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初中化學這一課程具有很強的實驗與實用特性,和我們現實的生活也有著一定的聯系,對我國社會和經濟發展的影響也十分重大,要想讓初中生將化學知識完全的掌握,教師就必須深入推進教學,不斷改革教學的方法策略,積極引進情境教學的方法,設置和學生日常生活相互貼切的化學教學情境.同時,教師還要按照初中時期的學生心理、年齡等共同特點,來提升學生對化學學習的熱情,提高他們化學的學習成績.
關鍵詞:生活化情境;課堂教學;初中化學
中圖分類號:G63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8-0333(2021)29-0093-02
教師在開展初中化學生活化情境教學時,可以先尋找與化學教學相關的生活熱點,并將化學教學與生活熱點結合起來,這樣創設生活情境就可以提升學生學習化學知識的熱情,并拓展學生的化學知識視野.接著,教師可以運用角色扮演或借助多媒體的方式來創建生活情境,以此開展直觀、清晰的教學,從而促進初中化學知識教學的進步.然后,教師可以根據教材中的實驗創設生活情境,以此培養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與動手實驗能力,并使學生形成求真務實的學習態度.之后,教師可以多種問題設置生活情境,以此增強問題的趣味性或啟發性,從而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提升.最后,教師可以在開發作業資源時創設生活情境,以此創新作業教學的方式,并實現學以致用的教學目標.當然,教師也可以在學生對反應變化進行探索時創造生活情境,以此提升學生的化學認知,并促進學生化學素養的培養.
一、結合現實生活熱點創設生活情境
在早前的素質教育教學發展中,就已經提出了結合社會熱點與實際生活,傳統的教學方式早已不適應現代的教育教學形式了,學生通過學習知識,需要得到全面的發展.因此,初中化學教師在開展教學工作的時候,應該結合當前現實生活的熱點,進一步構建生活化的教學情境,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來提升學生對于化學知識的學習熱情.所以,僅依靠教材是遠遠不夠的,教師需要在教學案例當中添加一些社會生活的熱點以及焦點話題,有效地將化學教學與生活熱點結合在一起,以達到拓展學生化學知識視野的目的.
開展生活化的化學情境教學時,教師需要選取與化學知識內容密切相關的社會特點問題或者科技發展,并利用這些熱點背后的初中化學知識來為學生講解化學課程內容,從中讓學生掌握分析、探究以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例如,教師在為學生講解“空氣”的內容時,眾所周知,空氣在生活當中是一種寶貴的自然資源,空氣一旦受到污染之后,就會給人類帶來非常嚴重的危害.因此,教師在講述過程中添加一些社會熱點的教學元素,比如,霧霾天氣、大氣污染等等,進而為學生創設生活化情境教學活動,將諸如此類的社會熱點和初中化學知識相融合,讓學生深刻意識到空氣的重要性,使其體驗到化學知識對改善實際生活、促進社會發展的重要作用,從而讓學生養成善于關注社會熱點與時政的良好習慣,強化他們的愛國情懷與學習化學的志向.
二、采用角色扮演或多媒體創建生活情境
新課程在改革與發展過程中,要求教師不停地創新教學觀念,以學生為主,并讓他們的主體地位進一步凸顯出來.對此,教師可以采用角色扮演,或者借助多媒體教學來為學生創設生活學習情境,根據不同的化學課程內容,設定形式不一的生活化學習情境.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將復雜、難懂的化學知識轉化為較為直觀、清晰的內容,讓學生把化學課程知識與實際生活互相滲透,從而有效地提升他們化學學習的成績,促進初中化學教學的進步與發展.
現如今學校的輔助教學設備較為完善,每個班級都配置一臺多媒體設備,教師要將其充分利用起來,利用多媒體技術當中的圖片、視頻為學生呈現出形式豐富的化學知識內容,同時也有助于教師創建生活化教學情境,將化學內容進行簡化,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比如,在教授學生第二單元“氧氣”這部分知識時,教師能夠通過為學生播放相關的教學視頻,如氧氣化學發展史、制取氧氣實驗等,從中使其深刻地了解到氧氣的性質內容.或者教師緊抓初中生喜歡表現自我的共同特性,并結合日常生活中的實際例子,讓學生進行分角色扮演、模擬競賽,從而設置生活情境,調動他們學習化學知識的主動性,并使學生真切地感受化學知識.
三、根據教材實驗創設生活情境
作為基礎性學科的化學課程,既需要結合實驗教學,又要采用生活化情境教學,進而有效地培養學生化學知識運用能力與動手操作能力,使其確立求真務實的化學探究態度.教師要把生活情境教學與化學實驗教學高效地結合起來,應用生活當中的實際化學現象,以及實驗過程中產生的生活化學經驗,為學生創設更為優質的化學學習課堂.
比如,在教學“走進化學實驗室”的相關內容,教師要求學生多了解一些化學實驗室的規則和器材,以培養他們細心觀察的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同時還要讓其樹立嚴謹的化學實驗觀念.再比如,當教師講解到“燃燒和滅火”這一課時,要想讓學生充分掌握滅火的化學原理,則需要為其通過創建實驗與生活相結合的教學情境,把滅火的方式引用到生活滅火的事件中,讓他們實際操作,自行模擬一遍實驗的具體過程,從而掌握這部分化學內容的原理知識.
四、根據多種問題設置生活情境
作為新時代的教育教學,需要有一定的時代性,要求教師改善以往的教學模式,將被動式講解課堂轉變成主動式學習模式,需要教師從中添加一些趣味性教學元素,或者引用一些帶有啟發性的化學問題,進而達到帶動學生思維意識的教學目的.
比如,在學習上述的“燃燒和滅火”這節課時,教師可以根據實驗過程與結果,向學生提問“觀察水中與銅片上的白磷,是否都出現了燃燒現象?”“沒有出現燃燒現象的原因是什么?”等等,利用這些問題為學生創設生活學習情境,最后使其跟著教師的思路進行主動地思考,從而達到主動學習的目的.
五、開發作業資源創設生活情境
實現學以致用是初中化學教學的終極目標.教師需要合理地開發教學資源,并將資源聯系生活,這樣就能提升學生在生活中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并達成學以致用的終極教學目標.教師在開發作業資源時,就可以將作業資源聯系生活,這樣創設生活情境,并創新作業教學的方式.
比如,在帶領學生學習“金屬防護和廢金屬回收”時,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中的多媒體技術創造生活情境,并根據生活情境教學.在結束課堂教學進入作業教學時,教師也可以運用多媒體創設生活情境,以此使學生看到生活中鐵器銹蝕的圖片,這樣能夠使學生關注生活中的化學知識,并幫助學生養成觀察生活的習慣.接著,教師可以展示世界每年鋼鐵被腐蝕損耗的材料數據,并根據數據設計與生活有關的情境作業,如:食品包裝中的脫氧保鮮劑的作用是什么?原理什么?等.開發作業資源,并根據作業資源創設生活情境,就可以實現學以致用的教學目標.
六、反應變化探索創造生活情境
教師需要設計探索反應變化的任務或活動,以此使學生對反應變化進行探索,從而使學生理解化學反應變化與反應原理.這樣可以為提升學生化學水平與化學核心素養打下基礎.教師可以根據學生探索的反應變化創造生活情境,從而使學生在觀察生活中認識反應變化,并培養學生化學素養.
比如,在教學“化學反應中的質量關系”知識時,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生銹的鐵釘與沒生銹的鐵釘,并為學生設置探索任務,如:生銹鐵釘與未生銹鐵釘的質量有什么不同?氧氣反應、水等物質的反應對質量有著怎樣的影響?等等,這樣就能使學生積極地進入反應變化的探索.教師可以讓學生在探索前自由分組,并運用不同的反應變化實驗進行探究,這樣可以縮減教學的時間,提升教學的效率.在學生完成探索后,教師可以在黑板上記錄各組的反應變化實驗內容,并讓各組講述探索過程和探索結果,這樣可以提升探究總結的效率.在一個小組講述后,教師可以提問:“有不同意見嗎?”以此提高探索的準確性.
以上內容是本文總結的六點,在初中化學課程中創設生活化情境教學的策略研究,希望為教育者提供一些幫助.
參考文獻:
[1]王全美.淺談初中化學生活化教學策略[J].新課程(中學),2018(5):168.
[2]田慧生.情境教學-情境教育的時代特征與意義[J].課程·教材·教法,1999(7):18-21.
[責任編輯:季春陽]
作者簡介:劉萍(1982.12-),江蘇省南通人,本科,中學二級教師,從事初中化學教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