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興萬
摘? ?要: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加強社會心理服務體系,為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既指明了方向,又明確了目標。要落實這一精神,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評估要起到導向和督促的作用。因此,新時代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評估,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以積極心理學理念為指導,做到“五堅持”。明確校長主體責任,抓好一把手工程;堅持學生全員發展,開辟課堂教學主渠道;堅持發展性目標,培育學生積極心理品質;搞好個別和小團體輔導,及早疏導各種心理壓力;形成家庭、學校、社會三方合力,共同服務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關鍵詞:新時代;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積極心理學
中圖分類號:G445?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9-010X(2021)30-0021-04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加強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積極向上的社會心態?!?學校心理服務體系既事關全局又著眼未來,是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的核心內容。中小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不僅是中小學生健康成長的需要,還是家庭和諧、社會穩定和國家與民族未來發展的需要。提升學校心理服務體系建設的針對性和有效性,需要通過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評估的導向和督促來落實。因此,新時代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評估,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以積極心理學理念為指導,做到“五堅持”。
一、堅持校長主導,明確校長掛帥的“一把手工程”
近20年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實踐和理論研究證明,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要切實有效地推進必須堅持校長主導,明確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為校長掛帥的“一把手工程”。
為了有效、有力地推進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教育部以及各地教育部門相繼出臺意見,把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作為“一把手工程”推進。
一是成立校長掛帥、副校長主抓、各部門參與、心理教師承擔的學校心理健康教育領導小組的領導機構,負責領導實施本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學、教研活動。中小學要設立以校長為首的心理健康教育領導小組。
二是成立專門的心理教育研究室,專門負責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組織實施本校心理教育、教學、教研活動。逐步形成一支在校長領導下、心理教育研究室牽頭、以班主任和專兼職心理輔導教師為骨干、全體教師共同參與的心理教育隊伍,組織開展學校心理教育工作。
三是在學校心理健康教育領導小組的統帥下,把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作為“一把手工程”納入學校的重要議事日程,把心理健康教育納入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的計劃,使其成為一種經常性的教育活動,構建學校、班級、師生、家庭、社會,多方共同參與的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常態化機制。
四是在學校心理健康教育領導小組的統帥下,建立健全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制度保障機制,特別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機制、保障機制、應急機制、危機干預機制。
五是在學校心理健康教育領導小組的統帥下,根據校情研究制定中長期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發展規劃,制定好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年度工作方案,做好年度總結。
二、堅持學生全員發展,發揮課堂教學的主渠道作用
課堂教學是實現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目標的主渠道和主要手段。心理健康教育課是面向全體學生開展包括未來發展即將遇到的問題、現階段面臨的共性問題以及有利于未來幸福生活、快樂成長的心理潛能的開發等方面的心理課堂教學,其目的在于優化學生的積極心理品質,促進學生熱愛學習、幸福生活。因此,在中小學校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把心理健康教育引進課堂是實現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全員性目標的有效途徑和重要保證,也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發展方向和趨勢,符合新時代中小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發展性教育模式。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主要包括以下幾個種類:
一是知識性課程。根據不同學段學生知識和生活經歷幫助其掌握學習生活和未來工作中必要的心理發展與心理健康的基礎知識,幫助學生對自身心理獲得自我認知。
二是體驗性課程。也就是我們說的心理活動課,是教師根據不同學段學生心理發展規律和特點,通過一系列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以學生為主體的心理活動課程,引導學生充分參與到這些課程中以體驗心理情景,最終促使學生心理得以優化,積極心理品質得以提升。
三是隱性課程。是學校通過校園環境(包括物質、文化和社會關系)將積極心理的信息傳遞給學生的一種非正式課程,主要是通過物質(如藝術作品)、文化(如報刊櫥窗專欄墻壁過道)、社會(如家長學校、勵志課堂)等形式進行,讓學校每一處都彰顯積極心理的魅力,充分營造積極暗示,挖掘潛能,塑造人格健全、樂觀向上的心育環境。
四是融合課程。也就是我們通常說的把積極心理學的理念與其他學科相滲透的課程形式,要求其他學科教師在傳遞知識、教授技能、培養情感的同時,能夠充分挖掘學科課程中心理健康教育資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技術對學生進行心理輔導,從而提升學生心理品質和學習能力。
三、堅持發展性目標,培育學生積極的心理品質
青少年階段是人生的“拔節孕穗期”,總書記形象的指出,“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樣”,“要給學生心靈埋下真善美的種子,引導學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廣大青少年要“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擔大任,努力成為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讓青春在為祖國、為民族、為人民、為人類的不懈奮斗中綻放絢麗之花?!边@里的“真善美”“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擔大任”“時代新人”和“絢麗之花”等一系列論述,為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明了方向: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以積極心理學理念為指導,以個體自身具有的或尚未開發出來但具有向上的力量、品質為出發點,以正面發展和培養積極心理品質、防治各種心理問題,促進個體身心全面和諧發展為教育目標,即堅持發展性目標。這里的發展性目標包括三層意思:
一是指為了學生未來發展。以積極心理學為指導的中小學積極心理健康教育把發展性和預防性作為自己的主要目標。具體來講,我們在實施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必須以積極心理學為指導,追求學生未來發展的目標,關注學生積極的理想追求、較好的社會適應能力、高效的學習能力和終身學習的能力,為學生在未來的人生中擁有良好工作狀態、積極人際關系以及健全人格奠基。
二是指為了優化學生心理品質。以積極心理學為指導的中小學積極心理健康教育立足于面向全體學生,全面開發心理潛能、優化提高學生綜合心理素質,改變了狹隘的從面向問題學生和學生問題為出發點的現狀。
三是指一切從積極出發。以積極心理學為指導的中小學積極心理健康教育無論是教師的教還是學生的學,都秉持一切從積極出發,用積極的視角發現和解讀各種現象,用積極的內容和途徑培養積極向上的心態,用積極的過程誘發積極的情感體驗,用積極的反饋強化積極的效果,用積極的態度塑造積極的人生。
那么,通過對發展性目標的分析,將從三個方面來落實:一是主題提出具有積極性,不再是學生的問題和問題的學生,而是以樹立積極、正面、向上的榜樣甚至旗幟鮮明的口號積極暗示引領學生;二是情境設置具有示范性,不再是出了什么問題,而是他如何做的更好;三是行為訓練具有操作性,不再是神秘的、晦澀的術語,而是接地氣、融入生活與學習的心理健康教育。
四、堅持個別針對性輔導,及早疏導各種心理壓力
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必須以積極心理學理念為指導堅持全員性,并不排斥有心理壓力的個體和團體,始終堅持一切為了學生的成長。因此,以積極心理學為指導的中小學積極心理健康教育必須堅持個別針對性輔導,及早疏導各種心理壓力,主要采取兩種形式:
一是預約式個別心理咨詢與輔導。心理教師通過個別心理咨詢與輔導,對學生學習、生活、人際關系等方面的困惑和不適,及時予以個別指導,以此來幫助學生緩解心理壓力,優化學生心理生活。
二是菜單式團體心理輔導與訓練。心理教師通過心理調查問卷、心理測量、班主任反饋、心理委員反饋、家長反饋、學生來信等方式發現有一部分具有共性的心理不適特征,但又不是全體或大部分學生,便可采用發布團體心理輔導與訓練的主題海報等方式,征集心理輔導與訓練志愿者以實施團體心理輔導與訓練的形式。
無論是兩種形式當中的哪一種,必須要遵循保密首要原則。在目錄、臺帳、咨詢的記錄過程中,嚴格按照心理咨詢保密守則,尊重并保護每一個來訪學生的個人隱私權。
五、堅持家庭、學校、社會協同合作,形成心理教育三方合力
臺灣心理學教授張春興曾經著述:“如果把青少年問題視為一種病態現象,其病因植根于家庭,病象顯現于學校,病情惡化于社會”,這句話指出了學校、家庭、社會在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由此可見,以積極心理學為指導的中小學積極心理健康教育,雖然強調學校的主導作用,但是也重視家庭、社會的有效參與,主張必須堅持家庭、學校、社會協同合作,形成心理教育三方合力。
首先,要理解以積極心理學為指導的中小學積極心理健康教育涵蓋對象廣泛,不僅僅是學生,而且包括全體教職員工、家長,涉及學校、家庭、社會三方人員。
其次,形成學校積極支持系統。通過家長學校、家校委員會、家校溝通平臺、家校與社區等多種形式,做好三方人員發展性心理輔導和菜單性心理輔導,主要是輔導親子關系、青少年青春期心理、學習心理等。
再次,形成家庭積極支持系統。積極開發面向家長的專業培訓課程,通過線上課程、線下講座等形式支持開展家長學習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等內容服務,幫助中小學生整體提升心理健康,減輕心理負擔。
另外,形成積極的社會支持系統。要先建立社會支持理念,遇到困難的時候,我能向誰求助;別人遇到困難的時候,我能幫助他什么。幫助行為包括物質、體力、信息以及情感支持等方面。在幫助他人的過程中產生的人與人之間親密互動、相互支持是社會支持的本質。一方面,我們要通過各種心理活動幫助學生梳理家庭、親友、鄰居、朋友、學校、社區、團體等社會關系,推斷學生自己能從這些社會關系中得到什么幫助;另一方面,三方一起建立各種心理支持平臺,接受學生心理求助;再者,形成宣傳氛圍,不僅宣傳積極心理學的知識、自我優化心理的方法,還要鼓勵學生學會心理求助。
最后,合力解決學生心理不適。學校發現學生心理不適,開展心理咨詢與輔導,同時與家庭溝通。社會通過各種媒體,宣傳心理知識,營造健康、樂觀、正面、向上的積極社會心理氛圍,為學生心理成長形成潛移默化的正強化。
“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內容和要求滲透到學校教育教學之中,體現在學校日常管理之中,做到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評估,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以積極心理學理念為指導,抓好校長一把手工程;開好課堂教學主渠道,定好發展性目標,搞好個別輔導;形成學校、家庭、社區合力。把廣大青少年培養成為堅定理想信念、志存高遠、腳踏實地、勇做時代的弄潮兒。
參考文獻:
[1]姚本先,伍新春.學生心理健康 [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8:10.
[2] 孟萬金.積極心理健康教育 [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8:7.
[3]張春興.教育心理學[M].杭州: 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4]汪曉東,王? ?洲.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青年工作重要論述綜述[N].人民日報,2021-5-4(01).
【責任編輯 劉夢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