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怡帆
【摘 要】音樂鑒賞能力是音樂教學中一項不可缺少的內容,通過鑒賞能力培養,能有效提升小學生的音樂素養,增強其藝術魅力,對小學生的未來發展有積極影響。在音樂課程教學中,老師應積極了解小學生的音樂鑒賞基礎,適宜創建有效的音樂鑒賞情境,傳授小學生更多鑒賞音樂的方法,適當拓寬教學活動,注重多學科結合,調動小學生的音樂學習積極性,讓小學生掌握更多音樂鑒賞技巧,促使小學生獲得綜合發展。
【關鍵詞】小學音樂;鑒賞能力;培養途徑
音樂鑒賞是小學音樂教學中重點培養的一項能力,有利于小學生音樂學科素養的提升和身心發展。在新課改背景下,老師應積極創新教學模式,適當創設音樂教學情境,融入樂理知識,整合視聽資源;不斷優化鑒賞方法,積極拓寬鑒賞活動,重視多學科的結合等,全面提升教學質量,幫助小學生掌握良好的音樂鑒賞能力。
一、合理創設音樂情境,提升音樂鑒賞能力
(一)適當引入樂理知識
音樂鑒賞需要小學生掌握一定的音樂專業知識,但小學生的音樂基礎知識薄弱,對音樂的感知能力不足,難以要求其進行音樂鑒賞。因此,在進行教學時,老師應適當引入簡單易懂的樂理知識,讓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知不覺提升自身的音樂鑒賞能力。同時,老師在傳授樂理知識過程中,還需要充分發揮自身的主導作用,通過有效的音樂情境為小學生提供學習契機,讓其在情境教學中快速掌握歌曲的唱法,并在體驗中正確感知音樂的魅力,收獲更多樂理知識。例如,在學習《綠色歌謠》歌曲時,老師可以先進行演唱示范,讓學生根據老師的演唱拍打節奏,找出旋律特點。然后,老師再利用鋼琴伴奏進行歌曲教學,當學生掌握該歌曲的旋律特點后,老師可組織小學生進行情境演唱,有男生主唱第一段,女生主唱第二段,全體學生齊唱副歌的部分,而且男女生需面對面演唱,學生可自行利用肢體語言表達情感,如同“對歌”一般。演唱完成后,小學生便對歌曲的旋律、節奏、思想情感等有了深刻的了解。這時,老師再適當加入一些樂理知識,指導小學生如何鑒賞歌曲,讓小學生了解歌曲的內涵,小學生對歌曲的認知度更深。小學生所掌握的樂理知識較少,若只是單純教授樂理知識,小學生也會聽得云里霧里,而通過音樂情境的結合,能讓小學生充分掌握歌曲的旋律、情感等,全面提升小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
(二)有效整合視聽資源
在進行音樂鑒賞教學時,老師應先評估小學生的音樂基礎,選擇合適的音樂教材完成音樂鑒賞。教材中的音樂雖然是學習的主要載體,但課外多種渠道信息也能為小學生挑選更多有效、適合的視聽資源,以全面提升小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尤其是流行音樂,朗朗上口,小學生接受度較高,或者是一些具有趣味性、個性化的音樂歌曲,都能為音樂鑒賞教學提供更多素材。例如《大河之舞》,其屬于一首踢踏舞樂曲,是愛爾蘭民族的特色代表歌曲,在世界上流傳非常廣泛,老師可以將其作為鑒賞音樂素材。在播放該歌曲時,老師一同將踢踏舞步播放出來,讓學生跟隨節奏動起腳來,感受音樂的魅力。除此之外,老師還搜集了諸多愛爾蘭踢踏舞曲,輪流播放,讓小學生跟著視頻內容、歌曲播放慢慢學習踢踏舞的基本舞步,促使小學生快速掌握愛爾蘭踢踏舞曲的獨特旋律,感知音樂的內涵。互聯網能為教學提供多種多樣的視聽資源,老師應充分利用好這一優勢,為小學生提供更多深刻感知音樂魅力的機會,讓其在音樂感知中提升自身的音樂鑒賞能力。
二、不斷優化鑒賞方法,增強學生音樂品質
(一)適當借助多媒體教學
多媒體是教學中一種重要的輔助手段,其操作簡單、便捷,通過智能手機、電腦等均能完成多媒體教學和學習。同時,多媒體能為教學拓展和收集豐富的素材,開拓小學生的知識眼界,為小學生帶來全新的學習感受。將多媒體應用于音樂教學中,可加深小學生對音樂的認知,對小學生音樂鑒賞能力培養有極大作用。例如,在學習《彼得與狼》這一首歌曲時,由于該歌曲屬于音樂故事,老師在教學之初,應先為小學生詳細介紹故事的人物特點、情節脈絡等,然后再利用多媒體播放相關的視頻內容,讓小學生正確掌握《彼得與狼》的內容。同時,該歌曲由西洋樂器演奏,而小學生對西洋樂器的認知度較低,因此,老師可利用多媒體播放西洋樂器的圖片、介紹、發展以及相關樂曲,教授小學生如何鑒別該樂器的特色音。最后,老師再播放《彼得與狼》的樂曲,讓小學生通過旋律變化猜測音樂情節。這樣一來,小學生既能快速掌握西洋樂器的相關知識,又能通過音樂旋律有效推測故事情節。而小學生對音樂的感知,自然而然也跟隨音樂加深,最終有利于小學生音樂鑒賞能力的培養。多媒體的優勢多種多樣,老師可進行深入探究,利用多媒體為小學生提供更多音樂鑒賞機會,促使小學生收獲自己的音樂啟迪,全面提升小學生的音樂品質。
(二)開展多元化教學方法
音樂鑒賞教學并不是單純的播放一首歌讓小學生進行聆聽、分析、鑒賞,而是需要結合多種音樂教學活動為小學生制造更多音樂感知的機會,讓其在活動中不斷增強自身的音樂鑒賞能力。音樂教學活動包括合唱、音樂劇創編、音樂探討、音樂情境演練、對唱等,但無論是何種教學形式,都要充分結合小學生的實際情況開展教學,以豐富小學生的音樂認知。例如,《森林水車》的學習,由于這首歌屬于世界著名描繪性標題樂曲,其中包含有水車車輪轉動時惟妙惟肖的聲音,能讓小學生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因此,老師在進行教學時,可以先利用樂曲的播放引導小學生進行分段鑒賞:水車車輪轉動時非常緩慢,給人一種悠閑的感覺;引子創造了一個優美、安靜的森林環境,其中還加入了鳥叫聲,整體的節奏、旋律都非常舒緩,讓人身心舒暢等。而在樂曲主體部分時,歌曲的旋律逐漸變快,水車車輪轉動的聲音也變得急促,節奏感更快更強,屬于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o|節奏類型。在第二插部,音樂的節奏、情感更為強烈,屬于x x xx |x x x x x|的節奏類型。整個過程分析下來,小學生便能快速掌握歌曲的節奏、特點,感受歌曲節奏變化所帶來的歡快。之后,老師再引導小學生根據歌曲進行情境演繹,可以讓小學生與音樂產生更多情感共鳴,自然而然培養小學生的音樂鑒賞認知,提升其音樂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