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琴 邱瑩 高琪 蘭心妍
摘 要:思政教育融入專業課程教學是提升學生人文素養和專業素養的重要途徑。文章以中職醫學檢驗技術專業有機化學課程為例,在對長期教學實踐經驗總結的基礎上,從人才培養目標和教學目標的調整、教材內容中思政元素融入點的選取、課程考核方式的變化三方面闡述將思政內容融入該課程的具體方案,旨在為發揮專業課的德育功能,為在本課程及其他課程開展思政教育研究與實踐提供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思政教育;中職;醫學檢驗技術專業;有機化學課程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1)36-0087-03
教育教學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這對于價值觀處于形成期的中職學生尤為重要。中職學校的學生年齡一般在15歲~17歲,正處于青春期,在校三年期間,不僅是掌握專業知識和技能的黃金時期,也是形成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重要時期。因此,將思政教育融入專業課程教學,發揮教師對學生價值觀的引領作用是全程、全方位育人的重要環節。如何對以往的專業教學進行改革,挖掘教學內容中蘊含的思政元素,設計科學合理的教學環節,以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形式,將思政內容融入課堂教學的每個環節,以實現“立德樹人”的人才培養總目標,是每一個專業教師所面臨的新挑戰和新任務。本文以衛生學校的專業基礎有機化學課程為例,從培養目標和教學目標、教學內容、考核方式三個重要環節的改變入手,探討將思政教育融入該課程的具體做法。
一、人才培養目標、教學目標的調整
1.新、舊醫學檢驗技術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比較
(1)舊的人才培養目標在以國家教育、衛生工作方針和服務為宗旨的前提下,更多強調對學生科學文化素養、人際交往與溝通能力等通用能力和醫學檢驗操作技能等職業技能的培養,忽略學生思想政治方面的目標和要求。(2)新的人才培養目標堅持國家衛生工作的有關方針、政策和法規,同時提出思想品德方面相關的培養目標。在能力的培養方面,增加了終身學習能力和批判性思維能力。這些方面的改進,能夠使教師在培養學生的過程中,注重思想道德的塑造,更有利于培養出能夠適應現代技術發展和變革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
2.新、舊教學目標比較
(1)舊的教學目標(三維目標)包括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2)新的教學目標(四維目標)包括思想道德和態度目標、知識目標、技能目標、身體及心理目標。根據全程、全方位育人的理念,發揮課程思政的作用,新的教學目標在原有態度目標中增加了思想道德目標,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強調了“以人為本”的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和愛國主義與集體主義精神;第二,細化了對病人關愛、尊重、理解等方面內容;第三,提出了在臨床制定防病、治病方案時應具備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批判性思維,及時、準確地提供真實可信的實驗診斷信息;第四,提出了終身學習的教學理念,以利于學生更好地應對未來科技的發展和變化;第五,尊重同學,具有團隊合作精神;第六,注重學生法律方面的知識學習,使學生樹立依法行醫的觀念,學會運用法律保護病人與自身權益。
學生除了具有高尚的思想品德、扎實的專業知識,還需要具有強健的體魄和健康的心理。因此,新的教學目標增加了身心健康方面的內容,要求學生掌握體育和軍事基本知識與技能,達到國家規定的體育和軍事訓練標準,擁有強健的體魄和健康的心理,能勝任醫療保健工作。
二、教學內容中課程思政的融入
本文以培養目標為引領,總結多年的教學探索與實踐,挖掘“有機化學”教材中的思政元素,并融入課程教學中。以下結合各章節內容,對思政元素的融入點進行闡述。
第一章“有機化合物概述”。1)有機化合物的概念,結晶牛胰島素,我國科研人員人工合成的蛋白質,創世界之先。思政融入點: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引導學生樹立“科技強國”的思想。2)有機化學的發展史,中國化學發展史,介紹了化學家的事跡,其中有久負盛名、敬業奉獻的侯德榜。新中國成立前夕,侯德榜身居印度,他歷盡困難回到了祖國的懷抱。新中國成立后,他為國家的制堿工業和化學工業作出了卓越貢獻。忠誠愛國的邢其毅,幾十年如一日地堅守在教學一線,他知識淵博,擁有精湛的講課藝術,旁征博引,談古論今,把豐富的知識傳授給學生。思政融入點: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提高學生民族自豪感,增強學生文化自信,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增強學生學習動力。
第二章“烴”。1)烷烴,氟利昂,二氟二氯甲烷,傳統制冷劑,破壞臭氧層,引發溫室效應。思政融入點: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2)烯烴,在國家下達“限塑令”的今天,我們應盡量少用或不用一次性塑料袋,為保護人類生存的環境盡自己的一份力。思政融入點:培養學生環保意識。知識拓展,石墨烯,碳的一種單質,不是烯烴,新材料之王,有廣闊的應用前景,如水立方中新材料的應用等。讓學生感受到科學的發展與時代發展的密切關系,體現以創新發展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加深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理解。3)炔烴,乙炔為易燃易爆物質,在生活和生產中有重要用途。思政融入點:幫助學生樹立安全意識。4)芳香烴(苯和苯的同系物),德國化學家凱庫勒發現苯結構的故事,成功并不是偶然的。思政融入點:對學生進行“三觀”教育。日常生活中的苯污染,將化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中,怎么減少苯污染,讓學生明白“學好知識,服務人類”的道理。多環芳香烴,致癌烴,煤和木材燃燒的煙、機動車內燃機排出的廢氣,熏制食品和燒焦的食物均可產生。思政融入點:環保意識的培養,正確飲食習慣的培養,職業素養的養成。
第三章“醇酚醚”。1)重要的醇——甲醇、乙醇,假酒事件,甲醇中毒。思政融入點:引發學生討論,引入職業道德教育。2)重要的酚——苯酚,苯酚消毒作用的發現者——李斯特,愛丁堡醫院的外科醫生,善于觀察,勤于思考。思政融入點: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激勵學生勇于探索和創新。3)醚的物理性質,中國科學家屠呦呦及其團隊研制出抗瘧新藥——青蒿素,榮獲諾貝爾獎。思政融入點:彰顯老一輩科學家們勇于探索、不怕失敗的精神,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三觀”,培養學生科學素養和團隊精神。
第四章“醛和酮”。1)重要的醛——甲醛,甲醛污染在房屋裝修中普遍存在,怎樣解決這個問題?思政融入點:引發學生討論,培養學生環保意識。2)重要的酮——丙酮。知識延伸,酮體的成分及檢測方法。思政融入點:滲透專業素養,做“人民的健康衛士”。
第五章“羧酸和取代羧酸”。1)重要的羧酸——甲酸,俗稱蟻酸。在夏天經過草地、樹林等地方,容易被蚊蟲叮咬,被叮咬處皮膚紅腫、奇癢無比,嚴重者皮膚潰爛、感染。如何快速處置?思政融入點:引發學生討論,讓學生感受到化學、醫學和人類生活緊密相關,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用知識武裝頭腦,服務人類。2)乙酰水楊酸,阿司匹林,老藥新用,科研工作者的創新精神,“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
第六章“對映異構”。手性分子,將“反應停”事件引入課堂教學,使學生深刻認識到此類化合物的重要性,引導學生樹立嚴謹的科學態度。
第七章“酯和脂類”。1)酯的物理性質,許多水果和花草的香味都來源于酯。廣告中的Chanel N°香水,1921年香奈兒把總店開在法國巴黎的康邦街31號,探索百年老店的生存之道。思政融入點:以同仁堂為例,培養學生職業道德和創新精神。2)血脂,拓展知識——血脂的測定。思政融入點:培養學生的專業素養,引導學生把人民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放在首位。
第八章“含氮有機化合物”。亞硝胺類化合物,介紹冰毒的結構和毒性。列舉反面事例如,復旦投毒案,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第九章“雜環化合物和生物堿”。1)與醫學有關的生物堿,煙堿(尼古丁)的生理作用。思政融入點:告誡學生“吸煙有害健康”,開展健康教育、職業素養的養成教育。2)嗎啡堿的生理作用及應用。思政融入點:告誡學生要珍愛生命,遠離毒品。
第十章“糖類”。血糖的測定——快速血糖儀的使用方法。思政融入點:拓展學生知識和能力,培養學生職業素養,讓學生把患者放在首位,尊重患者,善于與患者溝通,做“人民的健康衛士”。
第十一章“氨基酸和蛋白質”。1)蛋白質的分子結構和氨基酸序列,兩次獲得諾貝爾獎的科學家弗雷德里克·桑格的故事。桑格對科學事業無比熱愛,在劍橋大學不見陽光的地下室,反復地拆解、測序、拼合胰島素長達十二年的時間,經過不懈的努力,最終完成胰島素的測序工作。思政融入點:培養學生勇于探究的精神。2)蛋白質含量測定,凱氏定氮法,個別奶粉生產廠家利用該測定法的漏洞制造了“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這不是一起簡單的食品安全事件,而是惡劣的違法犯罪事件。思政融入點:引發學生重視食品安全,關注民生,遵守國家法律,守住職業道德的底線。
三、課程考核方式的轉變
課程考核是檢驗學生學習效果和教學方法合適與否的重要手段和途徑,它和培養目標、教學過程、教學內容一起構成了完整的教學管理環節。因此,融入思政元素后的課程,還要尋找更恰當的考核方式才能衡量學生對于知識內容以及思政內容的掌握情況。這樣不僅有利于考核學生的學習效果,還能使教師更好地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及時調整教學內容和方法。實施課程思政后,不僅需要將專業課與課程思政考核評價體系相結合,還需要加強考核的過程監控,將學習效果評價從單一維度的專業知識結果考核向過程性考核和結果考核相結合、思想道德+價值觀念+政治素養和專業知識等多維度延伸。
目前,筆者所在學校“有機化學基礎”學生成績評定方式包括兩大部分:理論成績50%,實驗操作成績50%。理論成績中,平時成績占30%,期中成績占30%,期末成績占40%。平時成績包括出勤情況、課堂提問、作業、階段性考試等。階段性考試采取課堂檢測和線上考試相結合的方式。線上考試主要通過雨課堂和問卷方式進行,以考促學,以考促教,實時評價。期中考試、期末考試采取閉卷考試或小論文的形式進行。
課程融入思政要素后,在平時成績中增加思政考核內容,如圍繞教學內容,給出思政主題,讓學生課前收集相關資料,制作視頻。比如,可以以“珍愛生命、拒絕毒品”為主題,讓學生分小組制作PPT,進行課上展示,分享感想和體會。這種教學方式,能激發學生學習熱情,提高學生課堂參與度。學生通過收集相關資料,能了解學科發展和科學家先進事跡,激發愛國熱情。同時,能認識到我國近現代化學與國外的差距,激勵自己奮發圖強,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奮斗。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完成情況,給予相應的評價。
期中、期末閉卷考試和論文都可以融入思政元素。如考試內容中的綜合題目可以融入這樣的內容:什么是“白色污染?“白色污染”對環境有哪些影響?在生活中可以采取什么措施減少“白色污染”?小論文的主題設計可以采用如下形式:從醫學的角度看待“抽煙的危害”(規勸學生戒煙或養成不吸煙的好習慣,關注學生的成長);青少年怎樣做到“合理膳食、均衡營養”(糾正部分學生經常性喝飲料的不良習慣,關注學生個體);作為醫務工作者,如何指導病人有效控制血糖(培養學生利用專業知識為病人服務的意識)等。實驗操作考核,要對學生實驗態度、實驗操作規范性和數據真實性等方面進行考核。改革后的考核體系為:考勤(20%)+線上學習討論(10%)+實驗準備(20%)+預習報告(10%)+實驗操作(20%)(包括操作過程規范性、操作態度和數據真實性)+實驗報告(20%)。該評價體系全方位地對學生進行考評,體現課程過程性評估的重要性,激發學生創造力和創新思維,敦促學生積極預習、主動參與課堂線上線下討論及規范實驗操作,提升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結語
本文基于“有機化學”課程思政的探索與實踐,闡述了思政如何融入專業課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是立德樹人和推進思政課程建設的主體,課堂教學是主渠道。教師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視課程思政,提高育人意識和育人能力。要與時俱進,不斷學習,領會國家的最新方針、政策和會議精神,源源不斷地汲取新的思政元素,實現專業課教學與思政元素的深度融合,完成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參考文獻:
[1]吳晶,胡浩.習近平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J].中國高等教育,2016(24).
[2]徐丹,尹雪娜,馬世坤.基于大學有機化學開展“課程思政”的探索與實踐[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8(10).
[3]徐靜,王超,王愛萍.思政教育融入高職臨床專業生物化學課程的教學探索與實踐[J].廣東化工,2021(14).
[4]王莉,李紀興,王亞琦,孫運強.高校“有機化學”課程建設融入思政元素的探索與體會[J].安徽化工,2021(04).
[5]韋國蘭,胡秀虹,梁春華.“互聯網+”模式下無機化學實驗課程教學改革研究[J].廣州化工,2021(16).
Exploration of Integrat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to Organic Chemistry Curriculum of Medical Laboratory Technology Specialty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Su Qin, Qiu Ying, Gao Qi, Lan Xinyan
(Beijing Changping Health School, Beijing 102200, China)
Abstract: The integr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to professional curriculum teaching is an important way to improve students' humanistic quality and professional quality. Taking the organic chemistry course of medical laboratory technology specialty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as an example, based on the summary of long-term teaching practice experience,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specific scheme of integrat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tent into the course from three aspects: the adjustment of talent training objectives and teaching objectives, the selec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in teaching materials, and the change of course assessment methods, in order to give full play to the moral education function of professional courses, it provides a reference for the research and practic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is course and other courses.
Key word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medical laboratory technology specialty; organic chemistry cour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