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永平
【摘要】緊隨高職院校升格為職業本科的浪潮襲卷而來,若干高職院校想趁教育口放開專升本之際,為所在高職院校進行職本銜接做好一系列教學準備,順應趨勢,全力以赴,爭得一波紅利,本文就職本融通下專業課程教學改革的路徑進行探討。
【關鍵詞】職業教育;本科教育;專業課程教學改革路徑
一、經濟社會發展及產業需求的趨勢對職業本科教育提出了新要求
值此新征程開局之時,十四五規劃綱要指出:“要穩步發展職業本科教育,推動職本融通”。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優化同新發展格局相適應的教育結構、學科專業結構、人才培養結構”。學生畢業求職時偏重學歷,需要發展職業本科,解決有技能無學歷的痛點,更好賦能產業,發展實體經濟,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戰略選擇。
二、目前職業教育的現狀
目前廣東省的職業教育銜接主要針對中高職學生間開展,中高職銜接形式有“三二分段”+“自主招生”+“專業學院”等多種模式,而高本間的銜接模式主要是專升本加自考本科等,這種體系的重點在于職業教育體系的縱向銜接和層次完善上。但目前社會上對職業教育存在很大偏見,一是部分開展職業教育的學校管理松散,完全采用粗放管理是現實問題,二是職業院校的學生學業水平相對較弱,學習能力相對欠缺,三是一般本科教育培養的學生具有一定的理論學習能力,但職業技能和科學研究能力略遜,為了打破這種理論和技能不能同時發展的職本分離格局,選擇將普通本科教育與職業教育雙軌并舉,我們正積極構建符合學生個性發展和內心需求,符合理論教育和職業教育多樣性發展要求的職本融通教育方式,從而開辟一條職業本科教育的道路,將職業教育推向技術更精湛理論更深遠的方向,創建一個融通性、開放性的教育體系,在職業教育與普通本科教育間建立溝通的橋梁,堅定走職業本科教育的目標和發展方向。
三、職本融通下專業課程教學改革的路徑
培養大國工匠,必須做好專業課程教學改革,不能再將本科教育做成壓縮餅干進行知識灌輸,而應該遵從社會的需求,進行“逐層遞進、多元結合”的理論教學加技能培養的教學改革模式。
1.寓德于技,將課程思政元素融入專業課程教學內容
高校專業教學長期以來注重學科知識的傳道、授業、解惑,但在理想信念和職業精神培養方面有所忽略。通過挖掘每一門課程內蘊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解決好“課程思政”融入專業課程教學,在學科的專業課程體系基礎上,理解和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質內涵,探尋授課內容的切入點,生動有機地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通過課堂潛移默化,增強學校德和育齊頭共進的人才培養導向,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法治精神,從而培養學生的思想道德品質,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培養學生的職業認同感,社會責任感和全局意識。
2.整合互聯網+網絡平臺,進行教學方法改革
高校作為職業本科教學的實施主體,應該聯合企業,雙主體合作、工學交替、將技能學習過程與企業崗位能力相對接,培養學生標準化操作意識。構建教、學、練相結合的理論+實踐一體化教學方式,采用線上加線下的信息化多維課堂,引入超星等信息化教學手段,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形成以學生為主體,主動思考,將勞動精神、工匠精神和創新精神等貫穿理論教學和技能學習中,將課程內容進行知識點分解,進行任務驅動、示范講解、教學始終、多元化考核、靈活使用各種APP和程序模擬,運用公眾號等網絡資源進行互聯網平臺整合,引導學生全程主動參與教學過程,探索可持續發展的職業本科教學模式。
3.由扁平單一轉向立體多元化的教學及考核方式改革
伴隨瞬息萬變的社會信息及政策改變,短視頻和掌上APP等資源不斷推出,學生在網上自主學習的機會和能力不斷加強,多元化的學習方式和考核方式也將在專業課程學習中體現,特別是國家實施學分銀行進行學習成果轉化后,個人終身學習資歷框架生成,將為扁平單一轉向立體多元化的教學路徑改革提供了良好的機制保障,通過職本融通的方式,為公民提供更多元的專業學習教育機會,為職業本科教育健康發展保駕護航。
4.乘“雙減”政策的改革春風,為國家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提供良機
隨著國家對中小學生實施“雙減”政策,教育培訓等面臨洗牌,課程教學和考核方式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學生的學習方式和學習內容也隨之改變,隨著時間和社會經濟發展,未來3-5年將會有一批不主動學習但頭腦聰明的學生,會加入職業本科的學習隊伍,他們具有較強的技能學習能力和理論知識理解能力,如果對之加以技能強化訓練,引導其走上創新創業的道路,將所學理論知識適時恰當地運用到實踐技能當中,他們可能將成為國家未來企業的技術負責人或創業的主力軍。
四、結語
通過對職本融通下專業課程教學改革的路徑探討,針對即將開設職業本科的院校,需要做好做足準備工作。
1.結合專業課程理論基礎,構建多種實踐教學體系,為培養學生創新、實踐能力提供適宜的外部環境
根據職業技術要求和學生特點,因材施教,系統設計實驗實訓教學內容,構建概括性的知識圖式,改革實踐實訓環節,精心編排課程教學內容,設計一系列綜合的創新性實驗實訓,引導學生將理論與技能有機結合,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
2.鼓勵學生參加各類比賽,快速提升專業技能
鼓勵學生參加各種各類和等級的學生職業技能競賽和創新創業大賽等,探索以競賽促進技能人才不斷提優的培養模式,使學校培養的人才規格對標企業要求,實現學校和企業之間人才知識能力結構的緊密鏈接,滿足社會需求。
3.改革優化專業課程學習,完善多元化評價體系
隨著時代的進步,信息化發展,充分利用手機的功能,推出各類小程序,利用碎片化時間,進行理論知識的學習和職業技能培訓,并將這些學習過程,及時轉化成學分,錄入個人終身學習學分銀行,形成一個完整的學習資歷框架體系,達到激勵全民終身學習的目的。從而為專業課程的教學改革提供一種思路和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