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昌森 鄧慧明


摘要:《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2017年版)指出,數學教育承載著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和發展素質教育的功能,在形成人的理性思維、科學精神,以及促進個人智力發展的過程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以指數函數中經常涉及的指數大小比較問題(其中,a、b、c、d∈R,且a>0,b>0,a、b≠1)為例,探討了數學核心素養的滲透的途徑。
關鍵詞:高中數學核心素養? ?指數式大小比較? ?數學思想方法
指數式大小比較問題是歷年高考的??純热?,其靈活性強,是考查指數函數性質的重要題型。同時,在比大小的過程中蘊含的數形結合、分類討論等數學思想方法,也是高中生必須具備的數學思想方法。
一、同底數ac與ad或者同指數ac與bc的大小比較問題
方法一(函數單調性):考慮指數函數y=ax或者冪函數y=xc,根據函數的單調性容易得到兩者的大小關系。
方法三(圖像法):在直角坐標系中畫出指數函數y=ax或者冪函數y=xc的圖像,得到兩數ac與ad或者ac與bc的圖形表示,由圖可以直接看出兩數的大小關系,形象直觀、一目了然。同指數ac與bc的大小比較,也可以在同一直角坐標系中考慮指數函數y=ax與y=bx的圖像,得到數ac與bc的表示,進一步看出ac與bc的大小關系。
對同底數或者同指數的兩指數式大小比較,學生容易掌握和理解,結果也很容易得到,但是其中蘊含的比大小的方法很多,運用的知識也不盡相同。方法一通過構造指數函數(或冪函數)進行求解,重點培養學生的數學抽象思維;方法二通過作商與1比大小,側重學生的數學運算能力;方法三強調數學的直觀性,將抽象的數或代數式表現在圖中,形象直觀的看出結果,能夠很好地培養學生直觀想象的核心素養。
二、指數式ab與ba的大小比較
分析:①當1 > a > b > 0時,借助中間值aa或bb可比大小,有ab> aa> ba或ab> bb> ba;②當a > 1 > b > 0時,借助中間值1可比大小,有ab>1>ba;③當a > b > 1時,中間值失去作用,此時該如何比大小呢?
這種情況比較起來就不像前面那樣容易了,學生首先想到的是尋找中間值的方法,在經過嘗試后,發現當a、b滿足1 > a > b > 0和a > 1 > b > 0時,利用中間值容易得到結果,而當a、b均大于1時,中間值失去作用.所以需要具體分析數a、b的取值范圍。那么要想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先考慮簡單的、容易比大小的情況,再來通過分類討論、逐層遞進的方式逐步解決問題。在整個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生能夠很好地鍛煉思維,提升思維品質,培育科學精神,發展數學核心素養。
三、aa與bb的大小比較
分析:可考慮函數y = xx(x > 0)的單調性,因為導函數為yˊ=xx(lnx+1),所以當e-1> x > 0時,yˊ < 0,函數y = xx遞減;當x> e-1時,yˊ> 0,函數y = xx遞增。所以當e-1 > a > b > 0,有aa < bb;當a > b > e-1時,有aa> bb;當a > e-1> b時,aa與bb的大小不確定。
綜上所述,在最近發展區理論的指導下,筆者從學生的實際水平出發,恰當設置問題,逐層深入,有效激發了學生數學學習的興趣,體會到知識間的廣泛聯系,體驗數學思想方法的應用。另外,在各種情況的分析比較過程中,能夠有效培養數學核心素養,發展學生的邏輯思維,促進學生智力的發展。
(作者單位:陜西省漢中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