良好的班級氛圍,在管理班級時針對其中存在的問題進行追根溯源,找到學生中間存在的認知偏差,通過對學生進行“德育”,來實現學生自身的“樹人”。在學生擁有良好的品格和德行后,班級的整體氛圍就能夠回到正軌,從而為學生創造出良好的班級環境。作為一名高中學段的班主任,應該從哪些方面來實踐立德樹人的教學理念,在班級管理的過程中滲透德育教學呢?
一、高中階段進行“立德樹人”與德育教學的必要性
“立德樹人”是德育教學的重要內容,是讓學生受益終身的一種教學理念,在進入發達的信息時代之后,加強學生的德育教學顯得尤為重要。在網絡信息的充斥之下,學生接收到的知識,不再受限于學校和課堂,在魚龍混雜的虛擬網絡中,學生也能夠進行學習。這其中就包括扭曲價值觀念的學習和消極惡劣思想的學習,這些信息對于抵抗能力較弱的未成年人來說都是極具危險的。當代學生面對的信息其復雜程度要遠高于過去的學生,因此在當今教學內容中加入德育內容具有時代的必然性和重要性。班主任對學生的管理工作也要比以前更為復雜,需要多方面關注學生的動態,加強對學生進行思想和品德方面的教育。在管理方式上,傳統的管理理念最終要達到的目標是以維護班級紀律來提升學生的成績,但是時代不同學生所面對的環境不同,這也就要求教師在管理方法上進行創新與變革,以便能夠通過優質的管理方法來加強德育的滲透。
二、高中班級管理德育教學的策略
班主任在對班級進行管理的需要自身較好的道德素養,只有自身所擁有的才能以傳授者的姿態進行傳授和引導。要想讓學生愿意接受從教師而來的教育和行為上的引導,還需要教師與學生建立良好的關系,在平時的接觸過程中能夠以尊重學生的個人想法為前提進行溝通交流,讓學生在相對民主的班級氛圍中暢所欲言。學生在自由的狀態下表現出來的種種行為,教師可以進行細心觀察,及時發現學生的心理變化,并在適當的環境下對學生做出引導,改變以往的批評教育模式,與學生建立和諧的關系。接下來對這幾點進行詳細闡述:
(一)教師應加強自身的道德修養
中國有句古話說得好“上梁不正下梁歪”,教師作為言傳身教者,在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同時,需要自身擁有良好的德育品行。教師日常的言談舉止都會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因此需要教師凈化自身的思想,通過實際行動來成為道德榜樣。這并不是要求教師進行自我標榜,而是真正意義上加強對自我的管理,先從自身出發,對自己進行道德教育,然后通過實際行為來影響學生。如果教師自身對道德的學習只停留在表面,那么很難讓學生真正活出良好的道德行為。也就是說教師首先做到,然后在對學生進行教育和要求。高中的班主任一般會兼顧學科教學,因此班主任可以通過這一便利條件,將學科教育與德育教學相結合。在學科上的兼顧使班主任多了一些與學生進行溝通了解的機會,班主任可以通過了解學生對本學科的學習狀態,來對學生進行道德和三觀上的引導,借此來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糾正班級的不良風氣和行為,從而達到凈化班級風氣的目的。
(二)尊重和理解為前提,建立師生關系
人與人之間的交往離不開暢通的情感交流,在高中班級的管理中,班主任要注重學生的想法,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這樣才能知道班級為什么出現這樣的問題,學生為什么有這樣的行為。班級要進行統一化管理,但學生是不同的個體,因此統一化管理的核心是班級學生思想統一。要想讓學生將自己的思想交付給班主任,還需要班主任讓學生感受到自己的被尊重和理解,而不是被否定和打壓。
基于此,班主任可以通過班級活動來增強與學生之間的情感交流,為學生提供在事情中經歷生活和學習的機會。在對學生進行引導的過程中,班主任需要讓學生感受到班主任最關心的自己,接下來再了解學生遇到的困難。而班主任要將重點放在學生身上,因為學生的認知問題不解決,不能樹立良好的道德觀念,問題就得不到根本上的解決,所以班主任在引導學生時,更多的是對學生的思想進行引導。學生能夠在班主任面前坦然、毫無隱藏的展示自己,需要日常的溝通最為積累,也需要班主任行為上對學生表現出來的尊重和理解。師生之間形成良好的關系,才能讓學生愿意配合班主任的管理工作,進而實現德育教學的順利開展,在日常溝通中滲透“立德樹人”的培養理念。
三、在班級管理中制定德育教學目標
班主任在管理班級時,應該充分結合班級學生的狀態,對管理方式做出調整,來保證班級的管理與學生的需求是保持對接狀態的,否則所制定的管理會脫離學生,起不到有效管理的效果。這就需要教師在對整個學期德育教育進行整體規劃,但該規劃在實際操作時需要保持隨時的機動性,在保證德育教學主題有效開展的同時,也能穿插學生的當下需求的教育。
例如筆者對某一學期制定的德育教學目標為:情緒管理教育;感恩教育;成長教育等,制定這樣的德育教育目標是結合學生所處的心理狀態,讓學生首先學會對自己進行情緒上的管理,不輕易發怒,能夠做情緒的主人。在生活中能夠以凡事感恩的狀態對待身邊發生的人和事,以積極健康的心態成長。筆者在進行感恩主題的德育教學時,考慮到學生對感恩的認識程度不同,因此對不同的學生進行不同的教學內容。學生對感恩有兩種認知上的偏差,一是心中存有自己虧欠他人的想法,而導致的泛濫性的感恩;二是認為自己的所得都是應該的而形成缺乏感恩的心理狀態。筆者分別多兩種不良的心理狀態進行了“扶正”教育,讓學生脫離這些不正確的思想觀念帶來的壓制,對感恩有正確的認識,來實現正確培養學生德育素養的目標。
四、調動全班學生的參與性,共建美好班級
讓學生參與到班級的管理工作中,能夠讓學生站在班主任的視角來審視自己,幫助學生體會班主任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良苦用心。除此之外,還可以讓學生積極地進行自我提升,將注意力放在優良品德的養成和學習成績的提升上。在班級干部的任命上,也需要充分了解全班同學的想法,另外也可以在班級管理組織上設立多個流動職位,來調動學生的參與性,讓每一位學生都能有機會成為班級管理中的一員。對于沒有職位任命的學生,班主任也需要對學生進行自我認知上的教育,避免學生產生心理落差,進而對自己進行錯誤的定義。參與到班級管理中的學生,班主任可以對其重點進行德育教育,培養成具有帶頭作用的德育模范,來分擔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上的細小事務,讓班級干部成為師生之間的溝通橋梁。通過這樣的班級管理組織建設,更好地開展德育教育。
五、全方位德育教育,注重學生的心理發展
學生在高中階段,正值青春期,心理活動較為活躍,情緒上較為敏感,再加上課業的壓力,因此班主任需要在尊重的前提下,對學生加以心理上的輔導。班主任要注重做好心理方面的建設,為德育教育鋪好道路,通過定期的心理干預來緩解學生情緒上的壓力,以輕松健康的心態來進行高效的德育教學。
例如學生在學科學習上,都會遇到比較困難的知識點,有時各科的難點會集中在一起,大部分學生都會在重重困難面前有煩亂的情緒,此時班主任需要及時予以情緒上的疏導。班主任可以通過陪伴,來消除學生在面對困難時的孤獨感;通過言語上的鼓勵,來打消學生在學業上的失落念頭;通過及時的情感溝通,來增強學生克服知識困難的力量。以此來幫助學生保持積極向上的心態和健康的情緒,來接受班主任的德育教育。
六、結語
綜上所述,在高中班級中開展德育教育是需要時間的,也需要班主任投入大量的精力對學生進行觀察和情感交流,及時正確的給予德育教育,讓學生感受到德育內容是自己學習和成長過程中最好的營養。教師也需要在教學中不斷加強自身的道德素養,這樣在學生需要德育輔導時才能以師者的姿態對學生進行教育。
參考文獻:
[1]沈建江.立德樹人修君子品行——高中班主任班級管理德育滲透有效措施探究[J].試題與研究:教學論壇,2019(6):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