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建飛
摘要:生本教育的根本在于發揮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并調動學生們的主觀能動性,從而在教師所提問題的指引下逐步探究知識的核心內涵。對此,本文從“預留啟發性問題,促進學生自主預習”“布置遞進性問題,培養學生數學思維”“創設針對性問題,增強學生自學信心”三個基本點出發,對如何基于生本教育理念強化小學數學提問教學作出了分析和探究,旨在有效發展學生們的數學思維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關鍵詞:小學數學;生本教育;提問教學;啟發性;遞進性;針對性
提問是一門最基礎的教學手段,但其也充滿了藝術性,也因此教師們就要不斷深入研究“提問”這門學問,從而能夠更好地啟發小學生們的心智,促使其不斷主動參與到授課的過程中,以便逐步加深自身的學習印象。除此之外,教師不僅要能夠向學生們提出科學、有效的問題,也要能夠保證學生通過問題而收獲知識,更要能夠真正促使學生掌握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從而既能夠充分激發學生們的學習動機,加強對知識的活學靈用,也可以大大豐富自身的生活體驗,可謂是一舉多得。然而在以往的小學數學課堂上,提問教學往往流于了形式存在,教師們很難保證所提問題的質量,也因此許多無意義的問題不僅沒有促進學生們學習腳步的前進,反之還大大消耗了學生們寶貴的學習時間,久而久之學生們很容易對數學學科產生消極的學習態度。針對這一現象,教師就要以生本教育為基礎,不斷創新提問教學策略,從而真正提高小學數學課堂的教學效果。
一、預留啟發性問題,促進學生自主預習
小學數學教師要善于向學生們預留具有啟發性的問題,充分激發學生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從而能夠指引學生們展開自主預習??v觀所有學習成績較為優秀的學生,其必然擁有較好的學習習慣,而預習便是其中之一。在預習的過程中,學生們可以提前掌握知識學習的重難點,同時對于一些未理解的知識也可以標注出來,這樣一來在課上便可以劃分輕重地進行聽講,從而大大提高自身的學習效率。
例如,任課教師在教學“因數和倍數”這一課之前,就可以首先向學生布置一些啟發性的問題,比如“在我國的軍事演習中,我們常常見到一幅畫面,12架飛機排成兩排,每排有6個飛機,像這樣的情形我們應該用數學式子怎么表示呢?如果排成3排,每排4架呢?”進而引發學生的思考,此時教師可以告訴學生:“不知道如何表示的可以在課下自主預習因數和倍數這一課,”因此便會有效的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并給予學生一定的啟發,從而更好的投入對知識點的預習當中。
二、布置遞進性問題,培養學生數學思維
問題設計應該是層層遞進的,不能夠一上來就難倒很多學生,如此一來只能降低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對此,教師在課堂上就要能夠去布置遞進性的問題,引導學生們逐層深入,進而有效培養學生們的數學思維。小學生的理解能力相對來說是嬌弱的,也因此更加需要在教師的指引下去進行階段性的學習,這時問題難度的設置就要合理,從而實現由簡到難、由淺入深學習,而這也是符合小學生的認知思維發展規律的。
例如,任課教師在教學“圖形的運動(三)”這一課的過程中,本節課主要是讓學生理解圖形的平移、旋轉與旋轉對稱圖形、翻折與軸對稱圖形等。教師可以首先詢問學生:“同學們知道分針轉一圈后,時針轉了多少度嗎?”進而促使學生初步對旋轉進行思考;接著教師可以繼續問學生:“同學們知道應該怎樣畫圓嗎?”學生回答:“首先固定一個點,另一個點繞著這點旋轉一圈就成了一個圓?!边M而引導學生說出中心點,然后教師可以最后詢問學生:“你能根據一個中心點,讓不同的圖形旋轉嗎?不同的圖形旋轉后的圖案是什么樣的?”進而引導學生動手進行自主探究,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
三、創設針對性問題,增強學生自學信心
每一位學生個體之間都是有差異的,也因此教師在提問時就要掌握選擇性、針對性提問的技巧,從而能夠根據學生們的具體學習情況,提出相應難度的問題,最終有效增強學生們的自學信心。同時教師還要能夠去營造盡可能輕松的課堂環境,這樣一來學生們在回答問題也才能更加積極,并且當學生回答錯誤時,教師也要更多的給予鼓勵話語,而不是批評,這樣一來才能夠不斷加強學生對數學學科的喜愛。
例如,任課教師在教學“百分數(一)”這一課的過程中,有的學生對這部分內容了解的不夠透徹,此時教師就可以向學生提問一些基礎性的問題,比如“分數和百分數之間有什么關系呢?”促進學生鞏固基礎知識;而還有的學生只對基礎知識了解的很透徹,卻不會相應的實際問題應用,此時教師便可以向學生提出一些情景化的應用問題,比如“下面這三個杯子中,1號杯糖占糖水的幾分之幾?哪個杯子的糖水最甜?”等,然后教師對學生進行適當的引導,進而有效的增強學生的學習自信心。
總而言之,提問教學是多元化的,提問的主體既可以是教師,同樣也可以是學生,對此正應了“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的教學原則,學生要能夠根據教師的問題進行深入思考,并積極提出自身的質疑,這樣一來才能夠真正保證學生對知識核心的有效把握。除此之外,教師在設計問題時也要更多的從學生的角度出發,要確保問題難度符合小學生的認知能力,要確保問題既能基于課本內容,還要能聯系實際等等,最終充分發揮數學教育的實際價值。
參考文獻:
[1][1]羅世鑫. “生本教育”理念下小學數學課堂提問教學策略研究[J]. 內蒙古教育:B, 2017(1):100-101.
[2]丁景科. “生本教育”理念下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有效性的策略[J]. 東西南北:教育, 2020(10):0114-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