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先燕
摘要:基于評價驅動的小學語文單元整體教學,是以單元整體教學、“以評價驅動教學”等理念為指導,圍繞單元語文要素,整組解讀單元教材,統籌建立評價標準,設計評價任務鏈,運用多種評價方式,有效促進學生學科素養的發展。
關鍵詞:語文要素 整組解讀 評價標準 評價任務鏈 評價方式
單元整體教學并不是一個新興的教學理念,梁啟超就曾提出文章不能一篇篇地講,須一組組地講。部編版小學語文教科書圍繞著“人文主題”和“語文要素 ”雙線組織單元,因而單元整體教學理念對于教科書的教學實踐極具指導意義。如何有效實施單元整體教學?我從盧臻著的《教-學-評一體化教學策略與實踐》“以評價驅動教學”這一理論受到啟發,開展了實踐探究,下面以部編版教材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第八單元為例談談我的收獲。
一、整組解讀單元教材,統籌建立評價標準
整組解讀單元教材,明確貫穿整個單元的重點教學目標是實施單元整體教學的前提。部編版教材每個單元的語文要素就是單元重點教學目標。本單元以“中外經典童話”為人文主題,共編排了2篇精讀文《寶葫蘆的秘密(節選)》《巨人的花園》,1篇略讀文《海的女兒》。“感受童話的奇妙,體會人物真善美的形象”是單元語文要素,“按自己的想法新編故事”是習作要求。童話,在三年級上冊第三單元就已經整組學習過,其語文要素是“感受童話豐富的想象”。因此,本單元的學習不只是讓學生感受童話想象奇特的特點,重點是要體會童話人物真善美的形象。
語文要素即單元重點教學目標的達成可以從閱讀與習作兩個方面進行,并分別設置單元評價標準。閱讀的單元評價標準可設置兩條:1.默讀課文,能找出體現奇妙想象的詞句,體會童話想象的豐富奇特;2.學習并能運用品讀人物形象的方法——抓住人物動作、語言等描寫品悟人物特點,體會人物形象的真善美。習作的單元評價標準可設置一條:能口頭創編課文情節、“新編”完整故事,情節奇特,人物形象展現真善美特點。
二、縱向細化評價標準,設計評價任務鏈
語文要素串起單元所有教學內容,但這些教學內容在落實語文要素時發揮的作用并不相同,因而單元評價標準需細化。比如,“學習并能運用品讀人物形象的方法——抓住人物動作、語言等描寫品悟人物特點,體會人物形象的真善美”,這條單元評價標準在不同教學內容中要求不同:《寶葫蘆的秘密》能從詞句品讀中總結提煉出方法,《巨人的花園》能在老師指導下運用方法品悟人物形象,《海的女兒》能運用方法自主學習。如此,理解——運用——內化構建了階梯式的單元縱向評價標準,循序漸進中落實語文要素。
“語文學科核心素養需要在真實的語文學習任務情境中綜合考查”,因此,每一條細化的評價標準要設計相應的評價任務,如,仿編得到寶葫蘆的情節,表現故事的神奇;擴寫巨人與孩子玩耍的場景,表現巨人的和善、無私;“新編”完整故事,創編神奇的故事情節,塑造真善美的人物形象。從隨文小練筆到單元習作形成層層遞進的任務鏈,使概念化的評價標準轉化成環環相扣的讀寫實踐活動,內化成學生的學科素養。
三、運用多種評價方式,落實單元語文要素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在“評價建議”中提出了要恰當運用紙筆測試、行為觀察與記錄、面談討論等多種評價方式。這些評價方式在真實的語文學習任務情境中才能發揮診斷、反饋、激勵的功能:讀與思——理解與體會文字妙處,才能用恰當的語氣、語調朗讀;說與議——鼓勵學生敢于發表不同的看法,才能在交流碰撞中深化認識;仿與創——在課文精彩處仿一仿,留白處擴一擴,結尾處續一續,學生的表達能力才能得到提升。
此外,我還緊扣單元語文要素進行了讀寫共建評價標準的探索,比如,想象豐富奇特和用動作、語言等刻畫真善美的人物形象,既是本單元閱讀教學的重點目標,也是單元習作的評價要點。一個單元里,讀為寫做鋪墊,寫是讀的運用,真正做到學以致用,實現讀寫評一致。
綜上所述,基于評價驅動的小學語文單元整體教學,要圍繞單元語文要素,整組解讀單元教材,整體構建單元評價標準,整體評價單元學習過程和效果,有效促進學生學科素養的發展。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1.
[3]人民教育出版社課程教材研究所小學語文課程教材研究開發中心.義務教育教科書教師教學用書·語文四年級·下冊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12(2020.1重印)
[4]盧臻.教-學-評一體化教學·策略與實踐[M]..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7.1(2019.07重印)
[5]楊永娃.表現性評價方法在小學語文課程評價中的應用[J].教書育人·校長參考.2012,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