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萍
摘要:古詩詞既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瑰寶,也是語文知識中不可多得的情感素材,小學古詩詞課堂中,學生對古詩詞的情感體驗是學習古詩詞、理解古詩詞的關鍵。為有效探究如何發揮古詩詞的情感價值,提升古詩詞課堂的情感氛圍,本文結合教學實踐展開深入的探討。
關鍵詞: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情感體驗
引言
古詩詞是我國傳統文化的代表,是一種先人流傳下來的文學形式,其具有意蘊深遠、語言優美、短小凝煉、情感豐富的特征。在小學階段對學生進行古詩詞文化的輸入,可以豐富學生的語文知識和文學素養,也可以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還可以有效鍛煉小學生的思維。但在古詩詞教學的過程中,由于古詩詞字句難以理解、意味深長等特點,很容易成為小學生語文學習路上的“攔路虎”。教師如何從情感視角切入古詩詞教學,幫助小學生體驗和感悟詩詞背后的思想與情感,是本文探討的重點。
一、科學誦讀,對詩詞展開音韻體驗
古詩詞可以說是古人的智慧結晶,其在短小精煉的語言之中蘊藏著深厚的道理,科學的誦讀不僅可以幫助小學生記憶古詩詞,也可以幫助小學生在誦讀的過程中感受文字的奧妙,感受文字背后的豐富情感。而且誦讀的方式更有利于學生“賞詩”,古人有對字詞的反復推敲,而反復地誦讀也是古詩詞教學中對詩人用詞的解讀。教師在古詩詞課堂中可以用幽默的語言調動學生進行誦讀,通過誦讀間接地讓學生對古詩詞中的景物、細節進行回味,感受古詩詞藝術的音韻美。例如,有不少描寫山水風景的古詩詞,其中的意象多以動物、植物、祖國山水為主,但其背后的思想情感卻值得深究,這類古詩詞最大的特點是融情于景,從而達到“景情合一”的效果。在誦讀的過程中,學生可以自由的發揮想象,將自己帶入古詩詞的環境之中,深切的感受“詩情畫意”,進而體味詩人在美景中想要抒發的情感。以《楓橋夜泊》為例,教師可以運用問題“古詩中都描寫了哪些景物?”為引導,讓學生帶著好奇心展開誦讀,在誦讀的過程中,重點點出“月夜”“寒山寺”“鐘”“烏鴉”“寒霜”“楓橋”“漁火”等描寫景物的詞匯,在誦讀的過程中配以鐘聲、寒風、烏鴉啼叫和火苗燃燒的聲音,讓學生結合聲音來想象畫面,體會月夜的靜謐和詩人在夜泊時的“愁”。
二、營造意境,對詩詞展開聯想體驗
記憶和背誦是對古詩詞最基礎的積累,也是學生學習語言知識最簡單的方法,而古詩詞的價值遠不僅于此。因此教師可以在教學的過程中擁有更高的追求,不再簡單地停留在語言教學之中,而是利用多種手段打造古詩詞的意境,讓學生親自踏入意境之中,對古詩詞展開聯想體驗,進而產生情感共鳴,達到融會于心的境界。教師可以選用多媒體視頻打造與古詩詞內容相符的畫面,并配以優美的音樂,讓學生自然而然地進入到古詩詞的畫面之中,代入詩人的角色,對詩句進行賞析,對詩意進行體驗,對詩情進行解讀。而且,小學生的想象力比較豐富,因此,教師可以有效利用這一特點,利用語言引導學生,讓學生展開想象,對詩句的畫面和意境進行多樣化的聯想,賦予古詩更豐富的畫面感。使學生沉浸其中,感受詩人的思想感情。另外,教師可以利用古詩設置主題情境,將古詩當做主題進行深化渲染,讓學生通過古詩詞的主題,品味詩句的內在情感。
三、借助生活,對詩詞展開深度體驗
適宜的教學情境可以激發學生的情感體驗,但想要讓學生爆發更加深入的情緒,還需要實踐的支撐。因此,教師可以借助實際生活,利用實踐的方式讓學生真實的感受古詩詞的情感。例如,在講解與古代生活有關的古詩詞時,教師就可以將課堂挪至學生的生活之中,引導學生在生活中觀察詩詞中的意象,通過自主體驗既能發散學生的思維,也能考驗學生對古詩詞的感悟和理解程度,幫助學生與詩人產生共鳴。或者,教師可以在學習古詩詞之后,在課余時間引導學生仔細觀察生活中的事物,讓學生借用日常生活中的詩情,將詩句與生活中具體的景物進行一一對應,不斷地鍛煉學生對古詩詞的記憶力,發展學生對古詩詞的喜愛之情。《稚子弄冰》一則古詩詞主要描寫了古代兒童的有趣且美好的生活,因此,教師可以借助學生的實際生活,讓學生從自己的童年生活中進行聯想并產生共鳴,從自己的實際生活中感悟稚子弄冰的天真淘氣。引導學生結合自己在玩雪或者玩冰的活動,感受詩詞中“脫曉冰”的快樂心理,“敲玉磐”的淘氣心理,最后到“忽作玻璃碎地聲”的失望心理變化。同時,引導學生在讀詩之后的游樂活動中,把自己的心理路程記錄下來。
四、結束語
總而言之,教師利用古詩詞制造情感體驗空間,對小學生的情感發展有很大的好處。教師需要準確的尋找小學生的情感需求,將古詩詞的語言美和意境美展示出來,給予小學生主動體驗的機會,使小學生產生良好的情感體驗,為小學生審美觀和情感發展做鋪墊。
參考文獻:
[1]萬娟.?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中如何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J].?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2019(17):69-69.
[2]虞嘉欣.?淺談小學語文中的古詩詞教學策略[J].?散文百家·國學教育,?2020,?000(001):266.
[3]李莎.?不一樣的遭遇與情懷-漫說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J].?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教學研究,?2018(4):?8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