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曉燕
摘要: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豐富和發展自我的課程體系和教學方法,為全體的學生創設出更好的課程氛圍和課程體系,在完成相關的教學任務的同時,讓更多的學生在寫作任務中,提高自己的寫作能力和寫作核心素養,能夠創作出更多高質量的文章。
關鍵詞:小學語文;寫作教學;方法探析;能力檢測;教學氛圍
教師在幫助全體學生完成語文寫作任務的同時,要充分地注意學生們存在的學習問題和心理問題,同時能以正確的模式和方法來解答這些問題,從而使更多的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樂趣,還能讓學生的寫作基本功得到更大程度的提高和發展。小學生應該懂得:在寫作中完善自己的學習方法,能以高標準的原則去完成相關的寫作任務,還要在完成寫作任務的同時,讓自身的語文核心素養得到相應的提高和發展。
一、小學語文教師要讓學生善于積累本人的寫作素材
小學生應該試著去積累自己的寫作素材,在試著去積累自身的寫作素材的同時,又能讓自己的寫作效率得到相應的提高。小學生在以往的寫作中,往往體會到一種下筆無言的無耐感,之所以會產生這種感覺,其本質原因是因為學生不能讓自己成為一個生活中的有心人,無視了生活中形形色色的素材,這種狀態對于學生也是不利的。
例如,在教授《安慰》時,小學語文教師應該讓學生試著把自己的真實情感和真實狀態融入到文章中,同時也能在合理的范圍內去使用相關的寫作素材,在完成相關的寫作任務后,學生的綜合能力得到相應的提升。學生應該步入到正確的寫作道路上,繼而能在寫作的世界中,找尋到個人的方向。小學生要懂得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各個交流都可能存在著相關的寫作素材,這些素材也是學生完成自我提高的動力和基礎。教師應該讓學生逐步完成學習任務,又能讓學生在完成相關的寫作任務后,讓自我的綜合能力得到相應的提高。
二、小學語文教師要創設出良好的外部寫作的氛圍
小學語文教師要創設出更加和諧的寫作氛圍,能讓學生在完成寫作的同時,感悟到更多的知識和智慧,能夠正確認識寫作過程中的障礙和難題,讓學生在處理難題后,造就一個更為出色的自己。能重新思考、重新整合自我的寫作資源,化解自我的被動心情,能讓學生和其他的同伴相互學習,相互幫助,讓學生的能力得到提升。
例如,在教授寫景作文時,教師要給予學生相應的自由和活力,讓學生的思維得到發展,寫作意識形態得到提升,讓學生走入到正確的寫作道路上,讓學生能克服本人的被動思維和消極心態,讓學生在處理相關的寫作問題后,又能對于寫作產生更大的熱情。教師要放棄被動的思維,能用心去了解學生,讓學生在得到相應的支持后,對于寫作能夠更加從容。教師不能畏葸不前,要時刻準備,用心督導。小學語文教師要化解學生的更多思維障礙,讓學生把寫作的智慧融入到心底。
三、養成寫日記的好習慣
日記是記錄學生一天的所見所聞,可以是印象較深的一件事,或對一件事的體會,亦或是一件新奇的事件,字數可多可少,對于小學生來說,練習記日記很適合。隨著學生逐漸開始適應寫作,教師也可適當提高對日記質量的要求,如,要求學生不能寫流帳,不能連續寫一篇文章等,這樣可以慢慢地提高日記的要求,慢慢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舉例來說,在教授《彩虹》時,課文講述的其實并非彩虹的外貌,而是描述了希望看到彩虹的美麗愿望。愿望和彩虹的形狀有關,彩虹是彎彎的,所以小姑娘把它當成一座橋梁,幻想自己能走上彩虹橋。這時,筆者向學生問道:“你們看過彩虹么?”這句話完成后,筆者就把一組彩虹的圖畫展現在學生面前,和學生們一起欣賞彩虹的美景。隨后,筆者要求學生在日記本上記下對彩虹的贊美,指導學生做好日記訓練。
四、閱讀積累句子的詞匯
學生在寫作文時會犯一些錯誤,即內容過于單調,其實這與學生積累的詞匯有著很大的關系,因此,要提高學生的寫作質量,教師應加強學生好詞好句的積累,通過積累,讓學生對寫作方法有更深入的了解。
比如,在講授《自然之聲》這一節內容時,筆者將重點放在一些詞語的分析上,讓學生更好地掌握這些詞語,并試著讓學生用它造句,再加以創造。這種方法能使學生逐漸熟悉這些詞匯,并盡可能地讓學生在寫作過程中逐步使用它們,從而讓作文寫作水平再一次得到提升。
總之,小學語文教師要讓學生行走在正確的語文學習道路上,讓學生在積累語文學習素材的同時,也能讓學生更加懂得:語文學習的世界中存在的寫作學習問題多半是因為學生沒有處理好素材和技法的問題,沒有能夠使用好適合自己的方法去完成相關的寫作任務,這些問題的存在和發展對于學生都是真實存在的,學生應該試著去分析相關的問題,繼而能在完成相關的探索后得到更大提升。
參考文獻:
[1]馬曉玲.小學語文作文寫作教學策略探討[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0(11):234.
[2]楊孝武.讀寫結合構建小學語文寫作教學探究[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0(09):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