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麗平
摘要:課后作業是教學工作的重要延伸,也是幫助學生及時鞏固課堂所學知識的重要手段。充分重視課后作業整體質量的提升不僅符合學生學科綜合素養的全面培養,同時也有助于教師教學效率的提升。本文以人教版初中生物課程為例,針對課程課后作業的提升提出了作業數量的合理調整、作業形式的靈活變動以及作業主旨思想的深入傳遞這三個方面的建議,希望能為教師開展教學工作提供建議和參考。
關鍵詞:初中生物;課后作業;生物教師;中學生
一、作業數量的合理調整
作業數量的合理調整主要是指教師在布置課后作業的過程中要將作業的數量控制在一個合理的范圍內,不建議布置繁重的作業增加學生的學習負擔。初中生要學習的課程數量有9門之多,整體的學習任務量很大,為了有效鞏固課堂上學習的所有知識,學生不僅要在課上認真聽講,保持專注,更重要的是在課余時間付出大量的努力,及時鞏固所學。生物學科的知識同樣在學生課余時間的工作范圍之內,如果教師沒有充分考慮學生課余時間的學習強度和工作數量,布置了大量的課后作業要求他們完成,這會進一步擠壓學生的課余學習時間。課余學習時間的相對延長也就造成的學生休息娛樂的時間減少,個人身體狀態無法得到有效恢復與調整,進而在新的知識學習中表現出不理想的狀態。我們要控制學生的課后作業數量,主要是將一些重點知識和難點知識在課上處理,而且根據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布置課后作業。例如教師發現學生的學習效率很高,對生物知識的鞏固程度比較理想,所以就可以適當減少課后作業。另一方面,教師也要密切注意不可以布置無效作業,例如懲罰性作業和雷同性作業,這些作業不僅會造成學生課余時間的學習壓力增加,同時對學生知識的牢固掌握和教學效率提高所產生的促進作用也乏善可陳。
二、作業形式的靈活變動
課后作業整體質量的提高不僅表現在有效減少學生的課后作業數量,優化作業的形式同樣也是一種比較可取的選擇。長期以來,教師在給學生布置課后作業的過程中往往采取的是書面形式作業,這種作業形式具有很強的機械性和單一性,特別是在生物這門非常注重實驗的學科中,書面作業對于實驗過程的有效解讀和學生對實驗知識的牢固掌握起到的作用并不是最理想的。因此,我們要善于調整課后作業的布置形式,實現整個作業的優化設置,這不僅是貫徹課程教育理念改革的具體表現形式同時也能給學生帶來更加豐富的課后作業完成體驗和知識學習體驗。例如在“種子的萌發”這一部分的知識教學中,教師首先按照書本上的相關內容講解整部分知識的重點與難點,當學生充分熟悉了課程主要內容后教師要求學生在課余時間親自動手操作種子萌發的實驗。為了確保自己的種子能夠順利萌發,學生需要密切結合書本上的相關知識甚至搜集課外學習資料進一步豐富個人的專業能力和知識儲備。經過周密的準備和反復的實踐,學生“種子萌發”實驗取得了圓滿成功,這不僅能夠給學生帶來積極的學習影響,同時也幫助它們有效鞏固了書本上的相關知識。實踐性質作業符合生物課程教學實踐,也符合學生個人的學習愛好和需求,所以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們更要注重作業形式的優化與調整,努力提升課后作業的整體質量。
三、作業主旨思想要深刻
一份高質量的作業不僅要幫助學生有效鞏固課堂所學知識,更重要的是指導學生在完成課后作業的過程中能夠受到相關的思想教育和價值觀感染,從而不斷完善個人的思想品質和道德修養,這也是一份高質量的作業對學生學習進行升華的具象化的表現形式。提升作業的質量需要教師結合思想教育的相關元素或社會主流熱點進行系列的作業創作,例如在生物圈和生態保護這一部分的知識學習階段,教師布置如下課后作業“綠水青山便是金山銀山,在過去的時間,我國采取了高耗能高污染的發展模式。雖然這種做法帶來了經濟的飛速增長但是也造成了一定的環境問題和生態問題。也正是充分認識到了這些發展所帶來的負面影響,我國現階段大力提倡綠色發展、低碳發展和節能發展的新模式。請結合生物的相關知識闡述高耗能高污染的發展模式對生物多樣性的影響。”這道題目密切結合了我國社會當下的發展熱點,特別是在題干中比較詳細地交代了我國發展模式的轉變,而最終的問題方向仍然是書本知識。這種問題方式考查學生知識掌握的同時,又讓他們充分了解了我國當下社會的發展理念,可謂一舉兩得。本文所列舉的也僅僅是提升作業主旨思想深度的典型案例之一,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詳細解讀生物教材知識和社會熱點之間的聯系性命制相關題目,從而提升課后作業的整體質量和教育效果。
綜上所述,課后作業是課程教學的重要部分,努力提升課后作業的整體質量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實現課程教學的優化和學生學習素養的提升。因此,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們要對課后作業的布置形式和設置內容進行更深刻地解讀,為學生提供更加良好的學習體驗和教學服務。
參考文獻:
[1]韓改英. 初中生物學實現生活化教學的途徑思考[J]. 新課程,2021,(29):166-167.
[2]顧維. 初中生物教學中生命教育的方法探討[J]. 學苑教育,2021,(17):61-62.
[3]羅寅卯. 初中生物課的生活化教學策略探析[J]. 考試周刊,2021,(25):145-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