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志雄
【摘要】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是學?;A體育的最后階段,也是學習難度最大的階段。教學目標難度的提升、自身技能基礎的薄弱、文化課學習壓力大、因生理發育而產生的心理障礙,使學生缺乏學習的動力和自信心,滋生散慢、懶惰的情緒,嚴重影響課堂效率。鼓勵手段作為一種教育教學手段運用于教學中,可有效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激發學生的學習情緒,從而提高體育課堂效率。本文旨在將教學過程中更加全面、高效地使用鼓勵手段及應用過程中應注意的問題提出個人看法,以供大家探討。
【關鍵詞】高中體育;鼓勵手段;課堂質量;課堂教學;學習效率
體育學科核心素養是指自主健身,其核心能力主要包括由運動認知能力、健身實踐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體育學科核心素養是對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整合,是以學生發展素養為核心價值追求?!扼w育課程標準》指出,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是在九年義務教育基礎上進一步提高學生的體育文化和健康素養,為學生終身鍛煉身體和保持健康奠定基礎的課程”。然而,高一新生經歷了初中體育中考加時加量的訓練,對體育鍛煉產生了一定的厭倦情緒,而高二、高三階段由于學習壓力增大,學科時間增多,且隨著生理發育的成熟而產生害羞、內斂等心理問題,這些因素不利于體育課程教學的開展,甚至出現有學生無故請假不上體育課的情況。因此,要徹底改變體育教學效果,不但要提高課堂效率,還要從根本上讓學生喜歡上體育。教學中運用鼓勵式手段,充分肯定學生,維護學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進而激發自主學習的潛能,提高課堂學習效率。
一、鼓勵手段的內涵
所謂鼓勵手段,它是一種方式方法,是指以鼓勵作為標準,通過一定的方式方法進行表揚或贊揚,增強被鼓勵者的信心,從而達到預期的目的。教學中合理運用鼓勵手段能達到活躍學生的神經細胞,使其產生愉快的感覺的目的,從而提高學生的積極性,促進學習的效率。
二、鼓勵手段在高中體育課堂教學的重要作用
(一)有利于激發學生信心,增強克服困難的力量
《體育課程標準》指出,高中階段教學目標是提高學生的體能和運動技能水平,加深對體育與健康知識和技能的理解,學會體育學習與評價,增強體育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從技能學習轉變為技戰術學習,從評價對象轉變為評價者,難度的增加,角色的轉換,使學生產生畏難的情緒,對學習喪失信心。如,2019屆排球班,90%的學生沒有接觸過排球,面對高中技戰術配合的教學目標,大部分學生都喪失學習的信心,表現為學習興趣不足,應付式的課堂練習等。教學中,筆者肯定學生的努力付出,注意觀察學生的閃光點,給予學生鼓勵,增強學生的信心,最終所有學生都學會排球技術,并能運用到教學比賽中。運用鼓勵手段能激發學生信心,使學生在正確認識自己的基礎上,知道自己的長處和優勢,能愉快地接納自己,相信自己的能力和才干,提升克服練習中所遇難題的潛能和力量。
(二)有利于優化師生關系,提升課堂質量
良好的師生關系是順暢教學的前提。它可以表現為,教師對學生的關心和愛護,也可以是學生對教師的尊敬和信賴。因此,良好的師生關系是增強教師影響力的前提,是提升教學質量的關鍵。高中階段的學生正處于青少年青春期成熟階段。這個期間,個體生理和心理可能會發生一系列劇烈變化。處于該時期的個體其心理不穩定、不協調,情緒波動大,敏感,情感豐富強烈,易走極端,知識經驗不足,辨別力、自制力薄弱。技能學習時,個體容易受到自身或是外界因素的影響,如,在動作學習過程中達不到自己的期望值時,便會產生低落情緒,在學習中表現出情緒不高,積極性不足,厭學等現象。2021屆高二籃球班的一位女生,運球技巧不錯,但投籃缺乏穩定性。課堂教學中,其容易產生急躁、消極等情緒,且這種負面情緒影響到了班級的其他學生。筆者沒有馬上批評該生,而是在集中點評時表揚了她的技術,同時指出學習不能情緒化,要持之以恒。學生微微一笑地接受了教師的批評并迅速糾正了自身的錯誤?!肮膭罱逃蹦軡M足學生的心理需要,讓學生感覺自己受到了平等對待和尊敬,更加易于接受教師的觀點,從而讓學生在更好認識自身優勢的同時,也能更加心平氣和地接受自己的不足,以對自身有客觀、真實的認知。
三、鼓勵手段在高中課堂教學中的表現途徑
(一)簡明、幽默的語言激勵
語言評價是在開展訓練活動的過程中,教師對學生進行評價最為直接、方便和有效的一種方式,也是使用頻率最高的一種方式。鼓勵的語言有三個特征:簡明、有效、令人愉悅。教學中,簡單的使用通俗易懂的語言,既不影響學生的練習,又能愉悅學生的心情,提升學生的積極性。如,某生在練習中達到教師要求時,要及時地給予鼓勵,類似“這個動作,你完成很好”“這次相對于上次來說進步很大,繼續努力”等。如,在田徑立定三級跳遠教學時,針對個別學生出現的“落地重,沒有屈膝緩沖”的錯誤動作,教師馬上評價:“剛才怎么出現一陣震動,是不是有地震發生了?!边@個冷笑話馬上引來學生們的哈哈大笑。在笑聲中,學生明白動作的錯誤并默默地自我糾正。這種幽默、充滿鼓勵的評價,讓學生放下消極、焦慮的心情,營造了一種寬松、愉悅的學習氛圍。
(二)豐富、優雅的肢體語言
肢體語言,簡單來說,實際上指的是以身體作為媒介載體的一種語言表達方式。常用的幾種體態語言有手勢、表情以及眼神等。在通過體態語言來實施鼓勵教育時,體育教師認為學生的動作值得自己贊賞和認可,應適時地利用手勢豎起大拇指、鼓掌、拍肩等表達出來。對學生來說,這是一種最好的鼓勵方式。曾經有幾位女生對筆者說:“老師,我們每次完成動作都不自覺地去看一下你的表情,如果你表情輕松就說明我們的動作技術是正確的,而你對我們的完成效果是滿意的。”可見,學生對教師表情是那么在意。教師簡單的手勢、豐富的表情,有利于緩解學生緊張情緒,釋放焦慮的心態,技術動作的形成自然而然就輕松容易,練習的自信心也越來越高,形成一個良好的練習循環。
(三)設置合理的競爭制度
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告訴我們,人類除了最基本的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更高層次的需要就是對尊重的渴求——渴望得到他人的肯定和欣賞,得到社會的承認。學生之間由于稟賦、后天練習等因素,相互之間存在個體差異。在練習中設置一定的競爭機制,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增強學生的身體素質,促進動作技能的形成,培養堅韌的意志品質。如,在高一學年的體質測試項目教學中,我們根據古代的科考制度,設置了“秀才”“進士”“狀元”等階級,每隔一段時間就讓學生進行考級,讓學生相互間進行競爭,效果顯著,學生的學習熱情高漲,成績進步明顯。適度的榮譽能使優生有榮譽感,其他學生也有追趕目標,形成你追我趕的競爭氛圍,提高課堂實效。
四、使用鼓勵手段需要注意的問題
(一)誠懇地表達對學生的鼓勵
教學中,教師的表達要通俗簡單,可適當使用方言,便于學生接受,要“動之以情,曉之以理”。這樣才能達到鼓勵的目的。學生得到教師的肯定會變得充滿信心、積極向上。通過口頭語言來實施鼓勵教育時要注意,為了讓學生感受到自己的真誠,教師的語言表揚一定要恰如其分,實事求是,切忌違心而論或是夸大其詞。只有這樣才能夠取得預期的成效。
(二)及時發現學生的每個閃光點
教學中注意觀察學生的練習,細心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及時對學生的贊賞、鼓勵,讓學生知道什么是值得提倡的,讓學生在鼓勵和表揚中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三)表揚與批評要有機結合
鼓勵教育是一種更有利于學生接受的策略。回避矛盾,不敢正視問題,這種做法不僅不屬于鼓勵教育的范疇,也是缺乏責任和擔當的表現。批評學生時,教師要旗幟鮮明地指出問題和錯誤之處,就事論事,與學生一起剖析錯誤原因,一起找出對策措施,在學生改正錯誤后及時給予表揚,從而幫助學生完善自身。
參考文獻:
[1]邊偉良.新課程背景下賞識教育在體育教學中的運用[J].新課程學習,2011.
[2]徐意坤.多角度賞識對高校體育教學的激勵作用[J].運動,2014.
責任編輯? 胡健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