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玲?郝永娜
摘要:隨著生態環境逐漸地惡劣,人們對環境保護與綠色化學的關注度日益提高。作為化學教育事業的建設者,本文論述了在中學化學教育中如何有效滲透綠色化學理念以及滲透綠色化學理念的必要性。通過化學教育者的努力,達到有效培養學生綠色化學觀念的形成、綠色化學實驗的創設,具備環境保護與節約資源的意識。為促進可持續發展尋求專業領域力所能及的貢獻,同時也能更好地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和社會責任等核心素質。
關鍵詞:中學化學;綠色化學;可持續發展;化學實驗;核心素養
一、新課標中綠色化學理念的提出
隨著世界科技和經濟的飛速發展,人類對美好生活的追求日益提高,但是人類在追求生活質量的同時忽略了保護環境,對自然環境與自然資源都造成了嚴重的破環。各級教育部門時刻關心著我們的生活環境、關注著我們的地球家園,面對一系列資源浪費、環境破環等現象,引起了教育部門對綠色化學教育的重視,在《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中,重視化學核心素養,強化科學探究的方法和過程,體現“綠色化學”思想;其中科學態度與社會責任素養指出要具備主動關心與化學相關的社會熱點問題;要具備“綠色化學”觀念;要在實踐中解決化學問題;要能夠利用化學知識分析化學工藝設計中存在的問題。
二、如何在教學中開展綠色化學理念教育
2.1結合相關知識,建立綠色化學理念意識
課堂是教師教與學生學的重要場所,也是學生掌握間接經驗的最快途徑,教師要利用學習資料與資源,合理的滲透綠色化學理念。比如在硫與氮的學習中,通過介紹大氣的污染以及酸雨的形成讓同學了解到生活與化學息息相關;通過乙烯與高分子材料的教學,讓學生了解白色污染對環境的污染以及帶來的危害;通過環保知識和綠色化學的教育過程,讓學生深刻認識到,促進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是全體學生的責任。教師在課堂上合理運用相關知識,時刻提醒學生要具備綠色化學思維思考問題,這不僅加深學生對綠色化學知識了解的廣度和深度,而且易于學生社會責任的培養。
2.2結合習題練習,加強綠色化學理念思想
練習在幫助學生診斷他們學習效果如何的同時,也是提高他們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的有效途徑。學習的目的是通過將各種知識的記憶、理解與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提高相結合。如2019人教版普通高中教科書必修二第106頁第8題中,考題主要從采礦、選礦、冶煉這三個階段可能產生的污染為切入點,考查如何有效的為減輕和消除污染采取合理的措施;第9題中引出能源的使用,讓學生獨立思考過分依賴化石燃料會產生的危機以及新型替代能源可能會出現的問題,并給出看法與建議;116頁第3題列舉出食品添加劑,學生通過實際生活中的添加劑反思到綠色化學層面,潛移默化的建立化學與生活的橋梁;第5題以農藥殘留問題讓學生運用所學的化學知識解決農藥殘留對人體的危害;第7題中以毒品帶來的危害為題,讓學生設計說明毒品危害的宣傳畫;第121-125頁中有大量的綠色化學習題,此處不再一一舉例。學生在習題練習時,將所學的化學理論知識與實際生活相結合,體會到所學的化學知識在生活中的作用,以及化學對造福人類生活的重要性。
2.3立足于實驗,培養綠色化學理念情感
2.3.1利用多媒體演示危險實驗
教師利用多媒體展示危險系數高、反應過程復雜、有污染物產生的實驗,既可以節約試劑的使用與時間的浪費,還可以使每一位同學直觀、便捷的觀察到實驗現象。對于不發達地區來說,實驗試劑、實驗裝置、實驗場所都有可能是限制實驗進行的條件,可以利用多媒體演示實驗,使學生快速的掌握實驗現象,從而提高化學課堂效率,養成減少排放危害環境的污染物與減少化學試劑浪費,具備環保意識。
2.3.2規范實驗操作
進行化學實驗需要化學試劑的參與,化學試劑含有有毒試劑和無毒試劑。化學實驗在反應過程中會產生氯氣、二氧化硫等有毒氣體,對此類化學實驗要在通風的環境下完成,室內需要安裝通風系統,防止師生中毒。實驗結束后,必須對實驗“三廢”進行妥善處理。老師向學生講解有毒液體大量排放到下水道產生的危害,要對有毒液體pH調為7左右,再稀釋,才能排放到下水道。提倡“三廢”的處理,要本著保護環境的理念使學生掌握對化學產物進行回收、轉化、再生處理的技能。綠色化學使用化學試劑要體現減量、循環利用、回收、再生、拒用的理念,利于提高學生對綠色化學的認知。
三、綠色化學理念在教學中的意義
3.1 培養學生科學思想,推動可持續發展
綠色化學在當今社會乃至以后,都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不僅會影響可持續發展的趨勢,也關系到我們人類是否能與自然和諧共存的本質。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教育工作,強調我國社會主義教育就是要培養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在中學化學教育中灌輸綠色化學理念,既是貫徹新時代新理念的重要體現,也是培養學生奉獻社會、保護地球家園的重要使命,更是學生責任感的體現。
3.2 利用環境問題,培養學生社會責任感
綠色化學主要從原料的使用是否安全、工藝過程是否節能、產物環境是否友好等方面進行評價。中學生的模仿能力與可塑性都是發展的基礎階段,教師要通過自身的行為習慣感染學生,讓學生自發自覺的樹立環保意識,具備從具體問題出發分析環境現狀的能力,比如臭水溝的出現原因和霧霾的形成原理,排放廢水、廢渣、有毒氣體對人類生存環境與地球家園帶來的危害。利用身邊的環境問題激發學生對環境保護的關注,讓學生明白愛護地球家園是我們的責任與使命,我們生在這一片土地上,就要為這一方熱土保駕護航。
四、結語
綠色化學對未來化學發展和人類生存環境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也是與自然和諧共處的根本保障,綠色化學教育的落實不僅能促進可持續發展,更是科學態度和社會責任素養形成的重要途徑。但是我國對有效滲透綠色化學理念的研究還不夠全面、不夠深入,這需要科研工作人員和化學教育者共同的努力,才能為推動可持續發展、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等貢獻一絲力量。
參考文獻:
[1]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2017 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 楊水金,侯倩,蔡千喜,徐明波. 中學化學教學中綠色化學理念的滲透[J]. 湖北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33(03):66-70.
[3] 王琦. 高中化學實驗微型化創新和微信視頻演示的應用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9.
[4] 曹麗. 高中化學實驗教學綠色化研究[D].天津師范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