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涌濤
摘要:鄉土地理課程作為高中地理教學的重要補充,在學生地理學習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新課標強調學生綜合素養尤其是家國情懷等的培養,而鄉土地理就具有這樣重要的作用。本文從高中地理鄉土地理課程資源的開發現狀出發,對鄉土地理課程的資源開發進行了初步的分析和探索,希望能夠給予廣大教師參考,進一步發揮鄉土課程資源的教學優勢。
關鍵詞:高中地理;鄉土課程;資源開發
對鄉土地理課程資源的開發,首先需要對鄉土地理資源的重要教學價值有深入地認識,在此基礎上不斷挖掘鄉土地理課程資源,多方面拓展鄉土地理課程資源的表現力。作為新時代的地理教師,一定要養成自覺開發鄉土地理資源的教學習慣,使鄉土資源的魅力充分彰顯,為學生綜合地理素養的提升做出應有的探索。
1 高中地理鄉土地理課程資源開發現狀
當前的高中地理鄉土地理課程資源的開發非常不盡如人意。首先在教學理念上,教師忽視鄉土地理資源的重要價值,在實際教學中缺乏主動收集和運用鄉土課程資源提升高中地理教學深度和廣度的意識,認為鄉土地理知識的講解是浪費時間,而且由于本部分內容在考試中的分值不高,教師不想過多地花時間,使得學生的地理學習難以形成完整的鏈條,在很多環節存在著空缺,甚至有的學生對家鄉的地理地貌缺乏基本的了解,家鄉情感淡漠,不利于學生家國情懷的培育。其次在教學方法上,一些高中地理教師缺乏創新思維,他們即便能夠在教學中運用鄉土地理課程資源開展教學,往往也因為僵化保守,習慣于灌輸和說教,學生只能處于被動學習地位,難以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動力和實踐操作能力,鄉土地理教學的魅力難以凸顯。
2、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滲透鄉土地理教育優勢
2.1理論聯系實際 增強探究能力
長期以來,高中地理教學中經常忽視鄉土地理教育,經常要求學生死記硬背,以至于學生對地理知識的學習只簡單停留在教材和試卷上,無法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通過調查研究得知,大部分學生認為地理知識的理解只集中于教材,沒有再現地理環境。隨著新課程改革的實施,明確要求學生靈活應用所學地理知識并能體驗到其中的樂趣。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注意知識的 傳授,還需要注重地理能力的培養,包括地理情懷的提升等,鄉土地理帶著濃濃的家國味道,能夠彌補平時課堂中地理知識的單一,增加學生對地理學習的興趣。
2.2構建開放課堂 增強實踐能力
相關研究指出,每個人心中最熟悉的地方莫過于生養他的土地,對家鄉有份較為特殊的眷戀情感。自新課程改革以來,課堂教學方式改革成為當下教育界研究的重點和難點。將鄉土地理滲透高中地理教學中可以取得傳統教學無法想象的效果。鄉土地理滲透于地理教學中也為課堂教學提供更多的渠道,鄉土地理有不同維度和視覺資源,正是這種多樣性特點使地理教學比以往更加開放。尤其高中地理在新課程改革后添加了研究學習和綜合實踐兩大板塊,地理教師就可引導學生將這兩個板塊的學習結合鄉土地理,采取調查、考察、查找、采訪、咨詢等不同方式提高地理教學效率。而高中地理教學形式也在此背景下從封閉式走向開放式,學生除了掌握理論知識,也更注重實踐,有效提高學生實踐能力。
3高中地理鄉土地理課程資源開發策略
3.1教學指標
第一, 學習目標。應先分析地形條件在交通線路密度和聚落類型中的影響,其次分析受影響后,鞏固地理圖文技能知識;第二,方法目標。首先解析地形對交通線路和聚落分布的重要性,提取有關圖文資料信息,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發展邏輯思維。其次在解析案例中,應指引學生勇于表達和溝通,發展學生合作的能力;第三,發展情感態度。使用家鄉分析作為案例,引發學生熱愛家鄉的情感;第四,通過鄉土地理課資源的使用,提高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1)將學生所處環境和社會環境結合在一起,開發和使用鄉土地理課程資源,創建符合社會的學習理論。因建構學習主義理論的提出,讓學生的學習行為不再局限于紙面上進行,而是使用新舊知識結合的方式開展,協調新舊知識,構建新知識體系。鄉土知識是學生的舊知識,使用鄉土地理資源構建新的平臺為學生學習,降低學生學習難度。所以鄉土地理符合學生心理特征,是標準的課程素材。(2)改變學生對家鄉的感情。通過滲透地理學習讓學生對家鄉有著深入認知,增強喜愛之情。從最初的不認可到現在的引以為豪,積極宣傳家鄉文化,將主人翁精神作為家鄉發展的主要理念;(3)積極開發課程資源和鄉土素材。累積開發課程資源的經驗和素材。課程資源結構缺少多樣性,將教材作為課程資源,課程資源主體單一,僅依靠專家講解。對于教師而言,開發課程資源和使用新型課程。我們需要發展課程改革,課程的開發要符合學生的真實需求,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尊重學生差異性,盡可能地做到因材施教,為學生提供多種多樣的選擇,開發課程資源,推動學生全面的發展。目前存在有待解決問題是建設資源庫和學生缺少體驗感。建設鄉土地理資料資源庫能夠保證教師獲得豐富的文字素材和資料,讓教師減少勞動負擔和備課負擔,提升工作效率,改善教學效果。對于學生缺少體驗感,需要帶領學生開展野外實地培訓。
3.2注重多種應用形式的應用
根據高中地理教學現狀,課堂教學仍然是高中地理教學的主要形式。鄉土地理課程教學資源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需要與課堂教學的實際情況相結合。高中地理教學以概念性教學與原理性知識教學為主。為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可以借助鄉土地理資源創設教學情境,也可以以鄉土地理資源為案例,開展課堂教學。如在交通運輸對區域發展的影響這一部分,教師可以讓學生分析本地區發展變化的原因。在人地協調基本原理講解過程中,教師也可以結合盤州工、農業發展現狀,開展案例教學。除此以外,教師也可以根據鄉土地理資源完成導學案的設計。如在工業區位因素講解過程中,教師可以結合盤州煤礦企業分布情況,設計導學案,讓學生自主分析工業選區的影響因素。
結語
鄉土地理與高中地理課堂的結合,是符合新時期地理學習要求的重要手段。為保證課堂教學效果,教師需要不斷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思考傳統課堂和鄉土地理知識的融合,理論結合實際,根據盤州市的實際情況,提升鄉土地理課程資源應用水平及信息技術的合理應用等手段是提升地理教學實效性的重要手段。
參考文獻:
[1]王偉.鄉土地理素材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校外教育,2018(23):74+111.
[2]王國龍.鄉土地理案例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J].學周刊,2017(36):123-124.
重慶市酉陽第一中學校 重慶 409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