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航
摘要:思政教育是高校輔導員工作重點,也是落實課程思政理念的重要渠道,對當代大學生全面發展有著舉重若輕的作用。高校輔導員要轉變思政教育工作理念,全面貫徹三全育人和立德樹人理念,開拓思政教育新渠道,積極把新媒體轉化為思政教育載體,定期組織思政教育實踐活動,融入愛國主義教育、傳統文化教育和勞動教育,豐富思政教育內容和形式,不斷提升大學生道德素養,提升輔導員思政教育工作實效,為國家培養更多高素質青年人才。
關鍵詞:高校輔導員;思政教育;課程思政;工作方法
思政教育是高校育人必不可少的環節,也是培育青年人才的必經道路,輔導員是高校思政教育的主力軍,要把思政教育融入班級管理和學生工作中。高校輔導員要把新媒體轉化為思政教育的“利器”,透過新媒體傳遞社會正能量,給學生營造積極向上、愛國愛黨的良好氛圍;帶領學生參觀烈士陵園、觀看閱兵式和愛國題材影視劇,堅定學生愛國、報國信念;把握紅色文化命脈,組織班級唱紅歌、讀紅色經典以及紅色舞臺劇表演等活動,讓學生切身感受紅色基因,讓學生自覺傳承紅色基因,讓他們更加擁護中國共產黨。
一、打通新媒體思政教育渠道,升華思政教育效果
輔導員要積極迎合“互聯網+”時代,利用大學生喜愛的自媒體、短視頻和網絡直播等方式開展思政教育,讓思政教育更符合“00后”大學生社交方式。輔導員要積極學習微博、抖音和微信群操作技巧,自主錄制一些段視頻,把和大學生責任感、法治教育、社會責任感和大學生黨員等相關思政教育內容轉化為趣味短視頻,定期向學生推送,讓學生以看視頻的方式了解時政新聞、思政理論,這種方式更容易讓學生接受。例如輔導員可以利用抖音App剪輯抗美援朝志愿軍遺骸回國的視頻,利用這些段視頻開展愛國主義教育,讓學生重溫中國志愿軍抗美援朝的壯舉,了解這些為國犧牲、埋骨他鄉的烈士,歷經幾十年終于回到祖國懷抱,讓學生銘記這段血淚抗爭史,真正讓他們牢記歷史、勇擔使命,激勵更多大學生肩負起保家衛國、維護國家安全的責任。新媒體給高校輔導員思政教育工作提供了新選擇,同時賦予了思政教育新內涵,不再局限于苦口婆心講道理,運用翔實的史料、精美的短視頻來開展思政教育,提升思政教育工作時效性。
二、組織班級思政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社會責任感
高校輔導員要把思政教育落實到形式多樣的實踐活動中,讓學生身體力行地感受道德、愛國情懷等正能量的影響,讓學生真正參與到社會實踐中,逐步提升他們的社會責任感。例如輔導員可以定期組織學生參觀當地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例如抗日戰爭紀念館、長征紀念館等場所,讓“00后”大學生聆聽館員講解,真正走進、了解中華民族抗爭歷史,把愛國主義深深烙印在學生心中。此外,輔導員可以豐富主題班會內容,帶領學生觀看一些愛國主義、傳統文化和或紅色文化主題的電影,例如《我的我的祖國》和《戰狼》,讓學生跟隨這些愛國電影了解新中國走過的抗爭歷程,了解祖國一步步自強自立的過程,更要了解電影主人公為國、為黨、為人民英勇犧牲、不懈抗爭、保家衛國的崇高愛國主義情懷,激起青年大學生的使命感和責任感。輔導員要引導學生寫一寫電影觀后感,分析影片中展現了哪些中國力量,當前我們國家面對著哪些挑戰,大學生如何改變自己和國家命運等,鼓勵學生抒發自己愛國、愛國、服務社會、報效祖國的情懷,激起學生們的奮斗精神,激勵他們繼承先輩囑托,肩負起中國夢建設重擔,為祖國建設貢獻一份自己的力量。
三、弘揚紅色文化育人價值,陶冶大學生道德情操
輔導員要把紅色文化作為班級思政教育的亮點,利用學生喜愛的快閃、唱紅歌、舞臺劇表演等形式開展紅色文化教育,向學生展示紅色文化生生不息的生命力,介紹不同時期中國共產黨為國為民做出的偉大犧牲,展現中國共產黨員敢為人先、不怕犧牲、自力更生的崇高奉獻精神,這些都是新時期到學生比較欠缺的道德品質。例如輔導員可以舉辦班級紅色比賽,分為獨唱和合唱競賽,鼓勵學生學唱紅歌,感受歌聲中流淌的愛國、奮斗情懷,讓紅歌振奮學生斗志,扭轉學生對紅色文化的態度,把紅色文化作為班級文化建設重點工程,提升輔導員思政教育工作品味。此外,輔導員還可以安排學生拍攝紅歌、詩歌朗誦快閃視頻,學生可以在校園內拍攝視頻,選取學校最具代表性建筑物,開展跨班級、跨專業合作,鼓勵學生積極交友,用朗誦、舞蹈和歌唱的方式表達學生的愛國、愛校情感,把紅色文化作為校園文化一抹靚麗風景線。
四、結語
高校輔導員要樹立多元化思政教育工作理念,不拘一格篩選思政教育素材,自主學習短視頻拍攝、視頻剪輯和紅色文化,把這些社會正能量傳遞給每一個學生,把思政融入主題班會、班級綜合實踐和班級文化建設中,打造多點開花的思政教育格局,用思政提升輔導員工作質量,助力大學生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袁華,皮菊云.“三全育人”理念下高職院校輔導員思想政治工作能力提升策略[J].高教學刊,2021(01):134-136+140.
[2]張璐璐.“互聯網+”時代高校輔導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創新探索[J].教育教學論壇,2020(51):365-366.
[3]王岳.“互聯網+”模式下高校輔導員思政教育新思考[J].現代交際,2020(22):116-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