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曉威 劉暢
【摘要】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和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大量的農村勞動力都選擇了外出務工,將子女留給親戚或老人照顧,從而產生了許多留守兒童。缺少父母的陪伴和教育,留守兒童在生活、心理等各個方面的問題頻發,影響了孩子的健康成長。當留守兒童在學習和生活中遇到困難時,極易出現心理健康問題,不利于我國青少年兒童的未來發展。美術作為一種文化藝術活動,對于洗滌心靈、提升涵養有著積極的作用。因此,教師可以積極發揮美術的作用,為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成長筑起高墻。本文就如何在小學美術的教學中促進留守兒童心理健康作出了相關分析,希望能為有關教師的教學工作提供一定參考。
【關鍵詞】小學美術;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對策
前言:
農村留守兒童是我國在轉型時期出現的一個社會群體,他們缺少父母的陪伴與監督,常年與親戚或老人生活在一起,因而在成長過程中更容易出現心理問題。面對這樣的情況,運用教育手段改善留守兒童的心理問題、保護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的發展十分關鍵。學校和教師在留守兒童的成長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因此,農村地區的學校需要更加充分地發揮自身的優勢和價值,讓留守兒童能夠在溫馨和諧的氛圍中健康快樂地成長。美術是人文藝術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了解美術、學習美術可以陶冶兒童的情操,同時在感受美、創造美的過程中有效緩解焦慮和低落情緒,體會生活中的樂趣和美好。因此,在針對留守兒童的美術教學中,教師需要更加關注學生心理健康方面的問題,通過有效的教學引導學生形成積極向上、陽光樂觀的心態,從而擁有快樂的童年,以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朝著人生理想不斷奮進。
一、尊重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
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在任何學科的教學中都應當以學生為本,關注學生本身的思想和行為,然后根據科學的教學理念進行正確的引導,才能在保證教學效果的同時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留守兒童缺乏父母的陪伴和教育,常常會更加依賴于教師的指導和安排,倘若教師在教育過程中采取“一手包辦”的模式,便違背了以生為本的理念,不僅會抑制學生潛能的發揮,同時還會影響學生獨立自主思想和能力的培養。因此,在小學美術的教學中,教師需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為學生創造更加廣闊的成長和創造空間。例如,在教學“畫汽車”這一課的內容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力,無需局限于課本上或者現實生活中見過的汽車,而是將自己想象中的最喜愛、最先進的汽車畫出來,填上自己認為最美麗的顏色、配上自己認為最合適的圖案,將自己內心的想法通過畫筆表達出來,這樣不僅能夠挖掘學生的潛能,同時也避免了對學生的思維畫上框架,使學生擁有更加自由、開明的學習氛圍,對于其心理健康的發育有著積極作用。另外,教師還可以讓同學們說一說自己畫的汽車有哪些突出特點或強大的功能,進而了解其內心世界,為心理健康教育的滲透收集更多依據。
二、在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在美術的教學過程中,包含著許多能夠促進兒童心理健康成長的內容和知識,例如傳達了積極向上思想的繪畫作品和題材,能夠帶給欣賞者、學習者正面的精神。兒童正處于思想觀念樹立的關鍵時期,其在學習和生活中接觸的事物對于其心態、心理的發展有著重要影響。因此,在小學美術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充滿溫暖美好、希望光明的繪畫作品實現心理健康教育的滲透,為留守兒童帶去更多鼓勵和支持。例如,在教學“我們的現在和將來”這一課的內容時,教師可以先為學生展示一些優秀的繪畫作品,尤其是那些將未來生活的美好充分凸顯的畫作,如在未來世界中,人們可以隨時環游世界,也可以看到更多種類的花朵,還可以在太空中遨游,近距離接觸宇宙的奧秘……這樣一來,便能夠帶給學生浪漫而無限的遐想,使學生對未來生活充滿向往,不僅能夠擴大其想象的空間,促進其創造能力的培養,同時也有利于其形成積極向上的心態,朝著心中美好的未來世界不斷努力。然后,教師再讓同學們將自己內心向往的未來世界畫出來,引導其在創作過程中感受藝術的美好和溫暖,同時也可以建立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心靈交流,為因材施教策略的實施打下基礎。
三、充分肯定學生的長處
肯定和贊美是激勵學生前進的重要動力,留守兒童本身處于長期缺乏陪伴和關愛的狀態,當他們取得進步時,父母很難進行面對面的贊揚,因此,教師需要更加重視對留守兒童的鼓勵,在教學工作中善于發現學生的進步和長處,并及時給予肯定和表揚,使學生能夠獲得滿足感和自豪感,產生更多正面的情緒,在成長中更加自信。例如,當學生完成了美術作業后,教師需要給予每一位學生展示的機會,使他們的作品能夠被更多的人看到,這樣一方面能夠體現學生在美術學習中的付出,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學生之間開展交流,使學生能夠在美術的學習中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同時,當學生在學習或生活中取得了進步時,教師需要及時表達肯定和支持,并帶領其他同學一起鼓掌加油,還可以適當給予一定的獎勵,這樣的方式能夠為留守兒童創造更多溫暖的回憶,對于其心理健康的培養與呵護有著重要作用。
結語:
綜上所述,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發展是教育教學中應當重點關注的內容,美術作為一種能夠深入內心、傳遞美好的藝術形式,對于兒童心理成長有著重要作用。因此,小學美術教師在工作中需要充分發揮學科的教育價值,為留守兒童成長中的缺失部分填補溫暖,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科育人的價值。
參考文獻:
[1]劉書麟,李虹.美術教學改善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的對策分析[J].美術文獻,2019(7):77-78.
[2]張利平.美術教育對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的導向[J].長江叢刊,2018(5):39-40.
[3]陳菁.美術教育對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的導向[J].鴨綠江,2019(18):89.
[4]陳錢軍.小學美術教學中對留守兒童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J].教書育人(教師新概念),2019(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