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顯強
摘要: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傳承傳統文化,能培養學生的語文思維,增加語文課堂教學的趣味性,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傳統文化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滲透途徑。
關鍵詞:初中語文? ?傳統文化? ?滲透
語言文字、古詩詞中蘊藏著許多傳統文化,可以增強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認同感,更好地了解中華五千年的傳統文化。在初中語文教學實踐中,落實傳統文化的主角不僅是學生,教師也要發揮滲透作用,幫助學生獲得文化積淀。
一、傳統文化滲透的價值體現
1.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思想觀念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應通過日常的傳統文化滲透教學,培養學生良好的傳統美德和愛國主義思想,以此達到優秀的傳統文化思想與學生個性形成的融合,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2.提升學生知識理解能力
在傳統語文教學中,面對較深奧的語文知識,學生僅僅是被動地聽講,難以真正深入語文學習。為此,教師應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滲透傳統文化內容,汲取先進思想中的精髓,主動改變授課模式,增加提升學生知識理解能力的內容,在加深學生對語文知識認知感的同時,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從而更好地傳承傳統文化。
3.形成良好的文化學習氛圍
在當今時代,知識是發展必不可少的要素,獲取知識的方式也多種多樣。隨著好奇心的增強,自學能力的提高,學生可以在學習傳統文化的氛圍中依靠自身獲得知識。由此可見,良好的教學情境、優質的傳統文化教學、豐富的教學資源、濃郁的學習氛圍,對提高學生接受知識的效率、促進學生成長都具有積極作用。
二、傳統文化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滲透途徑
1.善于利用教材中的傳統文化元素
初中語文教材中有著豐富的文學作品,如詩、詞、小說等,它們無不飽含著豐富的傳統文化元素,給予了師生大量的空間。在落實語文知識與能力的教學目標時,教師不可能只進行語言文字教學,還應把握“知識與人文”的兩大任務。因此,教師可以通過創設具體的教學環境,給予學生一定的傳統文化知識研讀空間,對學生進行文化熏陶,引導學生學習文學作品,了解中國傳統文化,提高文學欣賞水平和審美情趣。
如在教學《觀滄海》時,除了基本的作品簡介、整篇字、詞、句的講解之外,教師不應拘泥于表面知識,而應嘗試將表面知識轉化為傳統文化,從詩詞的思想意境、表達手法、創作背景等寫作特色入手,告訴學生古人是如何借助意象抒發情感的,帶領學生一起了解“建安文學”。通過這些深層次的知識內容,學生能更全面地認識古代文化和文人,感慨詩人的雄心壯志與政治抱負。
2.運用圖畫、音頻再現的方法進行傳統文化導學
語文教師是課堂的引導者,好的教學設計直接關系到學生的學習興趣,能避免學生產生學習枯燥無味等想法。
在講解一些歷史背景、經典名著時,教師可以利用好圖畫、音頻,把文本內容置于情境化的課堂中,化虛為實,從多方面刺激學生的感官。這樣,一方面,可以提升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和藝術性;另一方面,可以將一些艱澀難懂的語言解釋借助多媒體形象生動地展示出來,便于學生理解和內化。
如名著《西游記》內容豐富,人物形象豐滿,教師可以運用圖畫、音頻創設情境,讓學生基于文本描述出圖畫中人物的特點,從文學欣賞的角度感受整篇小說的精妙之處,結合作品故事討論師徒四人的個性,以及他們之間的特性,感受人物對精神層面的追求,從中獲得豐富的文化素養,進而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三、結語
語文學習是我們對中華優秀文化的理解與傳承。在初中語文教學活動里,教師應當采取多樣化的策略,培養學生正確的文化觀念,讓學生能夠理解文章表達的真情實感,在閱讀中受到優秀傳統文化的熏陶。
參考文獻:
[1]高玉榮.核心素養下初中語文傳統文化的滲透研究[J].文理導航·教育研究與實踐,2019(8).
[2]王艷君.如何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弘揚傳統文化[J].文學教育:下,2019(5).
(作者單位:江西省贛州市厚德外國語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