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瑜
摘要:識字教學承擔著審美教育、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實現文化傳承與理解的重要功能,這對于培養學生的語文學科核心素養具有重要意義。文章對此進行了簡單的分析與探討,旨在通過識字教學滲透傳統文化教育的過程中,有效培養學生的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為教育同仁開展相關研究與教育實踐提供有價值的參考。
關鍵詞:識字教學;傳統文化;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策略
在識字教學中以傳統文化教育為載體,把學生通過有意義的建構掌握漢字音形義的過程與培養語文學科的核心素養建立起有機的聯系,可以有效提高識字教學的效率,改善“少慢費差”的效果。對此,本文將結合統編版小學語文教材進行分析與探討,提出自己的一些想法和做法,為識字教學以傳統文化教育為載體培養學生的語文學科核心素養提供新的思路。
一、誦讀韻文、古詩建構“字音”,培養學生審美能力
統編版小學語文教材低年級識字板塊選編了蒙學讀物,并借鑒了其編排的方式。低年級識字板塊還選編了短小精悍的古詩。無論是韻文還是古詩,讀起來都朗朗上口,合轍押韻。在幫助學生掌握漢字讀音的過程中,我們嘗試通過誦讀韻文和古詩的方式。在反復的誦讀過程中,使學生經歷建構的過程,感受韻文和古詩的韻律美和節奏美,這為學生積極主動的拼讀漢字字音提供了一條有效的路徑。同時在誦讀過程中,學生建構漢字字音的過程,也有效提升了學生的審美鑒賞能力。
例如,在一年級上冊和下冊的不同識字單元,分別為選編了《對韻歌》《口耳目》《天地人》《人之初》《古對今》等,這些板塊中的教學內容無不保留了傳統蒙學讀物的影子。誦讀其中的小韻文不但可以使學生感受其節奏美,受到審美教育,同時還使他們在記誦的過程中自然而然掌握了漢字的讀音。這可以稱之為一種有意義的建構“字音”的過程。與傳統反復念音節識記“字音”的教學方法相比,這種方法更有意義,更加高效,更有利于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提升。
二、借助教材插圖建構“字義”,實現文化傳承與理解
教材插圖是重要的輔助教學系統。在統編版教材一年級識字板塊,編者安排了大量的插圖,既有名家的山水畫,又有介紹民俗活動的插圖,更有關于造字方法的圖片。山水畫是中國的國畫,蘊含著豐富的傳統文化教育資源。在識字教學中,我們通過對插圖中山水畫的欣賞和民俗活動的拓展教學,以及造字方法的簡單分析,都能夠實現文化傳承與理解,培養學生的語文學科核心素養。同時我們發現這也是學生借助插圖對漢字的字義進行有意義的建構的重要方法。
例如,在教授《天地人》這篇識字課文時,我們讓學生欣賞山水畫插圖,引導他們認真觀察哪里是天、何處為地、人在哪里,這實際上是“實物演示”識字法的一種變式,從而使學生調動視覺器官,并結合已有的經驗,更加直觀形象地理解、感悟“字義”。我們把欣賞山水畫與識字教學的理解漢字意思的教學建立起有機的聯系,既有利于文化傳承與理解這一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落地,又使“字義”的建構過程更加有意義。又如《日月水火》這篇識字課文中的插圖呈現了實物、古文字和今文字,造字方法一目了然,可以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漢字的本義,感悟其蘊含的獨特內涵。我們利用插圖幫助學生理解漢字的本義和了解漢字演變規律的教學過程,也能使學生體會到我國古代先賢造字的智慧,發現漢字文化的延續,增強他們的文化自信心。
三、多元識字方法建構“字形”,促進學生思維發展
統編版小學語文教材識字板塊呈現的識字方法豐富多樣,為我們開展多元化的識字教學,創造了有利條件。在幫助學生識記漢字的字形方面,我們從教材多元化的識字方法切入,在教學中帶領學生理解漢字的造字方法,掌握識記漢字字形的規律,而不同的方法對于學生思維的發展起著不同的作用。
統編編教材在《日月水火》《日月明》中都呈現了造字方法。例如,《日月明》中“日月明,田力男,小大尖”展示了會意字的造字方法,對于由兩部分組成的會意字,在了解字形方面,我們就可以使用這種編小韻文的方法。既可以使學生掌握漢字的字形,也滲透了會意字的造字方法,使學生在大量的會意字韻文記誦中,感悟漢字文化的魅力。而會意字的造字方法中韻含著中國傳統思維中一種重要的思維方式,即意向性思維,所以記誦會意字韻文可以發展學生的意向性思維。對于那些“形聲字”,我們則可以制作大轉盤,由一個偏旁可以幫助學生識記一串字,這種識字方法既可以幫助學生掌握形聲字的字形,也可以培養學生的歸類思維。
總之,在識字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教育可以發揮其培養學生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功能,是使語文學科核心素養落地的重要途徑。因此在識字教學中,我們不能只單純圖“高的識字數量”,不能只圖“短平快”,而是應該在了解每個漢字獨特的傳統文化“基因”的過程中,讓孩子們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體會中華民族的智慧,了解中華民族的思維方式,進而通過審美教育、思維訓練、文化傳承與理解教育,不斷提升他們的語文學科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李婭.品讀漢字魅力,傳承中華民族優秀文化——淺談統編教材中古漢字的滲透教學[J].安徽教育科研,2020(15):52-53.
[2]梁艷紅.傳揚傳統文化培養時代新人——新課改下小學語文教學如何滲透優秀傳統文化教育[J].中華少年,2019(1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