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曉晴
【摘 要】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根據教學內容進行數學猜測十分重要,這樣,才能有效地激發他們的數學思維,引導他們經歷數學探究的過程,從而促進他們數學能力的提升。因此,教師對搭建猜測平臺,激發猜測興趣;緊扣教學環節,經歷猜測過程;基于學生思維,培養猜測能力的策略進行了探索,希望能夠達到一定的借鑒意義。
【關鍵詞】小學數學;數學猜測;數學能力
在數學學習過程中,教師應當給予學生充分的鼓勵,使其展開合理猜測,一方面有助于發展數學聯想能力,另一方面也是對數學思維的有力促進。可以結合合理的觀察、分析以及對比,把握恰當的猜測契機,引導學生對問題的結論進行預測,這一點與學生的心理訴求相吻合,也更易于其融入充滿生動和趣味的數學天地,感受到數學學習的魅力。
一、搭建猜測平臺,激發猜測興趣
(一)基于教材內容,搭建猜測平臺
組織數學學習的重要載體就是教材,教師教學不僅要深入研究教材,還要準確把握教學內容,找到關鍵的契機,激活學生的猜測欲望。如,在數學主題圖中,很多都是生動的動畫卡通形象以及對話,可以此作為質疑環節,組織學生展開數學猜測;也可以運用數學單元后的發散思考題,激發學生主動參與猜測的欲望。需要特別強調的是,針對猜測環節的設計,必須要以學生的認知經驗為基礎,更要用好教材,這樣才有助于提高猜測的主動性以及實效性。
例如,在教學“長方形的面積”一課時,教師可以首先出示兩個長方形,要求學生在觀察之后猜測哪一個的面積更大?有些學生認為是第1個,而有的學生認為是第2個,他們所給出的理由也有所不同,因為第1個的長比第2個更長。此時,教師應當把握契機、給出啟發:在測量長方形的面積時,應當考慮哪些條件或者因素?這個問題立刻激發了學生的探究渴望,很多學生猜測:計算長方形的面積,必然要了解其長與寬。這也為接下來的深入探究打下了良好的情感基調。
(二)巧用生活素材,搭建猜測平臺
進行數學猜測,僅僅依靠教材實際上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根據學生原有的認知經驗以及數學基礎,更要連接現實生活,采集生活中的實例,搭建真實的生活情境,提出更貼近其生活的現實問題,這樣才能更有效地激發他們參與學習的興趣,創建數學猜測的機會和平臺。
以“分數的基本性質”的教學為例,一般情況下都是先給出一個圓片,要求學生在其中分別涂色,表示所給出的分數,然后從中找到大小相等的分數,再次對比觀察,了解分子分母之間的關系,這樣就能夠為接下來知識的遷移奠定良好的根基。顯然這種教學方式過于按部就班,雖然學生對知識的掌握非常順利,但是卻處于被動的學習狀態,明顯缺乏了思考的主動性。應當結合豐富的生活素材,讓學生進行猜測,然后對其進行驗證:“之前我們已經了解在除法中,存在商不變的性質,分數和除法之間存在極其緊密的聯系,是不是說分數也存在類似的性質呢?如果現在有一塊圓形披薩,有兩個人平均分,每人都能得到1/2;如果平均分成4份,每個人可以得到2/4;如果平均分成6份,每個人可以得到3/6。雖然分法不同,得到披薩的份數也有所不同,但是其本質上,每個人所分得的大小是相同的。”通過這樣的梳理,在進行推理和驗證之后,學生們能夠更輕松的得出分數的基本性質。這不僅得益于教師所給出的生活素材,也包括其對教學內容的精心設計,不僅使學生親歷了猜想以及驗證過程,也極大地提高了學習效能。
二、緊扣教學環節,經歷猜測過程
(一)在新課導入時引導猜測
在當前的教育教學實踐中,引入新課的方法非常豐富,但是“猜測引入”卻具有獨特的魅力,能夠快速聚焦學生注意,使其飽含積極的思維和情緒,能夠就此生發良好的學習動機,快速且高效的融入最佳的學習境地。
例如,在教學“能被3整除的數”時,教師引導學生整理舊知,就是能夠被2、5整除的數字的特征,然后設計提問引發他們的猜想:能夠被3整除的數字,可能存在怎樣的特征?很快就有學生不假思索的進行回答“如果個位上是3、6、9,這些數字就能夠被3整除。”針對學生的這些回答,我并沒有做出肯定或者否定,而是繼續設計提問:“真的是這樣嗎?你是否可以舉出一些實例對其進行證明呢?”在學生自我驗證的過程中,他們發現結論是錯誤的,所以,基于原有的認知和經驗并不能夠推導出此類數字的特征,需要轉換思考的角度。在這一過程中,我選擇猜測的方式揭示矛盾、引發認知沖突,而學生也能夠在這一過程中,更有效地激發強烈的好奇心以及求知欲,這樣他們的注意、思維以及記憶都能夠成功地聚集在一起,從而融入智力活動的最佳活躍狀態。
(二)在探索新知時引導猜測
在探索新知的過程中,如果增加猜測的環節,不僅增加了催化劑,還能夠轉換學生的思維角度,使客觀事物能夠在大腦中加速表象形成速度,助其準確把握事物的本質特征,而且更利于成功推導出結論。
例如,在教學“圓的周長”時,可以聚焦于圓的周長和直徑之間的關系,并以問題的方式進行啟發:在正方形中,其周長與邊長相關,那么,圓的周長應該與哪些因素相關?學生們猜測肯定是直徑。于是繼續引導:正方形的周長是其邊長的4倍,那么,圓的周長與直徑之間是否有著固定的倍數關系呢?你認為應該是幾倍?通過這樣的方式,既引導學生展開了充分的動手操作,鼓勵了學生的自主猜想,也推動了思維的跳躍,還有助于加速知識的形成過程。
(三)在鞏固練習時引導猜測
在鞏固新知階段,也應當結合多元化的策略,使學生能夠就此產生積極主動的思考,全身心地投入到知識的探索以及形成過程中。在這一環節,猜測是最有力的舉措,能夠充分挖掘學生潛能,使其自主調動腦海中已經形成的知識體系,發展新的思維角度,推導出具有突破性的結論。
例如,在“三角形的分類”的練習之后,可以安排一個猜測三角形的游戲環節。學生成功猜測一個,就可以取出一個進行驗證,這一過程中也會存在不同意見,此時可以要求學生說一說猜測的理由,這樣的氛圍既有助于激發學生參與其中的興趣,也能夠在猜測以及說理的過程中,深化對新知的理解,以此提高學生的推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