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民族地區農村初中生輟學問題是一直困擾政府和學校的一大難題,對這一問題常規的處理方法是教師通過家訪,設法勸輟學生返校就讀,但這種方法效果不佳,勸返成功率比較低,最主要的是勸回來的學生留不住,甚至出現勸返生帶走在讀生的嚴重問題,這就無法從根本上降低輟學率。教師要在做好輟學生勸返工作的同時,對學習持久力不夠的準輟學生進行科學篩選并鎖定,對這些準輟學生進行針對性的“套餐式”科學干預,防止他們步入輟學生之列。只有從源頭上遏制輟學現象的發生,才能從根本上降低民族地區農村初中生輟學率,徹底解決民族地區農村初中生輟學問題。
關鍵詞:民族地區;農村初中生;輟學率;準輟學生
中圖分類號:G639.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624X(2021)39-0010-02
一、背景
“在農業部2003年的調查中,農民子女義務教育階段的輟學率平均為10.7%。到了2013年,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農村初中生的毛輟學率達到15.5%。這意味著,幾乎每6個農村初中生里,就有1個輟學。”[1]農村初中生輟學問題很嚴重,但是到目前為止,國內對民族地區農村初中生輟學的研究較少,如何從根本上降低民族地區農村初中生輟學率的研究更少。
二、研究過程
(一)討論研究方案
2020年春季開學之初,四川省甘洛縣田壩鎮新華中學校(以下簡稱我校)省級課題“民族地區農村初中控輟保學有效策略研究”課題組召開了專題會議,經過熱烈討論和科學分析,制訂了具體研究方案。
第一步,對學生輟學進行理論上的研究,采用問卷調查、座談、走訪等方式了解學生輟學的原因,根據原因設計問卷,篩選準輟學生。第二步,對準輟學生進行科學有效的干預,進行實驗效果分析,根據反饋結果,及時調整對策。
該方案的實施目的在于對民族地區農村初中生學習現狀、輟學原因進行深入了解。教師通過分析輟學原因,可篩選準輟學生,提前科學預判,進行有效干預。如找到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讓學生愛學、樂學,激發準輟學生的學習原動力,從根本上降低民族地區農村初中生的輟學率。
(二)走村入戶,深入了解學生及其家庭具體情況
從2019年寒假前夕到2020年春季學期,涼山州開啟了“千師進萬家”活動,甘洛縣也有幾十所學校的教師參與了該活動。我校包括課題組在內共60多位教師全部走村入戶,到家長身邊拉家常、做農活,在和諧輕松的氛圍中全面摸清了學生及其家庭的具體情況,為課題研究獲取了寶貴資料。課題組特別發現,相當一部分家庭由婦女承擔家庭管理和子女教育的重任,因為丈夫要外出打工。這部分家庭中的學生思想極為不穩定,教師要從心理學的角度給予其最科學的關愛,既要照顧學生的自尊心,又要在班級起到正面的導向作用,不應一味地偏愛該類學生。我校這種情況的學生家庭有三十多家,雖然只占全校的3%,但也值得高度重視。
(三)開展輟學原因問卷調查
2020年9月4日,課題組對甘洛縣420名輟學勸返生進行了談話和問卷調查。調查地點在甘洛縣職業技術學校“甘洛縣控輟保學集中編班”的教室里,因為全縣的勸返學生都集中在這里學習和生活,所以這里又被稱為“關愛班”。教師通過調查,獲取了全部的有效問卷,經過談話,了解了勸返生在校的心理狀況和思想動態等第一手最直接、最現實的輟學原因資料。教師分析了問卷,寫出了調查報告,為后續制訂篩選準輟學生的問卷提供了制卷方向和最真實的素材。
(四)開展準輟學生篩選問卷調查
2020年9月7日,課題組在全校開展了準輟學生問卷調查。本次問卷充分考慮了學生較為敏感的心理,為防止學生被貼上“準輟學生”的標簽,特將問卷命名為“民族地區農村初中生學習持久力的調查問卷”。問卷從點到面包含16個小題,全方位探究了學生的輟學傾向,回收了848名在讀學生的有效問卷,其中男生463人,女生385人。課題組及時分析了問卷,得到了寶貴的數據,寫出了調查報告,初步篩選出了全校的準輟學生。
三、階段研究發現的問題
(一)明確民族地區農村初中學生輟學最真實、最普遍的原因
第一,輟學女生多于男生。男生輟學人數占總人數的45%,女生占55%。第二,輟學高峰期主要在七年級和九年級下學期。其中七年級下學期輟學人數占總輟學人數53.57%,七年級上學期占21.19%,九年級下學期占8.33%。第三,學生輟學后的主要去向是外出打工。420名輟學生中外出打工的有301人 ,占71.67%,在家務農的占14.76%。第四,學生輟學外出打工的主要誘因是家庭。301名輟學生外出打工,屬于家庭誘因的有134人,占比44.52%。第五,學生輟學的最主要原因是認為學習困難,對學習無興趣、無目標。認為自己基礎差、上課聽不懂、厭學的有222人,占52.86%;認為自己對學習失去興趣的有88人,占20.95%;認為讀書無用,沒有明確學習目標的有84人,占20%。第六,民族地區支持子女初中學習的農村家長不到半數。對教育很支持的家長占家長總數的28.57%,較支持的占11.90%,不太支持的占43.33%,不支持的占16.20%。第七,學生的親戚、朋友誘使其輟學外出務工情況嚴峻。420名輟學生中,受親戚朋友誘惑外出務工的有298人,占70.95%。教師通過與輟學生談話得知,在外地工廠或公司上班的人,會大力宣傳在工廠工作的好處,誘導親戚中的學生輟學,并介紹他們進入工廠或公司工作,以便獲取工廠或公司的高額報酬。
(二)民族地區農村初中準輟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突出
課題組通過調查發現:準輟學生中認為學習壓力大的占88.37%;同學之間關系不融洽的占28.83%;不喜歡教師的課及教學方法的占15.17%;在學校有恐懼感的占24.13%;不喜歡班集體氛圍的占24.03%;對學習失去興趣的占13.42%;學生存在厭學心理的占9.79%。
由以上數據可知,民族地區農村初中生壓力很大,有厭學情緒和學習障礙問題,人際關系不佳,與班級、同學不和諧現象突出,這屬于典型的心理健康問題,需要教師及時給予心理幫助。
(三)民族地區農村初中控輟保學思路完全正確
1.對已輟學生進行勸返,效果欠佳
近幾年,全州表現出一個共性,即輟學生勸返成功率較低,且勸返入校生持續在讀效果差,有的輟學生返校一天后就越墻而走,甚至把未輟學的學生一并帶離學校,導致輟學率升高。
2.篩出準輟學生,“對癥下藥”、科學干預
本次階段研究表明,準輟學生所表現出來的“問題”“不足”,絕大部分都是非智力因素。比如,學習壓力大(占88.37%),學習沒興趣、厭學(占23.21%),同學、班級之間的關系不融洽(占28.83%)。這些都是心理健康問題,教師要堅持客觀性原則,尊重學生的客觀心理事實,“協助學生在自身環境許可的范圍內達到心理功能的最佳狀態,使心理潛能得到最大限度開發,人格或個性日趨完善”[2]。教師還要對準輟學生進行心理輔導,幫助學生解決自身問題,“促進每個學生最大限度地發展自己”[3]。
因此,教師要對在校學生做好準輟學生篩選工作,并對準輟學生采取符合學生身心特點、符合教育規律的科學干預措施,努力使其從準輟學生“橙色預警地帶”走到安全區,持久學習,直至順利畢業。只有抓好民族地區準輟學生工作,才能從根本上做好控輟保學工作。
四、階段研究取得的效果
(一)課題組牽頭控輟保學工作,輟學人數減少
我校在課題組成立之前,即2018年春季到2019年秋季,實際輟學生56人,課題組成立后,牽頭開展控輟保學工作,目前輟學人數已經降低到12人,輟學率降低了78.57%。目前,我校正在加快控輟保學進度,力爭消除輟學現象。
(二)階段研究成果應用于全校教育教學和管理,成效顯著
在進行課題研究之前,我校對學生,特別是“問題學生”“后進學生”都是以批評教育為主,效果不佳,甚至起了反作用。
例如,2018級某班有一個學生自控力差、多動、暴躁,班主任教師一味地對其采用簡單的批評說教,學生第二天就請假回去了,持續一星期都借故不來學校。
課題組教師知道了情況之后,親自到學生家里了解情況,原來這個學生在班上的確比較多動,但無較大問題,可是班主任及任課教師總覺得班上一切問題都由他引起,認為他是“問題學生”,每次遇到班級問題,首先就批評他,他感到很委屈。教師還說他在演戲,他的家長也十分蠻橫,致使同學們遠離他。所以他在班上很孤獨,受到了歧視,也被傷了自尊心,無心在學校待了,甚至晚自習后還要翻圍墻出去上網,因為在網吧里他可以找到自信。
在課題組教師的幫助下,他所在班級的教師改變了對他的看法,主動捕捉他的閃光點,發現他唱歌、打籃球都不錯,于是借此適時表揚,讓他帶領一批同學組建班級籃球隊、合唱隊。很快,這位學生的學習態度發生了轉變,開始變得活潑好動,積極投入學習,與同學的關系日益親密,與教師配合默契,成績也有了很大提升。
(三)培訓全校教職工,提升控輟保學質量
我校一邊積極按照州委、州政府“一方案三辦法十制度”“雙線八包”等文件要求,加強對輟學生的勸返維穩工作,一邊在全校開展“持續提高控輟保學效率專門講座”,培訓全體教職工,讓教師采用適合學生身心特點的科學方法開展控保工作。
我校開展培訓活動,讓全校教職工改變唯分數論和功利觀,平等對待每一位學生;改變學校硬、軟件環境,滿足學生需求;讓班主任營造和諧愉快的班級氛圍,協調教師與學生的關系,使教師融入學生之中,感知學生冷暖,洞察學生的內心變化,培養學生的健全人格,做學生心理健康的保健醫生和引領者;讓任課教師厚植鄉村教育情懷,關愛每一位學生,做到德育引領、寓教于樂,做學生的大朋友,讓每一位學生“親其師,信其道”;讓每一位職工把學生當作自己的孩子看待,營造溫馨的學習環境,做到硬件留人、服務留人。學校還要召開家長會,培訓家長,交給家長通俗易懂的、符合自家孩子個性特點的教育方法。
目前,我校從校長到教師乃至職工,都改變了觀念。教職工的工作輕松了,學校的學習氛圍也更加濃厚了。學生在能得到肯定的環境中學習,激發了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習積極性,促進了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楊 海.如何把農村少年留在課堂[EB/OL].http://news.
cyol.com/content/2017-03/15/content_15756446.htm,
2017-03-15.
[2][3]林崇德.教育的智慧:寫給中小學教師[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9.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9年四川省普教科研資助項目一般課題(川教函〔2019〕514號)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鄧佑忠(1973— ),男,四川巴中人,語文高級教師,研究方向:民族地區鄉村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