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潔云
摘要:數學學科在小學階段的教學任務主要還是在打好基礎,對數學知識有個初步的認知和了解,所以即便學生在做題時出現錯誤也是很正常的,教師不能因為學生做錯題而刻意打壓他們對學習數學的信心和興趣。當學生出現錯題的時候,教師要幫助學生正視錯題,做好錯題歸納總結,并做好錯題本,避免下一次再犯類似的錯誤。
關鍵詞:小學數學;錯題本;錯題反思
當學生做錯題時,除了改正題目,知道自己為什么會做錯之外,教師還應該教導學生如何做好反思、歸納,教導學生將自己的錯題收集起來,做成一本錯題本,在日后的復習中重點排查自己的弱點,查漏補缺,提高復習效率和學習水平。
一、將同一知識點的錯題歸納在一起,方便日后復習查看
錯題本運用得好,對學生復習和鞏固起著非常大的幫助,甚至還能幫助學生查漏補缺,對重難點知識反復重現,加深學生對這一知識點的印象和記憶。但是錯題那么多,呈現出的知識點又不盡相同,怎么樣才能將這么多錯題有序地歸納收集呢?這其中大有學問。學生在做錯題本初期,一般都只會機械地將錯題的題目以及正確答案寫在一個本子上,但卻不知道自己記錄收集這道錯題的意義何在。所以教師在引導學生做錯題本的時候,首先要讓學生明白一個道理,錯題本是為自己而做的,怎么寫、怎么編排都可隨自己的心意,但自己一定要看得懂。錯題很多,但有些題的題型或者考察的知識點其實是一樣的,學生可以根據題型相似、考查知識點的相同等分類方法,將眾多錯題分門別類收集好,方便日后復習查看,同時還能清晰地看出自己在哪個地方是比較薄弱的,可以針對這些弱點進行加強。
例如,有的學生對《因數和倍數》這一章節中有關于如何找出因數這一做題技巧不夠熟悉,經常在因數這一知識點上出錯,為此丟失了不少分。因此教師在教導這位學生做錯題的時候,讓學生將有涉及到因數的錯題挑出來,在錯題本上專門設一個專欄,是有關于因數的知識點的,然后再將這些錯題放入這一欄目中,做好筆記和分析,提醒自己加強對因數這一知識點的復習和鞏固。
二、分析其他錯誤選項的原因,分清錯題體現的知識點和易混淆點
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學生知道自己做錯了題目,更要知道自己為什么會做錯,是自己的主觀因素造成的呢,還是其他外在因素呢?除去題目設置的原因之外,自己在審題的時候是否有認真看清楚題目,審好題,看清每一個要求呢?如果是已經審好題,但是由于算錯數導致整個計算結果出現錯誤,這種錯誤也要在錯題本上呈現嗎?這個時候學生就不必再記錄了,錯題本上的錯題應該是學生還未理解的知識點或者是重難點,以及出現頻率非常高的考點。所以教師在引導學生做錯題的時候,注意要有側重點和強調點,不能一股腦的將所有錯題記錄下來。學生在記錄錯題的時候,除了知道要選哪個正確答案,還要知道為什么不選其他的錯誤選項,其他的錯誤選項錯在哪里,下次再碰到這些題要注意什么,這些都可以記錄在錯題的旁邊。通過一道錯題,學生可以從中得出很多有用的信息。
例如,學生在做《分數的加法和減法》這一章節的錯題時,如果是對同分母不同分子的加減法運算不夠熟悉,可以將做題技巧以及方法記在錯題的旁邊,提醒自己下次不要再犯。如果是對同分子不同分母的運算產生疑惑,可以將完整的運算公式寫在錯題的下面,及時補充對這一知識點的理解和記憶。
三、溫故而知新,多翻閱錯題本和鞏固復習知識點
錯題本與別的作業本不一樣,做好了錯題本不能就這樣放著不理了,教師要教導學生在學習空隙中要多翻閱自己的錯題本,溫故而知新,常看常新,通過反復多遍看自己的錯題和不懂的知識難點和常考點,可以加深自己對于知識點的印象和記憶,延長自己的記憶曲線,而不是做完就忘,才能最大地發揮出錯題本的用處來。所以教師在學生整理好錯題集、做好錯題本之后,要提醒學生記得抽出時間來多看看自己的錯題本,而不是當作普通作業一樣,寫完就忘了。
例如,學生在《長方體和正方體》這一章節掌握得還不夠好,經常會把長方體的表面積公式和體積公式弄混,那么這位學生在做錯題本的時候,可以在錯題旁邊多畫畫長方體的圖形,感受下表面積公式和體積公式是怎么來的,為什么長方體的表面積不是像正方體一樣算出每一個面的面積之后再乘6,而是分別計算每個面的面積再加在一起。通過這一系列的分析,學生在翻閱自己的錯題集時會發現越來越多的小細節,加深自己的聯想和記憶,沒有那么快忘記這一知識點。
總而言之,學生做錯題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是很常見的現象,教師要正確對待學生做錯題的問題,及時做出反思和總結。做錯題不可怕,可怕的是學生錯了一次,下次還會再犯同樣的錯誤。因此教師要幫助學生做好錯題的歸納和總結,養成記錯題的習慣,做好錯題本,并善于運用錯題本,做到有則改之無則加勉,避免下一次再犯同樣的錯誤。教師在授課過程中也應該注意。
參考文獻:
[1]林艷輝.淺談如何有效利用小學數學錯題資源[J].考試周刊.
[2]羅人華.淺談如何利用錯題集提升小學生數學學習有效性[J].教育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