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彩紅
(廣東省河源市龍川縣老隆鎮維嘉學校 廣東 龍川 517300)
在科技的推動下,新媒體迅速發展,由于其信息資源豐富、傳播速度快、為青少年提供更多的學習機會和獲取知識的渠道,開闊了他們的視野,一定程度上實現了自我解放,自我提升。但與此同時,新媒體信息良莠不齊,其中不乏暴力信息、黃色淫穢信息,或宣揚極端個人主義、拜金主義和享樂主義。青少年作為接受新事物能力最快最強的群體,但他們心智尚未成熟、缺乏辨別能力極易沉溺其中難以自拔,嚴重影響著他們形成正確的道德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因此,德育成為一項具有重要性和緊迫性的教育任務。如何在新媒體背景下開展德育工作,值得每一個教育者積極的探索實踐與思考。
1.1 當叛逆期撞上了更年期,德育工作收效甚微。學生作為數字時代的“原住民”,又正值既美好又叛逆的青春期,他們是新媒體的主力軍,接受新事物快,自我意識和獨立意識強,但心智不成熟,容易沖動、叛逆心強。往往會長時間玩手機打游戲,聊天或網戀,導致學習成績一落千丈。而初中班主任大都四五十歲的中年教師,他們經驗豐富,情感細膩,但繁重的工作壓力和家庭負擔使他們敏感焦慮、煩躁易怒。當學生的叛逆期撞上了班主任的更年期,往往針尖對麥芒,班主任苦口婆心地講一大堆的人生道理,或反復強調遵章守紀。這種單一呆板的做法,不僅不能讓學生產生共鳴,還容易引起學生的抗拒與反感,德育工作收效甚微。
1.2 班主任思想觀念老舊,過分看重學習成績。已步入中年的班主任思想觀念普遍老舊,采用傳統的灌輸式的說教為主,對于學生過分依賴手機、沉迷網絡的行為,班主任往往采取完全禁止態度,只看重學生的學習成績……但這種德育模式已經不適應新媒體環境下學生的需求。且很多學生是留守兒童,親子情感需要網絡的支持,與父母聯系離不開手機,同時從小缺少父母陪伴和監管的他們,手機成了他們的重要伙伴和打發時間的主要途徑。班主任不僅對新媒體的了解和應用程度遠遠落后于學生,而且在思想觀念上存在鴻溝,這必然導致師生溝通不暢,易產生矛盾沖突。
2.1 多方合力有效配合,凈化學習環境。學校是德育工作的主陣地,但在新媒體環境下,德育工作應該成為國家、社會和家庭關注的重要內容。國家要制定相關法律來規范和監管網絡平臺的運營,尤其對校園網絡環境加強監管;社會和新媒體要積極弘揚主流文化,引導人民提高自身道德修養,自覺抵制網絡不良信息;學校應優化德育資源配置,加強技術指導,提升班主任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家長要自覺學習網絡知識,關注熱點,管控上網時間,掌握學生運用新媒體的實際狀態。只有國家、社會、家庭和學校多方合力,密切有效配合才能凈化學生學習環境,為學生健康成長筑起安全有效的“防火墻”。
2.2 更新德育工作理念,改變班級管理模式。新媒體環境下,初中班主任要順應時代發展的需要,改變僵硬落后的德育觀念和班級管理模式,以高度責任感和使命感,更要以創造思維開展德育工作,不能只看重成績,積極發現每一個學生的閃光點,鼓勵學生做一個幸福的普通人。在班級管理中,不做獨裁者,用師道尊嚴壓制學生的個性發展,也不能做“甩手掌柜”,放任自流;而是要充分利用班團干部的力量,培養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讓學生成為班級的主人。
2.3 運用新媒體技術,挖掘德育新資源。傳統的德育工作主要依托思想政治、語文、班會等課堂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教育,傳授思想道德觀念,而課本上的思想觀念、案例往往與現實生活脫節,很難與學生共鳴;這種灌輸式教育,空洞的說教,教師受累,學生也覺得枯燥乏味,難以產生共鳴。
新媒體時代也給班主任帶來豐富德育資源,針對學生好奇心強,可以收集圖片、音頻、視頻、動畫等方式,以鮮明的事例對學生進行多感官的刺激和教育。同時利用美篇、微信、微博等社交應用軟件,記錄班級活動和學生青蔥歲月,還可以私下和學生進行一對一的交流;同時建立班級微信群、QQ群,既方便家校聯系,又能及時討論班級事務,既能拉近師生距離,實現師生合力、家校合力共同管理班級,又能逐漸引導學生正確看待和使用網絡。
綜上所述,作為新媒體時代的初中班主任,要堅持“以生為本”,尊重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尋找學生的興趣點和發展點;緊跟時代步伐,了解新媒體的發展和功能,學會運用各種工具管理班級,學會篩選有價值的德育內容與方式,創建學生感興趣、聽得進的德育模式,進一步提高德育工作的實效性,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完成立德樹人這一新時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展的根本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