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琪宏
摘要:數形結合思想是小學數學中一種常見的教學方法,可以將抽象的數學概念和復雜的數量關系等與直觀的幾何圖形結合起來,有助于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通過數形結合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不但可以使得問題變得更加直觀、簡單,還可以有效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促進其觀察力與想象力的發展。因此,為構建出一個更加高效的數學課堂,教師即可采用數形結合教學法組織開展課堂活動。
關鍵詞:小學數學;數形結合;高效課堂;策略研究
前言:
在課程改革不斷深入的背景下,對于小學數學知識的學習,則是有了更高的學習目標。一方面,學生需掌握好教材中基本的數學知識;另一方面,學生要在知識理解中形成一定的數學思想,積累一定的活動經驗。如此一來,學生才能更好的將課上學習到的數學知識真正的應用到日常生活中,實現“學以致用”的目標。在這一基礎上,數形結合思想的提出,則是對基礎知識的學習、數學思想的形成以及活動經驗的積累有著十分積極的教學輔助作用。接下來,筆者將從概念滲透、計算思路以及數量關系三個角度展開詳細論述。
一、數形結合,滲透概念教學
在小學數學學習過程中,若想掌握好數學知識,概念學習是必不可少的。在數學教材中,有著許多的數學概念需要學生去理解、去掌握??梢哉f,概念的掌握便是數學學習的基礎,若是掌握不好概念,那么學生在后續的學習中便會一頭霧水。在以往學習中,學生在學習數學概念時,學習方式非常的“簡單粗暴”,就是通過反復的朗讀來加以背誦。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對于數學概念的理解便只能浮于表面,不能深入到概念的本質。因此,針對這種現象,教師即可借助數形結合思想,幫助學生進一步了解概念本質。
例如,在學習《分數的初步認識》這一數學知識時,其中最為重要的學習目標便是學生對于分數概念的理解。在三年級以前,學生從來沒有接觸過分數知識,對于這一知識完全不了解。在加上分數概念自身的抽象性質,學生在理解、學習過程中一定是存在一定困難的。在這一基礎上,教師即可將分數概念的講解與圖形結合起來,在黑板中畫出一個正方形,再將它以平均的方式加以劃分,分別將其劃分為兩份、三份或四份,用粉筆填色的方式來表示1/2、1/3、1/4等分數,如此方可高效完成概念教學。
二、數形結合,厘清計算思路
眾所周知,數學學習離不開數學計算,從低年級的100以內加法運算的運算知識,到中年級的多位數乘一位數知識,再到高年級的小數除法知識,都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計算技能。然而從當下學生數學狀況來看,便會發現學生的計算學習并不理想。因此,為達到理想水平,教師方可將數形結合思想與數學計算知識的講解融合在一起,和學生一起厘清計算思路,提升計算水平。
例如,在學習《20以內的退位減法》這一數學知識時,教師即可以“15-7=”這一題目為例,借助多媒體呈現蘋果的圖片,一個紙箱里裝有十個蘋果,另一個紙箱里裝有五個蘋果。請學生思考若是將其中的七個蘋果拿走,那么兩個紙箱里還剩下幾個蘋果呢?而后學生開始思考,先將裝有五個蘋果的那一箱拿走,而后發現還少兩個蘋果,再從裝有十個蘋果的紙箱中拿走兩個蘋果,最后算出“15-7=8”的正確結果。如此以來,學生便會明白什么是借位,什么時候需要借位的道理,由此厘清計算思路。
三、數形結合,列出數量關系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數量關系知識一直是教學中的重點模塊,同時也是學生學習的難點。一方面,學生對于題目中的數字并不敏感;另一方面,學生往往難以識別出題目中已知條件的數量關系。如此一來,學生在學習數量關系知識時便會比較困難一些。因此,為解決這一困難,教師即可在數量關系知識講解過程中融入數形結合思想,以幫助學生找到題目中的相對應的數量關系,完成知識學習。
例如,在學習《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這一數學知識時,教師便可以“超市、洗衣店和小明家在馬路的同一側,已知超市距離小明家80米,洗衣店和小紅家的距離是50米,那么從超市到洗衣店應該走多少米?”這一題為例,許多學生會列出“80+50=130”這一算式,根本沒有明白其中的數量關系。此時,教師方可引導學生將題目中的位置信息繪制出一個線段圖,幫助學生弄清楚每個位置背后所蘊含的數量關系,列出正確算式“80-50=30”的正確算式,弄清數量關系。
總結:
總而言之,在成人眼中,小學數學中的各個知識點都非常簡單。然而在小學生眼中,數學知識就是比較難理解、難掌握的。因此,為提升學生數學學習有效性,對數學概念有一個本質的認識,厘清自己的計算思路、掌握好已知條件中的各種數量關系,教師方可對教學加以巧妙設計,將數形結合思想融入其中,引導學生從另外一個視角來學習數學知識。相信在這一方法的應用下,定能實現數學高效課堂的構建。
參考文獻:
[1]周海強.數形結合思想在小學數學課堂中的應用[J].新課程,2021(35):148.
[2]宮祥偉.數形結合思想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滲透與應用[J].新課程,2021(34):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