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俊杰
摘要:隨著時代的發展,以及社會的進步,生活與課堂緊密融合起來,讓更多的教育研究者將側重點從學生成績提升,轉變為綜合發展和知識的實踐與應用。高中地理是高中階段學習中重點進行的學科之一,地理不僅具有文科性質,需要學生記憶與背誦知識,而且帶有一定的實踐性,讓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進行地理知識的靈活使用與問題解決。然而,針對當前傳統地理的教學實際,學生只能進行知識內化,無法做到遷移與輸出,不能解決生活問題,缺乏應用價值。對此,為轉化單一教學,教師應采用生活化教學理念,開展地理學習,以此提高學生的實用能力。
關鍵詞:生活化教學;高中地理;教學策略
引言:
在目前,我國大力進行教育改革,高中地理課堂教學開始實用多元教學體驗,以便豐富學生情感。所謂生活化教學,是教師利用生活實際、實體模型以及信息化手段,以情境創設的方式,結合學生身邊的事情,設計問題讓學生自主思考,并利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實際的一種教學方式。將生活化教學與高中地理相結合,能夠給教師帶來多種選擇,一方面可以促使學生學習動機的產生與培養,實現其自覺性,另一方面,在生活體驗中,學生的實踐能力將會拓寬,有助于學生的綜合發展。基于此,本文就對生活化視角下高中地理教學策略分析,希望能夠幫助到同行教師。
一、源于情境,豐富體驗
知識源于生活,這是所有教師都認同的一個道理,尤其是地理知識,與生活有著密切的關聯。相比較其他學科來說,地理本身就是生活實際的映射。然而,在高中階段的學習中,部分教師認為高中階段時間非常短暫,需要利用一切時間與機會來對教科書上的知識進行重復背誦與機械記憶,以便在試卷考試中,實現完美解題。可是,這樣的學習方式,容易使學生產生枯燥的想法與情感,認為學習地理就是不斷的背誦,造成興趣的下降以及學習動機的不足。所以,想要解決此類問題,教師應轉變自身觀念,為學生創設情境,利用學生最熟悉的生活案例,開展教學,讓學生在直觀體驗中,豐富自身情感,獲得知識記憶,強化學習效果。
例如,在學習《人類活動與環境問題》這部分地理知識的時候,為了能讓學生清楚了解因人類砍伐,導致植被缺少,造成水土流失等自然危害的知識點,教師給學生帶來不一樣的實驗情境。在操作中,教師準備兩個水缸,一個水缸中有綠色植被覆蓋的沙土,另一個水缸中沒有綠色植被的沙土。接著,教師分別將相同水量倒入其中,讓學生觀察。這個時候,學生明顯看到沒有綠色植被的沙土被水沖走,而有綠色植被覆蓋的沙土,并沒有受到相應的影響。在實驗情境中,給學生別樣的體驗,將激發學生興趣,助力學習效果的提升。
二、問題引導,思維拓展
思維的開發與拓展,是目前課程標準的要求之一。當今社會中,任何事情、任何物體都在不斷變化,如果學生依然按照教科書中的問題進行思考,容易讓學生走進學習誤區,學生的學習效果不會提高,反而會在長時間的惡性循環中,造成學習內卷,失去學習的原本意義。與此同時,地理是生活實際的映射,教師需要結合課本中的理論知識,以當前社會中的實際問題為引導,讓學生思考與回答,以便實現學生思維拓展,實現其綜合發展。
例如,在學完《大氣的運動》這一章節的時候,教師可結合當今較為熱門的事件,為學生設計問題引導,如受到臺風“煙花”的影響,導致河南省的降雨量成為歷史最高的案例。教師提出問題:“今年7、8月份河南省降雨成為歷史之最,給當地帶來非常大的影響,多地受災。想一想,是什么原因導致的?說說你的想法。”利用最新的案例,以問題引導的方式,幫助學生實現思維拓展。當然,學生回答問題之后,教師要及時作出評價,幫助樹立學生的信心。
三、作業提升,綜合發展
無論是各學科,還是各階段的學生來說,知識鞏固是永遠不會改變的一個話題。由于人腦的發育實際,很多課上記憶的知識,經過一段時間后,會因為其他知識的涌入,造成大腦記憶的混亂和缺失。如果不及時進行鞏固,容易忘卻和丟失。然而,傳統意義上的作業形式,多為機械做題與重復背誦,只能在卷面中進行體現,這種紙上談兵的方式,難以確保學生實踐能力的提升。對于地理知識來說,地理需要走進生活,將知識反饋與生活中,只有真正解決生活問題,才能促進自身發展。所以,在地理作業的設計中,教師應結合生活理念,以生活化作業為引,實現學生的綜合發展。
總而言之,地理在其自身發展中,有很大部分都是源于現實生活的,也最終能在現實生活得到應用。要想實現地理教學的有效性提升,教師應深層次解讀課程改革的具體要求,結合學生的特點發展與課堂實際,充分融合生活化教育理念,為學生設計多種、多功能的教學體驗策略,致使學生能在獨立、自主、自覺的學習意識形態中,發揮自身的優勢,對知識進行深刻掌握,并將知識融入生活實際中,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真正實現問題的有效解決,以及學生的綜合發展。
參考文獻:
[1]張群超.核心素養背景下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學策略[J].讀天下(綜合),2020(7):0224-0224.
[2]封翰文.基于新課改下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學初探[J].百科論壇電子雜志,2020,000(004):207-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