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云嬋 馬巖峰
摘 要:應用思維導向下的視唱練耳教學,以20—40人的小組課進行教學,保證每個學生手里都有一架數碼鋼琴,教師將鋼琴教學與視唱練耳教學法相結合,充分調動學生手、口、眼、腦的積極性,使學生上課“忙”起來,形成以學生為上課主體、教師充當課堂引導者、學生邊彈邊唱的授課模式。同時,教師將視唱練耳教學與現代O2O教學模式有機結合起來,將傳統課堂教學和網絡教學的優勢相結合,實現了基礎樂理、視唱練耳、鋼琴彈奏的多課程協同授課模式,強化了學科聯系和應用,體現了教學理念時代化、教學內容創新化、教學方法多樣化和翻轉課堂的教學特點。
關鍵詞:應用思維導向;視唱練耳教學;教學改革
注:本文系廣東省教育科學規劃課題“新媒體環境中高校‘傳統+應用鋼琴課一體化教學模式研究”(2019GXJK210)研究成果。
一、傳統的視唱練耳課程
視唱練耳課程是音樂專業傳統課程之一,它主要從培養學生內心聽覺出發,對學生的旋律音準、節奏進行訓練,提高學生對未知音樂的把控能力,包括音樂的調式調性把控力、情感把控力、力度表達把控力等[1]。傳統視唱練耳課程的上課形式一般是在大型教室,教師在臺上彈,起主導作用,學生在座位上進行唱譜練習和聽音練習[2-3]。這種教師占主導地位的上課模式,容易造成學生上課走神、課堂缺乏活力的局面,導致上課效果不盡如人意。
二、以應用思維為導向的視唱練耳教學
應用思維下的視唱練耳教學是把視唱練耳教學融入鋼琴集體課的一種上課模式。其上課形式是以20—40名學生為一組的數碼鋼琴集體課形式,每位學生手中都有一架數碼鋼琴,教師在臺上起引導作用,在課上只做5—10分鐘的模式化彈奏講解,指揮學生進行邊彈鋼琴邊視唱練耳的教學活動。其教學形式是以學生為主的單手彈唱、伴奏下的單聲部齊唱、伴奏下的單聲部輪唱、伴奏下的多聲部合唱等。
三、視唱練耳O2O混合教學模式
與教學模塊訓練
鋼琴小組集體課視唱練耳教學模塊中,按照教學難度由易到難,可以從單手彈唱訓練逐漸過渡到單聲部彈唱訓練再到多聲部彈唱訓練。
(一)單手彈唱訓練
在課程伊始,由于學生還不具備熟練的彈唱技巧,可以訓練學生的單手彈唱能力。可以從左手簡單地分解弦彈奏開始,口唱旋律,左手同時進行分解和弦伴奏,等學生適應了以后,可以逐漸過渡到右手彈奏旋律,以此來提高學生的抗干擾能力。通過這樣的訓練,學生會有較為簡單的分解和弦記憶,這時就可以做到雙手同時彈奏,并且口唱旋律或者伴奏。
(二)單聲部彈唱訓練
單聲部彈唱也要遵循由易到難的原則。在課程的初始階段教師可以先以C大調彈唱對學生進行訓練。教師在訓練學生進行C大調入門視唱彈奏時,可先在課堂前10分鐘讓學生熟練彈奏I、IV、V級第一位和弦連接,接著依舊用第一和弦位置進行各種節奏、節拍的訓練并使學生彈奏熟練。當學生對I、IV、V級和弦連接的第一彈奏位置建立音樂想象和音樂記憶后,就能很容易運用自身的音樂記憶與模仿能力,將鍵盤彈奏的和聲效果轉變為自彈自唱的琴聲與人聲結合效果。
(三)多聲部彈唱訓練
視唱練耳教學中最基礎的當屬多聲部視唱,而把彈唱訓練融入多聲部視唱訓練中,不但可以有效鍛煉學生的聽音樂能力,還可以鍛煉學生手、口、腦的協調能力。在多聲部彈唱訓練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二聲部曲目彈唱開始,逐漸深入四聲部曲目彈唱。
二聲部彈唱訓練必須在學生有一定的單聲部彈唱基礎后才能進行。在二聲部彈唱訓練初始階段,教師需要結合O2O混合式教學模式進行教學。簡而言之,就是采用線上教學與線下教學相結合的教學模式。首先,教師需要在微課平臺上把學習重點、掌握難點、PPT及課前任務上傳,讓學生能在課前在雙手伴奏的條件下分別對兩個聲部進行單聲部彈唱,當學生完成線上任務后,才能進行線下學習。在沒有音準、節奏等因素困擾的多聲部彈唱線下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彈唱和聲的平衡感控制、句子橫向流動和情感控制、作品的完整性和作品的表現力上。同時,把傳統的理論講授、彈奏示范等任務分流到課外時間,使課堂實踐教學時間得到大幅擴充,這為學生熟練彈奏提供了時間保證,有利于在課堂有限的時間內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在線下課的授課當中,二聲部彈唱作品的最大難度是培養學生的監聽能力和防干擾能力。在彈唱和聲型的視唱練耳作品時,重點是學生對兩個聲部音程關系的把握。筆者建議可以先從稍微簡單的大三度、小六度及純四、純五度入手,然后逐漸過渡到更難的音程練習。在線下課中必須要求學生不但能獨立完成自己聲部的音準、節奏和音量的控制,而且要有意識地傾聽其他聲部音量和音高的流動以及音樂走向。學生之間通過相互呼吸、樂句間層次的配合,及時調整自己的彈唱狀態,能達到作品各聲部的均衡和完整演繹作品的目的。
在應用思維導向下重新構建視唱練耳課程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能最大限度地發揮網絡教學的優勢,使課堂教學由教師講解傳授向學生自主探究模式轉變,將傳統課堂教學和網絡教學的優勢完美結合起來。
四、課程優勢
(一)有利于和聲、樂理、作曲等理論性知識的復習鞏固和應用
在應用思維導向下的視唱練耳教學中,原本枯燥的以單純講授為主的和聲、樂理、作曲等相對獨立的理論知識變得有趣起來,一方面鋼琴伴奏使得作品更加豐滿,另一方面視唱練耳對鋼琴伴奏的硬性要求也促進了樂理、和聲、鋼琴伴奏技法的多樣化發展,對訓練學生的音樂記憶、多聲部思維、內心音樂聽覺、音樂審美與想象、身體協調等多方面能力大有裨益。由此可見,應用思維導向下的視唱練耳教學,在某種程度上打破了關聯理論課程相互脫節的局限,強化了學科聯系。
(二)有利于學生鋼琴彈奏技巧的提高和鋼琴改編等應用能力的培養
應用思維導向下的視唱練耳教學,通過使學生改編伴奏織體等方式,使其感受不同旋律情緒的變化。這種教學模式既培養了學生手指流暢跑動的能力和對和弦的感知能力,也培養了學生對音準和節奏的掌握能力、對調式調性的運用能力以及對強弱力度的把控能力。學生通過手、口、腦、耳的并用,提高了專注力和鋼琴即興創作改編等應用能力。另外,學生在彈唱自己旋律的同時,還要聽辨其他聲部旋律,在不知不覺中提高了專注力、協調能力和抗干擾能力,從而實現了以提升學生應用能力為導向的教學。
(三)提升課堂活躍度,實現翻轉課堂
在應用思維導向下的視唱練耳教學過程中,教師只充當教學引導者,學生始終是上課的主體,在課堂上充分地“忙”起來,不但要看鍵盤位置,通過大腦加工,選擇合適的和弦彈奏,保證手上和弦彈奏的準確性,還要認真聽和聲連接、聲部平衡,準確判斷出自己要唱出的音高、音量以及情緒。這一教學模式,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實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翻轉課堂教學,顯著提升了視唱練耳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使音樂的感性與理論基礎的理性相結合,使理論與彈奏實踐相結合。
綜上所述,音樂感知、音樂記憶、音樂語言的思考以及情感抒發和審美反饋等一系列音樂理論方面所研究的問題,都與視唱練耳的教學范疇息息相關。而應用思維導向下的視唱練耳教學,能使學生真正理解學科間的互通性,對音樂形象有一個更加明確和正確的認識。視唱練耳鋼琴伴奏模塊的訓練,不但有助于學生抗干擾能力、協調配合能力、多聲部立體思維能力等基本能力的提高,還會對學生鋼琴專業綜合能力的培養與提升打下堅實的理論與實踐基礎。同時對于樂器演奏方向的學生來說,他們通過鋼琴伴奏和視唱練耳的有機結合能更深刻地體會到聽覺能力培養的重要性。在這個模塊的教學過程中,學生既能提高自身視唱練耳的專業技能,也能通過鋼琴伴奏所起到的作用提升自身的整體音樂修養,同時還可以提高對理論的認知,在教師的正確指導下循序漸進地開發想象力,從而提高對于音樂的認知水平。
參考文獻:
[1]陳兆凌.視唱練耳教學中鋼琴即興伴奏能力的培養與實踐[J].戲劇之家,2021(11):55-56.
[2]孫立萍.淺析多聲思維訓練與視唱練耳教學[J].藝術評鑒,2021(3):96-98.
[3]黃雪潔.基于自主學習平臺的視唱練耳教學方法研究[D].重慶:重慶大學,2015.
作者單位:惠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