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延花
摘要:初中音樂這一學科的核心素養包括自主音樂需要、音樂實踐能力、音樂情感體驗、音樂文化理解四個方面,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要結合這四個方面進行針對性教學,在提升學生音樂綜合能力的同時,培養他們的音樂核心素養。音樂對初中生的心理健康與精神狀態都具有積極的影響,音樂培養的過程并非單純進行歌唱教學或音樂知識學習,更要注重對學生自身能力的提升與培養,最終落實到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上,在實際應用中,當學生自身的音樂核心素養得以提升,那與之相應的教學活動也會隨之提升效率?;诖?,本文針對核心素養背景下初中音樂教學的實施策略進行簡要分析。
關鍵詞:核心素養;初中;音樂教學
一、借助背景知識介紹,提升學生自主音樂需要
音樂作為特殊形式的語言,與其文化背景有著緊密的聯系,這就表明在欣賞一首音樂作品時,了解其背景文化與知識有助于正確感受音樂所傳遞的情感。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為學生介紹相應的背景知識與背景文化,有助于學生在了解此作品內涵與情感的基礎上,將了解的內容得以外延,產生自主音樂需要。可以說了解相關背景是開啟學生音樂感知的第一步,同樣也是學生建立音樂需要的第一步。這些背景知識不僅包括此作品的詞曲含義與風格特點,還包括作品的創作背景與環境等。
例如在欣賞百鳥朝鳳這一作品時,因此作品為民間樂曲,此類作品文化氣息較為濃郁,若單純從節奏或旋律等要素進行教學,那學生對此的了解也只會停留在淺層面,難以獲得深入體驗,因此我們可以就此作品的社會時代環境與地域特點進行講解,并結合相應的影視作品講解此作品的傳承過程。
二、構建情境教學模式,促進學生音樂情感體驗
此教學模式是將學生已有認知或經歷轉化為教學環境的介質,連接新內容知識與抽象內容,合理且具有實際意義的音樂情境可以有效吸引學生參與進來,促進學生的音樂體驗,讓學生與作品產生較為明顯的共鳴。例如,在教學“天鵝”課程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以天鵝的姿態“飛”進教室,課程開始時借助多媒體技術播放大提琴獨奏的錄音,讓學生閉上眼睛趴在桌子上一邊聽一邊想象,在想象中思考相關課程問題,包括此樂曲使用的樂器與自己想象的畫面等,此過程可以將學生迅速帶入到教學環境中,還可以沉下心來細細感受音樂。
三、組織開展課外活動,鍛煉學生音樂實踐能力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可組織相應的音樂活動,在這些活動中,學生可以自由發揮自身特長,感受更多的音樂體驗,進而鍛煉自身音樂實踐能力,為今后的學習打下基礎。在課堂內,教師結合教材內容組織相關主題活動,以游戲形式鼓勵小組展示自我,或以班內競賽形式提升學生的積極性。在課外,我們可以組織學生建立合唱隊或舞蹈隊等小團隊,帶領學生參加校內或各級的藝術比賽,這些形式都是對課堂教學的有效補充,不僅可以豐富學生的業余時間,還可以借助此形式鍛煉學生的自我能力。
四、提煉教學核心內容,升華學生音樂理解
作為特殊藝術形態的音樂作品,其外在情感與內在理解具有一定的獨特美。我們在教學中可以此為主線,提煉出教學相關核心內容,通過對相關內容的組織與擴展,讓學生以教材內知識為出發點,將(在)各個知識點之間形成延伸與聯系,逐步建立起對作品的深層次理解,對所聆聽作品有較為全面認識,進而升華學生音樂理解能力。例如,在教學“春江花月夜”時,教師可以挑選幾首同風格或同時期的相關作品,向學生介紹此類作品的代表樂器等核心知識,讓學生進行對比欣賞與學習,進而實現對情感的欣賞逐漸轉變為其內涵欣賞與理性欣賞,整體把握此類樂曲的風格與相關知識,讓學生以開放的心態理解不同民族或不同風格的作品,以人文的角度理解音樂。
五、結語
綜上所述,初中生的音樂核心素養不僅是對相關基礎知識的教學,更是對學生相應能力與技能的逐步培養。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我們要將此內容作為教學的重要目標,借助多種形式對這部分能力進行針對性訓練,加強學生在音樂欣賞與學習中的情感體驗,借助多媒體形式或實踐活動形式升華學生對作品的理解,讓學生認識到基礎知識與基礎技能的重要性,進而不斷提升其內在素養。
參考文獻:
[1]李愛玲.核心素養背景下的初中音樂教學實踐研究[A].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年“基于核心素養的課堂教學改革”研討會論文集[C].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3.
[2]黃肖珍,苗小帥,馬凱,鄧衛衛.音樂核心素養在初中音樂課堂的教學策略探究[A].福建省商貿協會、廈門市新課改課題小組.華南教育信息化研究經驗交流會論文匯編(六)[C].福建省商貿協會、廈門市新課改課題小組:福建省商貿協會,2020:6.
[3]邵勝男.核心素養視域下初中音樂課堂中流行歌曲的運用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20.
[4]端木萍萍.以美施教 ?以樂育人——淺談核心素養背景下初中音樂教學[J].當代音樂,2017(18):35-3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