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彩俠
摘要:在高中教育中,生物同樣屬至關重要、不可或缺的關鍵學科,而教師通過對教學理念、形式予以轉變,可對高中生思維、探究、邏輯等學科核心素養做出良好培養,進而為高中生日后在生物方面的造詣與全面發展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基于此,本文將重點圍繞基于核心素養的高中生物教學策略予以詳細分析,以便實現教師教學有效性的提升。
關鍵詞:核心素養;高中;生物教學
前言:
在高中生物課堂教學中,依然以灌輸、說教、填鴨這種較為單一、落后的教學為主流形式,然而,此種教學模式不僅會影響到教學氛圍,整體顯得過于乏味、枯燥,制約高中生學習興趣與效率的提升,同時,還會對培養高中生生物核心素養造成影響。由此可見,教師必須要正視當下教學中存在的不足,積極通過生物核心素養的視域,強化自身的教學,提高教學水平,來保障生物課堂教學活動的有效進行,充分培養高中生的核心素養,并為高中生日后的全面發展起推進作用。
一、尊重高中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培養生物核心素養
教師以往在實施生物教學活動期間,始終將自身放置于中心地位,對于高中生的感受卻有所忽視,進而造成在課堂中,高中生對生物知識只是被動的接受,長此以往,導致高中生挫傷學習生物知識的熱情與興趣。由此可見,教師現下最為關鍵的就是對教學模式予以轉變,對課堂中高中生應該所處的主體地位有一定的尊重,進而實現高中生核心素養的有效養成。例如:在展開《酶的研究與應用》一課的教學活動期間,教師為了可以將高中生在課堂中歸屬感、參與感的提升作為依據,為其創設一些生物實驗的活動,在充分傳授在代謝中酶起到的作用、專一性與高效性滯后,為高中生準備日常生活中比較常見的一些富含酶元素的食材,如豆漿、木瓜、牛奶等,組織高中生自主實驗,對課堂中所學習的生物知識加以運用,經過實驗,對酶是否存在專一性予以驗證、探究。通過此,來保障高中生始終參與至學習行列當中,在充分凸顯其主體地位的同時,養成良好的核心素養。
二、創設教學情境,培養自主學習能力
通過創設教學情境來培養高中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能夠實現課堂教學成效的有效提升,并且,積極鼓勵課堂中的高中生全身心的融入至學習過程中,避免其由于感到教師講解的枯燥與乏味,而出現抗拒、逃避等錯誤的心理與行為。同時,通過教學情境的運用,還能夠增強課堂教學的趣味性,促使高中生能夠自主的在情境中展開學習,運用所學的生物知識處理情境中的問題,達成自主學習能力、知識應用能力等核心素養的有效培養。例如:在針對《細胞中的糖類和脂質》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創設一個生活情境,向高中生提出疑問:“請你回一下在日常生活中不吃早餐,為什么會有頭暈的感覺出現?”之后,引導高中生自主思考,嘗試利用所學習的知識對此問題予以解答,得出“如果不吃早餐會導致低血糖問題的發生,必須要及時補充糖類。”等答案。通過此種方式,能夠確保高中生對相關知識有充分的掌握,并且能夠自主的展開學習,達成自主學習能力這一核心素養的有效養成,為教師順利進行課堂教學活動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
三、應用小組合作學習方法,培養高中生的思維能力
在一日的學習生涯中,高中生與同學的相處時間要多于教師,而在相處的過程中,高中生普遍會去學習他人身上的長處,改進自身的不足,同時,也希望在同伴中發揚自身的閃光點。因此,教師在開展生物教學活動期間,應該對此現象充分加以運用,通過小組合作學習方法的運用,引導班級中每一位高中生都能夠全身心參與到學習行列之中,并且在小組合作學習期間,達成取長補短、查漏補缺之效用,實現生物知識的共同掌握、學習成績的共同提高、學習水平的共同進步。例如:在展開《植物病蟲害的防治原理和方法》一課的教學活動期間,在相關知識講解后,教師可劃分高中生為多個小組,并提問:“農藥運用于農業生產中,帶來增產作用的同時也會帶來哪些危害?”隨后,引導高中生在小組中與成員積極思考、暢所欲言,對內心真實的想法做出表達,也能夠聆聽他人的想法,之后,彼此整合答案,回答教師所提出的問題。由此可見,教師采取小組合作學習方法,能促使教學更具靈活性、趣味性。而高中生在彼此之間的討論下,也能夠起到彌補不足、發揚優勢的作用,彼此之間共同掌握生物知識,且養成良好的思維能力,促使教師能夠有效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結束語:
綜上所述,教育部門目前已愈發重視高中生物教學,從而協助高中生養成思維、探究、邏輯等核心素養。而在培養核心素養的過程中,同教師是否構建起高效課堂有著緊密的關聯,教師只有積極改進與創新以往較為傳統、滯后的教學理念及模式,才能夠實現提高教學質量與效率的目標,并且有效培養高中生的生物學科核心素養,保障高中生提高學習成績,并推動其日后在生物方面的良好發展,收獲更高的教學成效。
參考文獻:
[1]曹佳.基于核心素養的高中生物實驗教學探究[J].課堂內外(高中版),2021(31):32-33.
[2]陸多全.核心素養背景下的高中生物教學策略[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1(08):262-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