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康康
摘要:隨著我國教育不斷發展,新課程改革全面落實,小學美術科目從原來理論知識傳授到關注學生綜合發展能力,提升小學美術教育質量。自由創造能力作為綜合發展能力重要組成,在開展小學美術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精心設計教育方案,把課堂作為載體,發展學生自由創造能力,使其在繪畫美術作品時更加貼近生活,進一步表達自己內心情感。本文重點探究小學美術教育對學生的自由創造能力培養,筆者結合自身教育經驗提出合理性意見。
關鍵詞:小學美術教育;學生自由創造能力;培養
自由創造能力主要是發展學生思維與情感,從三個維度培養學生全面發展能力。因此,在實施小學美術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重視起自由創造能力培養重要性,通過有效方式,點燃學生對美術學習動機,同時能夠將學習理論知識運用到實際中,促進學生學習效率的提升。教師在課堂中扮演重要角色,在學生學習出現問題時,要對學生進行科學性指導,加深學生知識理解,為學生營造良好學習環境,進而推進我國小學美術教學發展和改革。
一.在小學美術中培養學生自由創造能力重要性
(一)逐漸形成創造性思維
結合實踐表明,創造能力與學生思維息息相關,思維比較活躍的學生,創造能力較強,反之,創造能力弱。如果在小學美術中對學生進行自由創造性能力培養,在教師指導下,學生習慣運用創造思維繪畫美術作品,同時,學生想象空間被打開,使得美術課堂更加開放。
(二)為社會輸送美術人才
在當今社會背景下,各個領域缺乏大量人才。而小學階段是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與生活習慣重要時期,在小學美術教學中,加強對學生自由創造能力培養,可以為學生未來發展提供良好條件,成為高水平人才,為社會輸送美術人才。
二.小學美術教學問題分析
(一)培養學生自由創造能力方式不科學
受傳統教育方式長期影響下,教師教育觀念落后,課堂中更加注重學生對美術理論知識的學習,使得課堂缺乏實踐活動,學生自主空間受到限制后,不能根據自己想法創作美術作品,讓小學美術教學停留在表面。
(二)教育模式單一
在實施小學美術教學過程中,部分教師使用傳統教育模式,而小學生本身具有好玩心理,在這種教育環境下,會讓學生產生抵觸情緒。
三.小學美術教學中培養學生自由創作力方式
(一)為學生構建自由創造環境
課堂學習環境是否良好直接影響學生學習效果。因此,在實施小學美術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學生學習環境的構建,幫助學生集中注意力,具體方式為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建立美術課堂學習規則。“無規矩不成方圓。”小學階段,學生自我約束能力較弱,課堂種容易出現溜號等行為,所以教師要制定美術課堂規則,確保美術課堂秩序。其次精心設計各個教學環節。良好教育課堂質量需要教師與學生共同配合,在美術教學前,教師應做好備課環節,設計教學活動,增強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活躍課堂學習氣氛,最后利用信息技術。學生創作美術作品時,教師可以借助信息技術播放音樂,讓學生放松心情。其中,值得注意的是,音樂內容選取應符合小學生心理特征,帶動課堂學習氛圍,使其快速進入到學習狀態,從而實現高效化教育活動。
(二)增添美術創作材料豐富性,發掘學生自由創作能力
美術材料是學生進行美術創作的基礎,豐富的美術材料更容易激發學生創作能力,因此,在實施小學美術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從美術材料準備著手。首先美術材料生活化。生活即教育,美術作品靈感往往來源于生活,教師應在生活中搜集美術材料,借助學校本土資源,增強美術材料的趣味性。像樹葉、樹枝和掉落的花瓣。其次引導學生動手制作美術材料。這種教育方式,有助于學生學習地位提升,在此過程中,學生可以選取自己喜歡的材料,對材料進行調整和創作,隨之將美術材料運用到美術作品中。最后組織學生進行實地觀察。學生能夠結合自己美術作品內容到實地進行觀察。像教師在帶領學生對美術知識探索過程中,以花自然景色為例,教師將課堂分為兩個部分,一部分學帶領學生到室外觀察自然景色,另一部分留給學生創作美術作品。在學生繪畫結束后,教師應設計獎勵制度,對于表現較好的學生,應給予獎勵和鼓勵,以此增強學生學習信心,使其更好參與到知識學習中。這樣教學方式,在一方面增強美術教學的實踐性,另一方面,學生自主活動時間增多。
四、結語
總而言之,小學美術教學中培養學生自由創作力是非常重要的,美術課堂本身具有開放性,給學生創造性思維發展提供良好途徑。在實際教學時,首先教師應創造良好學習環境,制定課堂學習秩序,提升學生約束能力。其次,豐富美術學習材料,通過學生自主創作材料、教師搜集生活化材料,讓學生美術材料更加真實。最后,教師作為教育實施主體,應認清自己教育責任,加強對學生自由創造力的培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陳穎.基于創造力培養的小學美術課堂有效教學評價標準研究[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9,16(6):185.
[2]汪咪.小學美術教學中探究學習方式的探索——以湖南第一小學為例[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