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案例教學法作為一種常用的教學模式,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工作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不但能豐富課堂教學內容,還能降低學生理解抽象性概念的難度,真正意義上突出強調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針對于此,通過分析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案例教學法的應用意義,探究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案例教學法的應用策略,以期為案例教學法的有效應用提供可靠參考依據,最大限度地提高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案例教學法;運用策略
引言
案例教學法主要指教師結合實際教學需求,舉證學生感興趣的事實案例吸引學生在課堂上的注意力,有效開發學生的創新性思維和自主思考意識的教學方法。與此同時,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作為素質教育的核心內容,在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方面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將道德與法治課程內容與實際案例進行有機結合,還能幫助學生從生動形象的教學情境中不斷豐富自身理論認知,促使初中生正確看待法律、道德以及社會之間的關系。
1 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案例教學法的運用意義
在開展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時,不但需要注重基礎理論知識的講解,還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自主思考能力和動手實踐能力,及時轉變傳統陳舊的教學模式。與此同時,在滲透案例教學法時還應聯系生活實際,根據學生的興趣喜好和性格特點,有針對性地選擇案例教學素材,并將相關案例與理論知識進行有機結合,在激發學生自主探究興趣的同時,幫助學生更好的吸收內化相關知識點,有效開發學生的創新性思維和辯證性思維。另一方面,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實施案例教學法,還能降低學生理解復雜知識的難度,有助于將抽象化概念過渡轉化為直觀立體的教學情境,進一步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營造出生動熱烈的課堂教學氛圍,有效提高學生自主學習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的積極性,推動學生全面均衡發展。
2 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案例教學法的運用策略
2.1 巧設問題障礙,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中應用案例教學時,相關教師應結合實際教學內容巧設問題障礙,全面激發學生自主探究相關理論知識的積極性,并應從宏觀角度出發將案例教學情境與生活問題情境相結合,同時引導學生正確看待日常交往活動中可能發生的各種問題,培養學生應對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例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可組織學生分析探討“如何看待社會對外賣小哥抱有歧視”等問題,鼓勵學生針對問題提出自身看法,并提出改善問題的可行策略,引導學生理解人人平等的觀念,承擔社會工作責任的外賣小哥也應得到尊重,進而促使學生養成關愛他人、幫助他人的美好品質。因此,向學生提出具有針對性的問題,引導學生逐步深入分析故事的本質所在,鼓勵學生探討與交流過程中深刻體會其中涉及的道德與法治行為,可以有效加強學生的辯證性思維能力。
2.2 強化理論認知,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
在開展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時,授課教師應深入發掘教材中隱含的實用性內容,帶領學生針對教材中的重難點內容進行探討交流,利用教材經典案例強化學生責任擔當意識,培養學生以辯證性思維看待事物本質的能力,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此同時,初中道德與法治教材還具有較強的工具性和基礎性特點,不但涵蓋各種正確論點,對學生思維方式和認知能力的培養也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例如,教師在講解“少年的擔當”相關內容時,可以在基礎內容講解完畢后組織學生大膽上臺講述自身理想抱負,并結合自身實際情況設計實現理想抱負的未來規劃方案,鼓勵學生為國家和社會的發展貢獻智慧和力量,同時督促學生細心保管目標計劃表,要求學生在未來不同階段認真對比目標計劃表。通過這種引導學生制定階段目標的方式,既有助于學生充分意識到堅持不懈實現理想目標的重要意義,又能以潛移默化的方式促使學生無形中肩負起國家和民族的責任,通過成就自我管理的方式推動學生成為未來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2.3 創設多元案例情境,引導學生樹立法治意識
開展道德與法治教學的根本目的不僅在于提高學生的道德素養,更多的是強化學生對法律基礎知識的認知,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法治觀念。法治思想貫穿于日常生活中的各種事項,尤其在信息化時代快速發展的背景下,社會各種輿論新聞屢見不鮮。因此,教師應積極適應時代發展趨勢靈活運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整理具有價值的社會新聞案例,幫助學生理解其中蘊含的道德與法治知識,真正意義上幫助學生理解法律的深刻內涵。例如,教師帶領學生學習“生命的思考”相關內容時,由于這一課時對于少年學生而言過于沉重,其尚不具備理解生命價值的能力,因此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課件向學生介紹社會中影響較為深遠的大學生殺人事件始末,組織學生觀看該名大學生在法院判決中提交悔過書、懇求被害者父母原諒的視頻。學生在觀看視頻案例時,不但可以切實的感受事件的真實性,還能更深層次地體會到法律的強制規范性以及對生命價值的敬畏。
結語
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融合案例教學法具有積極意義,相關教師在實施過程中應嚴格遵循實踐性與統一性原則,結合實際教學內容和學生學習能力,有針對性地設計案例教學法,在調動學生參與課堂互動積極性的同時整體提高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因此,在實踐教學中,教師應巧設問題障礙,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強化理論認知,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創設多元案例情境,引導學生樹立法律意識,以此通過道德與法治課程幫助學生塑造健全人格。
參考文獻
[1] 林我杰.案例教學法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中的應用[J]. ?教師. 2020(22)
[2] 孔松.案例教學法應用于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J]. ?農村青年. 2019(06)
[3] 步洪波.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案例教學法的應用研究[J]. 中國農村教育. 2019(15)
[4] 李順.案例教學法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運用[J]. ?科教導刊(下旬刊). 2020(07)
作者簡介:
姓名:蘭宏光,出生年月:1966.01,性別:男,籍貫: 廣西桂林 ,中小學高級教師,廣西基礎教育名師,廣西師范大學碩士研究生導師。