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樓
摘要:課程思政專業課程發揮育人功能的新要求,挖掘課程所蘊含的思政元素的基礎上對課程內容進行重新認識和重構再造,將所挖掘的思政元素有機融入課程教學,實現所講授課程在思想政治教育和知識體系教育上的有機統一,職業素養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國際國內時事教育融入專業課程思政,以專業課程為主體,提升思政元素融入有效性。
關鍵詞:專業 ?課程思政 挖掘 運用
課程是專業的組成要素,各類課程育人作用的發揮要以專業建設為依托,并需要學科建設的強力支撐。教師要結合課程所歸屬和服務的學科與專業的形成背景、發展歷程、現實狀況和未來趨勢,特別是所涉及的重大工程和科學技術發展成果,科學家或模范人物事跡,學科專業原理、觀點以及與之相關的生活實踐、教學實踐、科技實踐等,挖掘其中所蘊含的使命感、責任感、愛國精神、奮斗精神、開拓創新精神等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并使之內化為學生的精神追求、外化為學生的自覺行動。
一、職業素養教育融入專業課程思政
職業素養是指職業內在的規范和要求,是從業者在職業過程中表現出來的綜合品質,包含職業道德、職業技能、職業行為、職業作風和職業意識等。良好的職業素養是每一位大學生在未來職場上取得成功的必備條件。對于學生職業素養的培養是高校人才培養的重要內容,除一般共性的職業素養之外,不同學科和專業對學生的職業素養培養各有側重,甚至差異很大。教師要結合不同專業的人才培養特點以及學生未來所從事工作的職業要求,從職業素養養成的角度,有針對性地挖掘課程所蘊含的育人元素,增強課程育人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提升學生職業發展能力。
二、理想信念教育融入專業課程思政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改革開放以來黨的全部理論和實踐的主題。建黨100周年,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所取得的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是對學生進行“四個自信”“兩個維護”、愛國主義等教育的生動教材。教師要根據教學需要,選取改革發展穩定、內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各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以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本地區的實踐成果進行案例教學,分析闡釋蘊含其中的理論邏輯、歷史邏輯和實踐邏輯,激發學生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深厚情懷,增強課堂的育人效果。要特別關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取得偉大成就背后的文化優勢,積極傳播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
三、國際國內時事教育融入專業課程思政
新時代的大學生葆有積極的政治參與和社會參與的熱情,對國際國內時事、社會熱點問題、重大事件等都特別關注,而且具有一定的獨立思考能力。教師要把挖掘課程所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載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放在國際國內兩個大局和兩種資源的背景中,挖掘有利于培養和訓練學生科學思維方法和思維能力的內容進行教學,教會學生用正確的立場觀點方法認識并分析問題,讓學生更深刻地認識世界、理解中國,增強民族自信心和社會責任感,例如中美貿易戰、奧運會、英國“脫歐”、抗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等。
四、以專業課程為主體,提升思政元素融入有效性
課程思政是思政課在內的所有課程發揮育人功能的新要求。教師開展課程思政必須在挖掘課程所蘊含的思政元素的基礎上對課程內容進行重新認識和重構再造,將所挖掘的思政元素有機融入課程教學,實現所講授課程在思想政治教育和知識體系教育上的有機統一。
1、融入教學方案是關鍵。
教學方案是教學實施的方案設計,是教師實施教學大綱的主要依據和路線圖。教師把所挖掘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入教學方案,既是對融入的內容、時點、方式、方法等根據學科知識特點、教書育人規律等進行的科學合理設計,也是對課程內容的重新梳理和再造,以確保知識教育要求與思想政治教育要求的統一,這是教師開展課程思政的關鍵性準備工作。
2、融入課堂教學是重點。
按照專業培養方案和課程大綱中的育人規定,重新認識和梳理課程結構、教學內容、教學教法等,對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的融入進行系統化、再造性的設計和實踐,體現到課程教案、課堂教學、實踐教學、學生自主學習等各方面之中,實現課程知識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機統一。
所有課程都有育人功能,所有課堂都是育人的主渠道。把所挖掘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入課堂教學,是教師開展課程思政的重點,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和藝術性,需要選擇合適的、多元的教學方法作為輔助。可采用案例教學法、問題教學法、啟發式教學法、探究式教學法、討論式教學法、情境模擬教學法、比較教學法、項目教學法等,通過創設問題情境、價值判斷情境等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認識問題和知識背后所蘊含的理論思維、方法論和價值判斷,激發學生的思想碰撞和情感體驗,實現對學生的價值引領。
3、融入實踐教學是重要方面。
加強實踐育人,對于不斷增強學生服務國家、服務人民的社會責任感、勇于探索的創新精神、善于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把所挖掘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入實踐教學,就是要將育人目標統籌到實踐教學目標中去,堅持把育人要求融入實踐教學工作全過程,加強對實踐教學方法的改革,重點推行基于問題、基于項目、基于案例的教學方法和學習方法,在解決問題、實施項目的過程中,使學生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增強其責任意識和創新意識,培養其艱苦奮斗、吃苦耐勞的作風等。
4、融入學生自主學習是重要拓展。
指導學生的自主學習是課堂教學活動的自然延伸和必要補充。教師指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時,要著力提升學生的思考能力、價值分析和價值判斷能力,讓學生在自主性學習中體悟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堅定實現民族復興的偉大夢想,擔負起實現民族復興的使命和責任。
五、參考文獻
[1]高職院校推進“課程思政”的時代背景、把握要點與建設方向[J].包兵兵.教育科學論壇.2021(21)
[2]基于課程思政的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探索[J]. 劉通,黃玥,黃威.公關世界.2021(13)
[3]計算機專業課程中思政元素的挖掘與探究[J].周天源,陳茂華,張勇.輕工科技.2021(06)
[4]淺析高職計算機類課程思政要素挖掘方法[J]. 林峰.南方論刊 .2019(12)
[5]計算機基礎課程中實施“課程思政”的有效路徑研究[J].崔天明.數碼世界.2020(11)
本文系2020年遼寧省職業技術教育學院科研規劃項目《電子信息類專業“思政元素”挖掘與融入課程思政教育的實踐研究》(課題編號LZY20570)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