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沛窈
摘要:利用VR技術與傳統文化保護有機交叉融合,使用數字化的保存、虛擬的瀏覽和虛擬的修復,在保護傳統的文化遺產的同時借助VR技術向大眾展示出重慶渝北漆器的高清圖片以及三維數據,并增加與觀眾的互動和娛樂元素,激發觀眾對傳統文化的好奇心和興趣,讓觀眾身臨其境。以重慶渝北漆器髹飾技藝的傳承保護與創新發展為目標,研究VR等融媒體技術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融合發展,利用VR技術將重慶渝北漆器髹飾技藝原生態地全面展現給觀眾,以原生態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傳統文化 傳承 重慶漆器
重慶漆器髹飾技藝源遠流長,歷史悠久,根據文件記載,最早出現在商、周時期,鼎盛于隋唐時期,并延續至明清。其與福州脫胎漆器、平遙推光漆器和揚州漆器一起并稱為中國四大漆器。重慶位于我國內陸,是全國乃至世界天然漆質量最好、產量最大的地區方之一。因此這也是重慶漆器文化能夠發展起來并壯大的主要原因之一。
作為我國四大漆器之一,在解放后,重慶漆器更是聞名于世界,曾出口到蘇聯和歐洲多國,并多次以中國漆器的名義前赴歐美洲參加國際性的文化藝術交流活動。其數十件漆器工藝品在我國故宮博物院、中國工藝美術館以及英國維多利亞國立博物館等收藏,也曾多次作為最高級別的國家禮品贈與國際友人甚至外國首相,獲得的贊譽數不勝數。《金盤》、《蛋殼嵌鳳盤》等重慶漆器作品曾多次獲得國際大獎。獲得的贊譽數不勝數。
但是,由于現代社會的發展,機械逐漸替代了人工手藝,因此,漆器逐漸淡出了人們的日常生活,無數精美卻千篇一律的陶器、瓷器將其取而代之。加之重慶漆器工藝十分復雜,制作時間長,成本高,經濟效益十分低下,除了老一輩的手工人,已經很少有人學習這一門技藝。目前,這一工藝面臨著失傳的危險,急切地需要進行保護和搶救。
(1)重慶漆器髹飾技藝的特征
重慶漆器的制作種類繁多,技藝大致為制抬、髹漆、裝飾、打磨四種工藝。髹漆工藝大多以灰底、髹漆等工藝為主。再到裝飾工藝,不僅包含研磨彩繪、金銀粉罩漆、斑紋填漆等獨特地方性技藝,還包括傳統堆漆、平繪、印漆等多種技藝形式。最后便是打磨工藝,即拋光、打磨等。因此想要制作出一件完整的漆器作品,需要經過數十道工序,并且對三度的堂棍均右辜奪及其漆性有十分嚴格的要求。
(2)重慶漆器髹飾技藝面臨的問題
漆器的制作從最開始的生漆的采集到漆器胚胎的選擇,再到制作胎體、繪制圖文和漆物等等,加起來有近50道工序,79道環節,費時間費體力,過程繁瑣以致其愈加奢侈。以傳統的重慶漆器的制作方法來講,從砍伐原木,到制作皮胎,再到收集大漆、晾曬大漆、形成漆色,以及對漆物進行打磨、推光等等,這一系列工序全部完成少則十月,多則長達三五年。從原材料的初成已經十分繁瑣不易了,而之后的制漆工序則更為耗時。每一個成功的漆器必須要依賴生漆的采集,而想要采集到天然的生漆則更加費時費力。天一黑就出門采集,摸黑尋找優質漆樹,找到漆樹后,對生漆的采集也是極其考驗手藝人的功力的。再優秀的手藝人,忙活一晚上也頂多收集到8兩生漆。這樣的采集難度不僅僅是手藝與心靈上的挑戰,也體現在險惡的采集環境中。手藝人必須在月光下勞作,才能識別優質漆樹,而漆樹往往長在地勢險惡的深山叢林中,稍有不慎,便會喪命黃泉。而如此繁雜兇險的步驟,僅僅是漆器制作的開端。
漆器最根本的無法適應市場經濟的原因便是因其過長的制作周期與過高的時間成本,經過數年的打磨而成的工藝品,最后所創造的價值并不能與其制作成本相平衡。因此,一個凝聚了一個手藝人數年心血、飽含重慶地方特色的精美藝術品無法帶來與手工藝人所對應的經濟回報,無法維持日常生活,因此,大多數重慶漆器髹飾手工藝人便會另謀出路,轉身投入其他行業。這樣付出與收益嚴重不平衡的狀況實在不利于漆器的發展,嚴重制約了重慶漆器髹飾技藝的傳承與發展。
制作一件重慶漆器的成品,從漆樹的培養,到生漆的采集、對胎體的打磨、調色、上色等一系列工序中,都一一遵循著自然法則和科學規律。但是這種優秀且精湛的工藝卻一直未受到相關研究者與相關部門的重視,再查閱從20世紀至今相關學者和政府的研究報告后,我們發現,同樣是傳承漆器髹飾技藝,湖北荊州卻有著較多的學術研究及報道,正因如此,大多數人對漆器髹飾技藝的認識更多的是來湖北荊州而非重慶渝北,而知名度對當地的扶持力度有著一定的影響,扶持力度的強弱更是直接影響著重慶漆器髹飾工藝的傳承與發展,因此,重慶漆器髹飾技藝現下急需更多普通民眾、學者以及政府部門的關注。
在對傳統工藝的保護開發和利用的進程中,很大程度上,經濟情況會對價值判斷與追求產生一定的影響。這種追求會極大地促成某些人以利益為核心的心態的形成,在這種利益化的驅動下,由于重慶手工漆器制作繁瑣,耗時長那個,成本高,但是經濟利益巨大,因此一部分人以次充好,使用廉價粘土和化學噴漆,極大地縮減了制作步驟和時間,極大地提高了重慶漆器髹飾的制作效率,以謀取暴利,他們制作鋼具膜具,噴上化學漆等等,極大地摧毀著真正的手工藝人,影響著重慶漆器的市場流通,徹底破壞了重慶漆器髹飾的市場信用率。
(3)對重慶渝北漆器髹飾技藝的保護方式
融媒體背景下,以VR技術為代表的虛擬世界正逐漸融入當代傳統文化領域的實踐。泉州的非物質文化遺產VR體驗館是用CGI和360度全景VR技術建成的,并使用視頻、三維建模和CG動畫等技術拓寬了人們對于VR技術在文化方面的認知視野,對其產生了更多的興趣和認知。2015年,故宮博物館首次使用PCVR系統和三位實時渲染技術成功創作出VR作品《養心殿》,展現出壁瓶本身源遠流長的歷史背景和巧奪天工的制作工藝,創造出身臨其境的感覺。
利用VR技術與傳統文化保護有機交叉融合,使用數字化的保存、虛擬的瀏覽和虛擬的修復,在保護傳統的文化遺產的同時借助VR技術向大眾展示出重慶渝北漆器的高清圖片以及三維數據,并增加與觀眾的互動和娛樂元素,激發觀眾對傳統文化的好奇心和興趣,讓觀眾身臨其境。以重慶渝北漆器髹飾技藝的傳承保護與創新發展為目標,研究VR等融媒體技術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融合發展,利用VR技術將重慶渝北漆器髹飾技藝原生態地全面展現給觀眾,以原生態可持續發展。從宏觀角度,利用VR技術重現重慶漆器髹飾文化將其所蘊含的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向全世界的觀眾傳播、展示了重慶渝北漆器髹飾技藝遺產以及其背后悠長厚重的歷史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