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彩飛
摘要:在當前,網絡成癮已經成為影響學生健康成長的一個重要因素,存在網絡成癮現象的學生其會表現出厭學、無節制使用網絡的現象。而如何對學生進行干預,有效地改善其沉迷網絡的現象是當前教師進行教學研究的重要目標之一。本文對高職學生網絡成癮現象發生的原因進行了分析,并結合實際從三個方面提出了進行有效干預幫助學生緩解網絡成癮現象的方法。
關鍵詞:高職學生;網絡成癮;有效干預;策略研究
任何事物都存在兩面性,這是唯物辯證法的重要思想。網絡作為信息技術發展的產物,其同樣呈現出明顯的兩面性特點。在一方面,網絡和計算機可以作為學生教師進行學習的有效輔助工具,發揮其學習推動的價值,另一方面,網絡又會讓學生出現沉迷的現象,無法自拔。在當前,隨著家庭網絡的普及,有部分學生存在沉迷網絡的現象,這使得其學習發展受到了影響,而為了幫助其有效的認識沉迷網絡的危害性并作出行為上的轉變,教育管理者需要協調教師和家長對學生進行干涉。
一、網絡成癮的原因分析
網絡成癮從致癮源上來分析,其屬于精神成癮,和沉迷賭博、追星、迷信等較為相似,致癮的表現為心理依賴性和不同程度的軀體依賴。相關研究表明,青少年的網絡成癮來自于一種滿足感,這種滿足感來自于其參與網絡之后獲得的心理反饋,追求網絡上帶來的滿足感的學生,其現實生活往往并不充實,且其也缺乏足夠的自制力。高職學生的網絡成癮有相當一部分來自于計算機成癮,即指強迫性地進行計算機游戲的游玩,在具體表現上就是學生缺乏節制的游玩網絡游戲。除了計算機成癮外,網絡成癮還包括網絡色情成癮、網絡關系成癮、網絡強迫行為(賭博、網購)、信息超載(瀏覽材料、刷抖音)。從致癮原因上分析,高職學生沉迷網絡的源頭大多停留在中考失利、學習和人際交往帶來的高壓力、大學生不適應大學生活、缺乏明確目標四個方面。
二、實現有效干預的方法
(一)開展主題活動,重視宣傳工作
為了幫助學生認識網絡成癮的危害,作出行為上的調整,高職院校管理人員需要從學校管理層面入手,開展一些關于合理利用網絡的宣傳活動,在其中為學生展示網絡成癮可能帶來的嚴重后果,使學生自身認識到沉迷網絡行為的弊端。在實際的宣傳活動構建中,還需要融入一些“網絡成癮癥”的解析說明,為學生詮釋網絡成癮的緣由,及自主緩解克服網絡成癮的方法。
例如,在實際的教學管理中,高職院校可以開展以“合理運用網絡”為主題的宣傳活動,在其中,學校就能為學生進行網絡成癮癥的系統性介紹,從計算機成癮、網絡色情成癮、網絡關系成癮、網絡強迫行為、信息超載五個方面進行解析,讓學生明白網絡成癮的危害和排解方法。針對已經存在網絡成癮現象的學生,學校則要為其提供幫助,引導其正確地看待網絡。
(二)加強學校管理,做好學生引導
在高職院校,很多學生都自帶了筆記本電腦,這使得其瀏覽網絡變得極其方便。雖然筆記本為學生的課下學習提供了一些便利,但考慮到其可能存在的負面效應,學校管理人員需要想辦法限制學生對筆記本電腦的使用。除此之外,學校還需要結合網絡成癮的相關研究,構建一些學校層面的學生管理政策,對學生的日常進行關心和約束。
例如,為了實現網絡成癮癥的防治,學校可以從網絡訪問的限制入手制定管理制度。其中,學校可以考慮禁止低年級學生攜帶手機,且嚴格管理其出入校,杜絕其頻繁接觸網絡的機會。除此之外,學校還可以開展學年度的網絡成癮調查行動,發放問卷給學生,讓學生對自身的網絡沉迷度進行自察。
(三)結合家校共育,關愛學生發展
在高等教育階段,家校共育是一個較容易被忽視的內容,這使得一些學生問題的解決受到了影響。對于網絡成癮這一現象來說,它的產生可能源于更早的時期,即學生在中學時期就已經存在沉迷網絡的現象。故為了更好地進行管理干預,使學生的網絡成癮情況得到緩解,學校管理者需要協調家校溝通的進行,針對那些存在網絡成癮現象的學生,獲取家長的協力支持,幫助其有效改善網絡成癮的情況。
例如,在實際中,學校可以構建一些家校交流的平臺,讓家長在其中可以獲知一些學生在校表現的訊息。對于那些被發現存在網絡成癮現象的學生,輔導員則需要與學生家長進行聯系,并結合學生訪談的方式明確其網絡成癮的具體情況,找準其網絡成癮的原因,并為其設定一個周期性的網癮戒斷方案。這樣一來,通過有效幫助的進行,學生的網絡成癮現象就可以得到有效地緩解。
綜上所述,在當前,網絡成癮已經成為一種影響較為廣泛的現象,其對于學生的發展有著較為嚴重的負面影響。為了幫助高職學生預防或緩解網絡成癮癥,高職院校管理者需要做出相應的教學管理調整,開展一些教育宣傳活動,為學生普及網絡成癮危害的相關知識。在此基礎上,學校還可以構建一些學生幫扶的教學管理政策,幫助學生改善網絡成癮的現象。
參考文獻:
[1]陳秀娟,陳娟,徐崢,薛榮榮.高職院校學生網絡成癮調查分析及干預策略研究初探[J].時代教育,2016,{4}(05):78+80.
[2]孔定新.論高職生網絡依賴問題及干預措施[J].延邊教育學院學報,2016,30(05):3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