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曉玉
摘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小學語文教育教學不僅要引導學生提高語文知識、基本能力、學科素養,而且要教會學生具有“家國情懷”。運用"課程思政"的理念開展小學語文課程的教學,確實可以提高小學語文教師立德樹人的能力。在小學語文課程教學實踐中應有針對性地滲透"課程思政",有效提升小學語文課程立德樹人的能力和水平。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樹人
小學生活潑可愛、天真爛漫,對于世界充滿著好奇和幻想、可塑性很強。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小學語文課堂,不僅是小學語文教學的主要任務,也是提升育人水平的重要手段。在孩子們幼小的心靈播下愛的種子,點燃一盞心靈的燈塔,幫助孩子們走好人生的第一步。
教師結合小學語文教材特點,小學生身心發展特點,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政治元素,引導學生走進生活、走進社會、增長知識、開闊眼界。從生活中發現真善美、假惡丑,從小立志做一個有責任、有擔當的人。 潛移默化中幫助學生樹立了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因此思政教育不僅能幫助學生樹立積極、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和學習方式,而且能幫助他們明辨是非、分清對錯。 那么,如何在孩子們的心中種上道德的種子呢? 如何將思政教育融入小學語文課堂中呢?
一、立足時代背景,捕捉育人閃光點
將疫情當教材,和祖國共成長。眾所周知,2020年春節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讓學校停課,工廠停工、商場關閉,小區封閉管理……全國上下,齊心協力、抗擊疫情,涌現了一大批如鐘南山,李蘭娟、張定宇等白衣天使和無名英雄。 他們不怕危險,義無反顧地與病魔作斗爭,才使我們國家山河無恙,人民安康。他們用責任和擔當筑起了一道道愛的防線。 教師通過視頻將英雄的事跡展現給學生。孩子們明白:災難面前,珍愛生命,是每一個中國人應有的責任和擔當, 他們才是共和國最閃耀的星辰。
趁熱打鐵,我們班級以《感悟成長,砥礪前行》、《童心向黨,勇于擔當》為素材,在班級開展“一封家書”進行疫情教育,讓學生們通過寫作感受中國力量和中國精神,用思政教育觸動孩子們的心靈,在孩子們心中播下愛國愛家的種子。
二、挖掘教材內涵,找準育人切入點
教師深挖教學素材, 找準語文教學與思政教育切入點,通過閱讀、體驗、感悟,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使學生具有家國情懷。
學生在探究性學習中,通過插圖、圖片、視頻,感悟中心思想。教師在教育教學實踐中,寓教于情,寓教于理。達到育人效果。如教學《示兒》時,教師通過多媒體播放山河淪陷視頻,結合時代背景,指導學生在自由朗讀、熟讀成誦的基礎上,理解“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边@首膾炙人口的愛國詩句的含義,感悟詩人陸游至死不忘北定中原、收復失地、統一祖國的深摯強烈的愛國激情。并讓學生從中受到熏陶,激發他們的愛國熱情。教師有目的、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人生觀、道德觀、生死觀、榮辱觀等多方面的思想教育,讓他們的人格逐漸完善、成熟。孩子們明白了,要怎樣做人,做什么樣的人的深刻內涵。因此,在語文教育教學中,教師一定要深入挖掘教材內涵,正確找準德育在教學過程中的切入點,這是語文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
三、整合文本內容,抓住育人落腳點
滲透思政教育,抓住實效性和針對性這個落腳點:就應該在文本內容的基礎上展開教育,整合文本內容,也可以拓展和超越課本教材的內容。如《桂林山水》一文中寫到“漓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綠啊,綠的仿佛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 這一排比句寫出了漓江水的美,教學時,教師可以先播放一段漓江的風景圖片,以彌補學生沒有到過漓江的生活經驗, 然后指導學生反復地朗讀,讀出語言的美和大自然的美。從而激發學生熱愛、保護大自然的情感,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環保意識。通過整合文本內容,充分利用語言文字的優勢,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落腳點,以美感人。我們會發現,在情境教學中學生的感悟最深,理解最透,從而培養學生正確的審美觀,奠定文化自信的基礎。
四、拓展教材資源,促進育人延伸點
在小學語文教材中,有大量的勞動教育內容,可以有針對性的拓展教學資源,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促進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拓展延伸。例如:在講授《憫農二首》時,首先利用多媒體播放農民勞作的辛苦,指導學生在自由朗讀、反復誦讀、熟讀成誦的基礎上,形成直觀的情感體驗:深刻領悟到農民勞作的辛苦,作者對于農民的同情;勸誡世人珍惜糧食,珍惜農民的勞動等。然后展示習總書記提出的厲行勤儉節約、反對鋪張浪費的圖片。進而延伸教學內容,安排學生,描寫一次幫父母的家庭勞動,促使學生主動參與家庭勞動,讓學生寫出勞動所感。這樣有針對性地寫作教學,既豐富了學生的寫作內容,拓展了勞動教育的途徑,同時也滲透了熱愛勞動,尊重勞動人民,珍惜糧食,反對浪費的思想意識。
小學語文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我們用“小故事”來講“大道理”,就可以收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育人效果。
總而言之,教育就是愛,就是全心全意地愛孩子。教育的初心和使命在于立德樹人,為黨育人。因此將思政教育融入小學語文課堂,教師的情懷要深,入手要淺;將思政教育融入小學語文課堂,讓思想政治教育落實于人才的培養。
參考文獻:
[1]吳翠翠.探索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德育滲透策略[J].華夏教師,2020(16):33-34.
[2]鄒曉玲.新課程背景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德育滲透策略[J].西部素質教育,2016,2(24):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